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果樹苗木種植技術——一邊倒

一邊倒乾性果樹栽培技術,是山東一邊倒果樹研究所所長蔡英明發明的果樹高產新技術。在全國多個省都有應用推廣。特別是在桃、杏、蘋果、李等果樹中應用較多。一邊倒技術解決了果樹結果枝組透、平、滿的問題。實際結果枝組的數量遠遠大於任何一種高密度種植方法。其用工量是傳統種植方法的50%左右。較傳統種植方法提前進入盛果期,且產量成倍增長。

大棚果樹苗木種植技術——一邊倒

一 邊倒技術在棗樹栽培中的應用技術總結

一、 一邊倒技術的概念

果樹一邊倒技術是以樹形為基礎的高產優質栽培綜合新技術,它要求樹形單主枝,無主幹,無側枝,無多層主枝,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組,全園所有主枝傾向一邊,主枝順直而斜生,樹體呈魚刺狀扇形,整齊劃一,至簡至易。

二、一邊倒技術主要技術要求

1、 株行距

露地栽植株行距為1.25m×2.5m左右。株距大於1.25m時佔不滿空間,不能充分利用土地;株距小於1.25m時枝組交叉,光照惡化。行距2.5m左右為宜,是因為主枝與地面夾角450~550時,主枝長到3.5m左右長勢會自動緩和,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自動趨於平衡,這時的主枝投影處恰在行距2.5m處。而且行距達到2.5m就可以機械化生產。

大棚栽植株行距為0.8m×1.8m左右。因為大棚水果是促成栽培,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結果才能獲利,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佔滿空間,然後以生長調節劑控長、促花、結果。

2、 樹形倒向

南北行向西倒,因為下午的光照比上午的光照強,而且傍晚溫度較高,加大了晝夜溫差,有利於高產優質。

東西行向南倒,因為果實被強光照射並不好,向南倒時中午的強光入射角大,不至於直射下垂的果實。

山地丘陵等特殊的地形,可以根據地形需要做相應調整,但不可以向北倒,否則樹下不見光。

3 樹形與地面的夾角

一邊倒樹形與地面的夾角以450~550為宜。如果角度太大,那麼頂端優勢太強,會造成上強下弱,前強後弱,主枝基部易光禿而影響產量,而且樹體太高不便於管理。如果角度太小,一是主枝背上易發生直立旺枝,修剪量大而影響產量;二是主枝背後光照不良,影響果品質量;三是樹下空間太小,不便於生產管理;四是樹體支撐力弱,容易歪倒。

大棚果樹苗木種植技術——一邊倒

三、 一邊倒技術適用對象

1、 露地果樹

只要是乾性果樹,都可以採用一邊倒技術,包括桃、李、杏、櫻桃、蘋果、梨、柿、棗、山楂、石榴、慄、核桃等。一邊倒技術在蔓性果樹上應用即為小龍幹技術。

大櫻桃和棗更適於一邊倒技術,主要因素如下。

大櫻桃葉大而稠,採用其他技術極易導致樹冠鬱閉,結果部位外移,產量降低。棗樹渾身是刺,爬樹修剪和採收極其不便,尤其鮮食棗,不能用竿打落,只能人工採收,所以一邊倒技術更適用於棗樹生產,但棗樹枝幹細軟,必須支撐。

2、 大棚水果

大棚水果栽植密度更大,光照更加惡化,內膛極易光禿,產量降低,果實色澤品質差,而且不便於生產管理,其他技術解決這一難題採取了“殺雞取蛋”的辦法:一是連年使用高濃度多效唑類藥品控制,但其不良後果是導致果樹迅速老化,壽命縮短;二是採果後極重修剪,從新發枝,但其不良後果是果實膨大成熟已經大量消耗營養而導致樹勢削弱,採後極重修剪無異於雪上加霜,更加削弱樹勢,根系因缺乏營養飢餓而死,大面積出現黃葉死根現象,更加縮短了樹體壽命。

3、 農業觀光園

第一, 農業觀光園要給人以美的享受,一邊倒樹形全園植株傾向一邊,平行排列,整齊劃一,錯落有致,美不勝收,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第二, 農業觀光園應以最全的品種構成,以最快的速度結果,以最少的投資建造,唯有一邊倒技術才能做到。

