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勒新材暗管排汙兩吃罰單 生產車間遭環保局查封

岱勒新材不久前發佈公告稱,因公司生產車間被查出存在私設暗管排放水汙染物和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或使用等違法行為,長沙市環保局對其開出兩張罰單,罰款共計90萬元。

7月3日和4日,《華夏時報》記者連續兩天來到岱勒新材租用多年的亦是本次被查的“成城車間”。雖然岱勒新材在公告中聲稱“本次處罰未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也未對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但本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岱勒新材所付出的代價恐遠不止90萬元,擁有200條金剛石線生產線的生產車間被查處後事實上已經停產並開始拆走設備。除此之外,業內人士擔心,環保違法被查或將連帶衝擊該公司正在籌劃的21000萬元可轉債發行計劃。

7月6日,本報記者致電岱勒新材欲瞭解環保被查對公司的影響,其辦公室人員表示“老車間(成城車間)將搬回公司,不會影響產能”,但並未給出結論依據。問及“老車間停產及搬遷時間、遷完復產時間”則答“不知道”。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稱“影響不大”,並讓記者詳見公告。

正在拆設備的車間

本報記者在“成城車間”看到,佔地面積10456平方米的車間10個大門都已貼上了標有“長沙高新區城管環保局封2018年3月13日”字樣的封條。只有東邊一個大門卷閘門升起約三分之二,門上方的環保封條亦清晰可見,一臺叉車進進出出,將車間拆除下來的設備運出鏟上停在路邊的貨車。大約有一二十人在車間內外忙活,幾位穿著岱勒新材工裝的在指揮調度,另外一部分人記者瞭解到是一家搬遷公司的工人,在忙著清洗並拆掉車間裡的設備。

2017年9月登陸創業板的岱勒新材,主導產品為電鍍金剛石線,主要應用於藍寶石和晶體硅等硬脆材料切割。客戶包括隆基股份、晶龍集團、保利協鑫、比亞迪、藍思科技、伯恩光學等知名光伏、藍寶石加工企業。

岱勒新材的金剛石線生產工藝採用金剛石微粉和鋼絲為原料,通過在鋼絲(胚線)表面以電沉積把金剛石與金屬鎳形成複合鍍層的方式製作金剛石線。其原理主要是複合電鍍原理,關鍵工序包括鍍前預處理、上砂、加厚。

電鍍加工其實是業界共知的環保困擾,記者看到的岱勒新材“成城車間”密密麻麻的電鍍生產線一些管道接頭都已斷開,設備樁腳充斥著鏽蝕痕跡,地面多處可見殘留著暗綠色和暗黑色。這一場景確實也很難與“無汙染”相聯繫。

車間門口穿岱勒新材工裝的人則告訴記者,“這裡有200條生產線,環保部門不讓幹了,公司將把這裡的設備拆走。”承擔設備拆運任務的民工說,“7月2日進場的,預計要拆半個月以上。”

搬走的信息在“成城車間”的物業所有方處獲得證實,“岱勒新材租在這裡生產已經好幾年了,最多時候租了兩個車間一萬七八平方米。他們自己買地建了基地後早兩年退掉了一個小的,剩下的這個有1萬平方米,這次據說是環保方面遇到一些麻煩不能再生產。設備搬出後岱勒新材還需要時間負責一些修復工作,預計今年10月份會把車間歸還給我們。”

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岱勒新材共有380條電鍍金剛石線生產線,編號75-274的200條線在“成城車間”,180條則在公司自建基地。以此計算,“成城車間”的停產整治搬遷或影響其一半產能,且生產線拆遷可能導致資產減值。但令人疑惑的是,岱勒新材公告信息對此隻字未提。

衝擊可轉債發行?

長沙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處罰決定書(長環法[2018]46號)表明,3月8日,長沙市環境監察支隊執法人員對岱勒新材成城車間進行專項執法檢查發現,該車間廠房外西側靠南、西側靠北、東側有3根塑料管道穿過車間外牆分別與車間內敏化回收液桶、酸鹼中和槽相連通,將車間生產廢水連接廠房外雨水溝,最終匯入園區地下汙水管網。認定該3根塑料管為私設暗管。

3月15日,長沙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出具的長環站檢字ZF(2018)第005號檢測報告顯示,部分生產工藝外排廢水呈強酸、強鹼性,並含重金屬汙染物鎳。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保部令第39號),本案中的敏化廢液屬於危險廢物,廢物代碼為900-304-34。私設暗管排放水汙染物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記者瞭解到,長沙市環保局3月8日執法檢查發現,3月9日即立案調查,4月17日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6月7日下達行政處罰事先(聽證)告知書,6月15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罰款50萬元。

此外,同在6月15日下達的長環法(2018)47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岱勒新材還在2018年3月15日被長沙市環境監察支隊執法人員現場執法檢查發現,成城車間(生產一部)金剛石切割線項目需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建設項目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長沙市環保局對此也開出40萬元罰單。

一位長期從事環保執法工作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湖南6月13日剛剛召開史上規格最高的全省生態環保大會,齊抓“碧水藍天”。以他的理解,私設暗管排含重金屬汙染物、危險廢物都是“很重的違法行為,依據兩高環境汙染犯罪最新解釋屬於‘嚴重汙染環境’,可能觸及刑法338條”。

2017年6月,證監會與環保部簽署《關於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協議》。2017年12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年報和半年報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進行了統一修訂,明確要求重點排汙單位的公司要強制披露排汙信息等,其他公司執行“不披露就解釋”原則。《華夏時報》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岱勒新材,湘股華自科技、湖南黃金今年都領到了環保罰單。僅在6月25日-6月29日這一週,眾興菌業、沙鋼股份、藍豐生化、輝豐股份以及東江環保等因環保問題收到交易所的問詢函,對上市公司的環保合規監管日趨嚴格。

另一位長期從事企業上市及再融資業務的律師亦表示,從罰款金額、整改要求來看岱勒新材此次環保被查“個人感覺比較嚴重”,若被認定為重大違法行為將會影響公司的持續穩定經營,可能對公司後續發債再融資等造成影響。

6月20日,岱勒新材公告稱可轉債發行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繼去年IPO募資2.16億元后,岱勒新材本次可轉債計劃發行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1000 萬元,擬投資於年產60億米金剛石線產業化項目。

6月22日,岱勒新材公告披露了環保違法被查的信息。7月4日,長沙市環保局向本報記者證實6月15日已下達上述長環法(2018)46、47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並說岱勒新材已上繳罰款。(華夏時報 記者 李雍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