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老人麥秸稈堆里拾麥粒,看到這8張拾麥圖,你還浪費糧食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會背誦的人很多,小朋友在上學時也會先學到這首古詩。可是,我們做的到底怎麼樣呢?上飯店看看便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可是我們又做到了哪些?國家層面一直強調厲行節約,文明餐桌,可是真正做到的有幾個? 浪費可恥! 小編推送的這8張拾麥圖,主人公是9旬的周蘭榮老人,經歷過吃苦捱餓的老人,如今並沒有忘本,她說,每一粒麥子都不容易,丟了太可惜。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山區農村。麥秸稈堆裡,周蘭榮老人一粒粒的撿拾,把整個麥秸稈堆移了一個地方,用手抖落每一把秸稈,生怕漏掉每一粒麥子。很虔誠。子女們勸她不用撿了,沒有幾粒的,老人就是不聽。

老人平時就是個閒不住的人,非常勤勞節儉,從不浪費。這幾天,村裡裡麥子都打完了,她就挨家挨戶的麥堆裡一遍遍過撿過,生怕每一粒麥子被遺忘掉。

偌大的麥堆裡,老人佝僂的身影顯得非常弱小,又顯得那麼讓人感動。

“我家裡也不差這口吃的,就是心疼啊,現在都是機器打麥子,不像以前那麼幹淨,有的麥穗發青比較緊實,也脫不乾淨,用手搓搓就掉了。”老人非常有經驗,她說,如果一下雨,就發芽了,更可惜。

老人忙了大半天,你看這些撿拾好的麥粒居然有一大堆,少說也有2斤。老人黝黑的臉龐,露出一收穫的喜悅。

一把一把抖落,一粒粒的找尋,老人很開心。

旁邊的袋子裡,是大半天的老人收穫。老人勞作的身影,讓我們肅然起敬,這勞作的背影,更加偉大。 愛惜糧食,請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為老人點贊! 歡迎關注“大鵬視線”,更多溫暖圖文期待您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