一邊倒技術優點

1、 結果快

果樹進入盛產期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充分利用陽光和土地,枝葉佔不滿地是絕對不會大豐收的。其他技術既要形成樹幹,又要形成多層主枝,還要形成側枝,必然需要很多年才能長滿地,所以結果慢。開心形通常4~5年佔滿地,5~6年才豐收;紡錘形通常5~6年佔滿地,7~8年才豐收;分層形通常6~7年佔滿地,8~9年才豐收。而一邊倒技術不需要形成樹幹,不需要形成多層主枝,不需要形成側枝,全樹只有一個主枝,2~3年保證佔滿地,3~4年必然大豐收。大棚桃更快,栽植當年佔滿地,第2年即可大豐收。

2、 產量高

第一, 其他樹形因為上下擋光,葉幕重疊,光線不能穿透,必然導致內膛光禿,內膛結果少,而內膛枝卻仍在加粗生長,消耗營養,所以產量低。而一邊倒形絕無上下擋光現象,光線能穿透葉幕,沒有光禿現象,全樹結果,無效消耗的營養小,所以產量高。

第二, 其他樹形主枝背後的枝葉幾乎不見光,營養消耗的多而製造的少,所以產量低,而一邊倒形主枝背後的枝葉也能充分見光,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產量高。

第三, 其他樹形雖然樹體高大,但樹下空間很小,為了便於生產管理,須在行間留作業道,浪費陽光和土地,所以產量低。

第四, 其他樹形多為放射狀著生主枝(二主枝開心形除外),樹冠外圍浪費陽光和土地,樹冠內膛枝葉密集,光照惡化,所以產量低。

第五, 其他樹形因主枝與地面夾角小,必然主枝短,所以產量低。而一邊倒形主枝與地面夾角大,主枝伸展更長,所以產量高。

第六, 其他樹形為了讓樹冠內膛見光,必須將主枝開張角度,主枝與地面夾角小,這樣一來主枝背上會發生很多直立旺枝,修剪量大,不但過多地消耗營養,而且仍然影響內膛光照,所以產量低。而一邊倒形主枝開張角度小,與地面夾角大,頂端優勢強,主枝伸展速度快,但主枝伸展到3.5m左右,至垂直投影到下一行時,長勢便自動緩和,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自動趨於平衡,主枝上很少發生直立旺枝,修剪量少,所以產量高。

3、 果品質量好

其他樹形樹上部果實小,主枝背後果色差,主枝背上果形歪。果樹有一種結果習性:下垂的果實又大又正。但其他樹形的下垂果,因為幾乎不見光,所以果實色澤差品質差。而一邊倒形因為主枝背後也能充分見光,所以果實不但大而端正,而且色澤美、糖度高、品質優。

一邊倒技術高產優質的原理是:充分利用陽光和土地,光合作用製造的營養多;骨幹枝少而且不光禿,生長消耗浪費的營養少;全樹不擋光,呼吸消耗浪費的營養少。

4、 易管理

其他樹形樹體高大,須爬到樹上管理;樹下空間很小,人不能從樹下直立行走,更不能使用機械化生產,所以生產管理費工費時。而一邊倒樹形樹體矮小,不必爬到樹上管理;樹下空間很大,人不但能在樹下直立行走,而且可以使用小型拖拉機等機械化生產。因此授粉、疏果、套袋、採收、施肥、澆水、打藥、修剪等極其方便。

正確看待一邊倒技術

一、 一邊倒技術能跟著市場走

不論多麼優秀的果樹良種,總有發展過剩的時候。當發現品種過剩時,其他樹形高接換頭極其麻煩,3年左右才有可能恢復產量,而且常常導致樹體殘缺不全。而一邊倒技術可以在結果的同時,於主枝基部腹接一個枝芽,並促使其萌發生長,當長到一定長度時,將樹體按一邊倒形拉倒,將原主枝鋸掉,很快就能恢復產量。

二、 一邊倒技術不需要間伐,因為一邊倒形株間只有枝組而無枝,連年更新,永不交叉,所以株間永遠不必間伐。

三、 、一邊倒樹形果樹壽命

果樹壽命與樹種品種有關,不同樹種品種壽命不同;與產量高低有關,超負荷留果能縮短壽命;與土肥水管理有關,肥水不足土質差能縮短壽命;與病蟲害防治有關,病蟲害嚴重能縮短壽命;與土壤中長滿了根有關,新根發生的會縮短壽命。

