"耳聽爲虛,眼見爲實"是否可信?

用戶65146090

曾子殺人與顏回偷食

曾子殺人與顏回偷食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對人們處理日常事務,頗有參考價值。所以,成語中才有“耳聞目睹”一語,表明事之千真萬確,無可疑者。然而,漢代劉向卻於《說苑•政理》中進一步推導說:“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可見單憑“耳聞目睹”如何便信以為真,必定貽誤大事。

聞曾子殺人

人有五臟肝、心、脾、肺、腎,開竅於五官目、舌、口、鼻、耳,各司其職。耳之德主於聽,聽覺敏銳謂之聰,目力強盛謂之明。聽得清、看得準,所謂“聰明”二字,確乎其難也。即以曾子之賢,其母三聞“曾參殺人”,懷疑恐懼而逃;市場固然無虎,而以三人言之乃“成虎”。兩事皆出《戰國策》,足為千秋之警策。道聽途說、聽風成雨,必定貽誤大事。

見顏回偷食

耳聞或為虛,眼見亦未必真!這可絕非危言聳聽。《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教》、漢•王充《論衡•知實》都曾記載過:孔子周遊列國,絕食於陳蔡,弟子顏回好不容易弄得些許米來,便給老師煮食。不巧粥將熟時,煙塵墮入甑(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中,食物不潔,難敬師長;然而,棄之可惜,顏回便伸手將帶煙塵者食之。此舉恰被孔子所“目睹”,老夫子很傷心,以為顏回於艱難之際也會偷食。

看聖人調查

待食熟,顏回進上,孔子便試探地偽稱夢見死去的先人說,如果這食物潔淨便可奉祀先人之靈。顏回忙說:“不可,不可!塵入甑中,棄之可惜,我已取食。”孔子恍然大悟,險些錯怪了顏回,並慨嘆:“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也;所恃 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 。弟子識之:知人固不易矣!”

嘆耳聞目睹

耳聞目睹,常為人所堅信不疑,然而親聞親見者尚且如此,至於道聽途說的疑似之類,似乎更無必舉證了。當人們“耳聞目睹”之後,能如孔子委婉試探、“實事求是”地調查一番,或可以免去許多因疑似而冤枉好人的事。否則聞風成雨,是難免貽誤大事的。只可惜後世的人被所謂“耳聞目睹”的疑似之跡所誤者多矣……


(圖片來自網絡)


風月無邊天為誰春

創意視頻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88b0012cd8803469387\

簡單的知足

眼見不一定為實!

我們可以先做個小實驗~點開下面這張圖,讓它全屏顯示,將你的手機橫放。一隻手遮住一隻眼睛,另一隻手拿著手機在眼球前方20~30釐米處左右緩慢移動,沒被遮的眼平視前方(注意不要隨著手機的移動而轉動眼球,用餘光看屏幕上的兩個黑點)。移動手機的時候你會發現在某個位置,其中的一個黑點會消失,變成白色區域。這確實我們眼睛看到的,但它卻不是真實的!

我們把它換成另外一張圖,做同樣的實驗。

有沒有發現在某個位置,屏幕上的一個白點消失了,變成黑色區域了!是不是很神奇!

其實是因為生理性盲點的存在!在眼球后極有一塊成為視神經盤(optic disk)的圓形區域,中央有視盤凹陷,視神經、視網膜血管從這裡穿過(下圖中黃色部分),因此沒有感光細胞分佈在這裡,所以當我們看到的物體投射在這個區域時,我們就看不見了,這裡就是生理性盲點。

但為什麼第一張圖裡的看不見的黑點會變成白色,而第二張圖裡看不見的白點會變成黑色呢?

那是因為盲點區域沒有視覺信號傳送至大腦,大腦就根據盲點周邊的信息來處理這一區域了,有點類似美圖秀秀的汙點去除功能。所以眼見不一定為實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瞭解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倩Sur”!


倩Sur

不可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外面的一切相,都是“緣起性空,虛妄生滅”的,無有實際體性;虛妄的相落在心裡的影子,就成了“印象”、“記憶”,亦無有實際體性。故內外皆虛妄,都是“循業發現,因緣妄現”而巳,實不可信,更不可執著。因眾生執妄為實,便成大顛倒,故有輪迴。修行就是逆生死(生滅)流而行,迴光返照,返妄歸真,徹證真如自性,終達涅槃佛果。


以心為鏡

從佛教理論認知上說:一切感觀五蘊六入皆屬妄心反映,虛幻無實。因緣而生,緣起性空。

從俗諦講現實存在各種因緣成象的人 事 物,亦外表與內蘊本質有著很大差異,認識來緣於實踐。沒有徹頭徹尾自始至終調查研究都很難弄清真象。人們的認識很易被道聽途說所欺騙,眼見了也不一定是真實的!


老杜42228506

絕不可信。

眼睛和耳朵都會被矇蔽。親眼看見的有時候是假象,或者別人做出來騙人的。當然,聽聞的也不是都可信。所以,緊急情況下直覺是最可信的,有寬裕的時間則是理性思考最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