四、一邊倒樹形抗風

一邊倒樹形矮小,全國植株倒向一邊,群體抗風力強。而且樹下空間大,沿行成一通道,便於空氣流通,緩衝了風力。所以一邊倒樹形抗風力最強。

五、一邊倒樹形要撐枝

不論那種樹形,只要滿樹掛果,都必須撐枝,一邊倒樹形也不例外,產量很高時也需要撐枝,但一邊倒樹形比其他樹形撐枝少,因為一邊倒樹形與地面夾角大,自身支撐力較大。但剛剛結果的一邊倒樹形主枝較細,必須撐枝。

六、一邊倒樹形的缺點

一邊倒樹形通常有兩個問題出現:一是主枝梢頭不能留果,否則梢頭彎曲下垂,影響主枝背後的枝、葉、果見光。二是因為一邊倒樹形頂端優勢強,主枝基部發枝較弱。但上述問題很容易解決,解決的措施是每1~2年向主枝基部噴布一次發枝壯枝藥物或用刻芽法解決。

果園的建立

一、整地起壟

一邊倒技術栽植密度大,不但枝葉容易佔滿地,而且根系也容易佔滿地。將來開溝施有機肥只能在行間而不能在株間,所以不宜挖坑穴栽。生產上有下列2種整地起壟方式:(1)深翻起壟。沿行每畝撒施優質有機肥2~5m3、過磷酸鈣50~100kg,用深耕犁全園深耕50~60cm,然後沿行起壟,壟高20cm左右。(2)開溝起壟。沿行開溝,深50~60cm,寬1m.下半部每畝填入500kg左右雜草和熟土,並使雜草和熟土相混。上半部每畝施入有機肥2~5m3、過磷酸鈣50~100kg,並與熟土相混。直至填滿。熟土不夠,可以從行間挖取,並將心土撒於行間,然後大水沉實,沿行起壟,壟高20cm左右。

二、 壟上栽植

栽時先將苗木栽到壟的一邊,南北行嫁接口向東,東西行嫁接口向北。行距2.5m,株距1.25m.一邊填土,一邊如搗蒜狀上下抖動,使根際充滿細土。繼續上提,使苗木陰陽線超出地平面5~10cm。一定記住,必須大水一次澆透,否則不易成活。水滲後繼續埋土至超過陰陽線25cm左右,此時苗木即栽於壟上。

為什麼栽於壟上?(1)果樹根系斜向下伸展,如果栽於低窪處,那麼根系越伸展越深,深土層土壤不肥沃,透氣性差,尤其早春地溫提升緩慢,不利於發生新根,最終導致樹勢弱,產量低、果實小、品質差、壽命縮短。(2)最有效吸收肥水的根系是毛細根,毛細根主要集中在行間,因此肥料施在行間才能發揮最大作用,而且行間開溝施肥切斷果樹外圍的根系,有利於發生新根,此即所謂根系修剪。如果栽於低窪處,壟在行間,壟處不便於開溝施肥,那麼最需要肥的區域卻施不上肥,最需要修剪的根卻得不到修剪。(3)如果栽於低窪處,壟在行間,那麼不便於生產管理,更不便於機械化生產。

三、苗木定幹

芽苗於嫁接口上方1cm處剪平。苗木雖然栽於壟上,但必須將嫁接芽露在外面。成苗根系小的定幹0.5cm左右。成苗根系大的不定幹,但必須剪掉所有枝杈,而且必須採取保溼措施。

為什麼根系大的成苗不定幹?一是定幹剪掉的枝梢,需要至少2個月才能生長到原高度;二是定幹後剪口發生多個競爭枝,影響主梢生長,而且不利於整枝。

成苗不定幹下部不發枝怎麼辦?於第2年發枝前刻芽,即於主枝兩側,每隔20cm,在芽上方橫割半圓。但栽植當年不刻,否則影響主枝向前伸展,不利於兩年佔滿地。

四、保溼保溫

栽後立即於壟上覆蓋地膜,樹幹周圍撒土,以免高溫時地方膜下的熱氣從膜孔中散發出來噓傷樹幹。再將苗木全面塗白後,用最薄的微地膜將苗木包嚴,只包一層,千萬不能包厚膜或包多層,否則晝夜凍融交替而死苗。

五、施肥澆水

果樹要豐收,必須枝葉佔滿地;要使枝葉快速佔滿地,必須保證肥水尤其是栽後第一年。

栽後至發芽前,必須再澆一次大水。新稍長到20cm時,根系伸展已超過壟寬,此後每15天左右在行間澆水1次,直至9月上旬。期間下一場大雨,可以少澆一次水,但下小雨不能代替澆水。

新稍長到20cm後每次澆水或下大雨前時必須施肥。前5次施尿素,每次每株50g;後2~3次施磷酸二銨,每次每株50~75g.施肥的方法是:在壟的一邊離樹幹50cm處開淺溝施入,然後澆水。

六、葉肥促長

每15天左右向葉底面噴布1次0.3%的尿素,葉片較小時,噴布2~3次0.2%的硫酸鋅,發現黃葉病症狀時噴布3~4次0.3%硫酸亞鐵。

大棚果樹苗木種植技術——一邊倒

七、拉枝整形

(一)第一種整枝方式 適於間作較高稈作物。長到30cm就必須捋平,再在樹幹兩邊插上小竹竿,把捋平的枝都弄到行向上來,使樹體看上去就向豎著的魚刺狀扇面。這種整枝方式的優點是:(1)捋平的枝長勢變慢,有利於提早成花結果;(2)保證了樹幹的強勁長勢,可以提早成形;(3)將來拉枝成形後,背上背後均無枝,第一年冬季幾乎不用修剪,不但樹體大,而且樹勢緩和,提早進入盛產期。

8月中下旬,將樹幹與地面呈700拉開(這是第一次拉枝),使樹幹變成主枝。不論南北行向西倒,還是東西行向南倒,都必須向著下一行兩棵樹的中間方向拉,實際方向為南北行稍便南50傾倒,東西行稍偏西50傾倒,當然還要考慮特殊地形的變化。拉枝時,不要把主枝拉呈彎弓,主枝要保持斜生而順直,這樣做有三大優點:(1)主枝背後充分見光;(2)支撐力大;前後生長均衡,背上直立旺枝少。

拉枝後直立枝及時捋平,千萬不能長成背上直立旺枝,以防止樹形紊亂。

(2)第二種整枝方式 適於間作矮作物。

苗木栽後,在苗木一側按一邊倒方向斜插一根長竹竿,與地面夾角450~550,再在竹竿下豎插一根短竹竿,將長、短2根竹竿綁縛固定在一起,如此形成牢固的支架。將苗木綁縛在長竹竿上,並使主枝沿長竹竿生長,其餘枝長到30cm及時捋平。此法最簡單,一次即可成形。

生產效益分析

一、 露地果樹效益分析

1、 投入

除了用工和某些晚熟品種的套袋之外,主要成本投入是肥、水、藥,這與兩季糧食的生產成本差不多少。

2、 用工

採用一邊倒技術管理果園比較省工最少一半。

3、 產量

一邊倒技術要求每畝栽213株普通果樹,每株產20~25kg水果,每畝產量可達4000~5000kg,比較容易實現。而糧食每畝產量超過1000kg就比較難了。

4、 價格

品種間差異很大,有的每千克幾毛錢,有的每千克幾塊錢。只要選擇一個市場上還比較稀少的上等品種,價格能賣到2元/kg,有1hm2左右果園就可以富裕。

二、 大棚水果效益分析

1、 投入

大棚水果每年投入1200~1500元,而大棚菜每年投入4000~10000元。投入是菜棚的1/8~1/3。

2、 用工

冬暖棚拉草苫3個月(拱棚也可不拉草苫),施肥3次,澆水5~7次,打藥4~5次,整枝2~3天,授粉10~30小時。用工是菜棚的1/20~1/10。

3、 產量

每畝產2500~5000kg。桃、李、杏、棗栽後12~15個月豐收,櫻桃、蘋果、梨、石榴栽後24~36個月豐收。

這種樹形高產的原理:枝葉充分利用陽光和土地就可以多製造營養,枝葉不相互擋光就可以減少呼吸浪費,枝幹不光禿而且旺枝少就可以減少生長浪費,營養製造的多而浪費的少,必然獲高產。以上技術內容是結合一邊倒技術發明人蔡英明先生的文獻資料總結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