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第四期——這家在鄧州開了20年的菜盒店,不信你沒吃過!

凌晨4,5點鐘的街道上天還沒有亮,

楊家老闆娘早早的從家出門來到店裡,不急不慢的打開燈準備迎接這嶄新而又平凡的一天,這樣的生活她幾乎每天都在重複,從遠處看這家鋪子跟街道上其他的小店一 樣,在萬家燈火裡,它並不顯眼

「走近」第四期——這家在鄧州開了20年的菜盒店,不信你沒吃過!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一個關於煎餅和菜盒鋪的故事,可能很多鄧州市民都不陌生。但你很難想象二十多年裡它沒有名字,去年搬家,老闆才剛剛掛上了:”楊家煎餅菜盒鋪”的招牌。

「走近」第四期——這家在鄧州開了20年的菜盒店,不信你沒吃過!

分工協作

說話間,店裡的另外三位大姐也到了店裡,帶上圍裙,開始各自忙碌,年齡大一點的阿姨將前一天洗好的韭菜切成碎段,放在旁邊的盆子裡留著做菜盒用,之後就開始各種的揉麵,擀麵,看樣子她是負責所有的麵點工作。

「走近」第四期——這家在鄧州開了20年的菜盒店,不信你沒吃過!

年齡小點的姐姐

一來就拿起掃帚把整個屋子上上下下打掃一遍,然後將碗筷放在裝滿水的不鏽鋼盆子裡,下面擱上電磁爐將水燒開,客人們用的時候就直接從盆子裡拿,在很多年前餐飲消毒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這個天然的消毒技術非常好用,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早早過來的老闆娘在一旁淘洗著各樣的五穀雜糧,再分別放進不同的鍋裡煮,算起來得有六七種稀飯可供客人選擇。

掌櫃的是名身材瘦削的漢子,來的稍微晚一些,幫著乾點兒體力活之後,就要開始長達一個上午的烙餅工作了,平均每天一兩百個的量,全靠他一雙手一個一個的烙,想來真是不易!

品類介紹

餅的種類一共有三種,菜盒、小油饃跟煎餅,都是3塊錢一個,價格上這麼多年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幅,最愛吃的是他家的菜盒,也是他家的爆款,皮薄餡大,油少健康,

一整顆雞蛋打到滿當當的韭菜裡,先在爐子上炕個七八分熟之後擱著備用,等客人要的時候再放到平底鍋上放油煎熟,切成塊兒端到客人面前,咬一口滿嘴的蔬菜非常嫩,愛吃青菜的這個絕對是必點款。

小油饃是被老闆用鏟子打碎過的,方便客人夾,麵餅帶有絲絲甜味,吃起來香而不膩,還特別勁道,裡面放的花椒葉讓整個餅更加的醇香,回味無窮。

煎餅不同於天津的名吃煎餅果子,相比起來它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工序,就是水和麵加蛋,用最原始簡單的方法給你最真實的體驗,攤出的煎餅色澤金黃,鬆軟可口,入口即化,吃一口滿嘴餘香,讓你欲罷不能。

6:02分的時候,店裡迎來了第一位客人,一位媽媽帶著上早課的兒子,要了兩個菜盒一碗稀飯,再配上小姐姐早已準備好的小菜,一頓完美的“學生餐”就這樣產生了,趕上起早來不及做飯的時候,來這裡吃上一頓

乾淨衛生,健康美味的早餐絕對是你不錯的選擇!

街坊鄰居都跟這家店熟的很,路過就嘮兩句家常,閒了幾個阿姨還會過來幫忙摘摘菜,我甚至覺得這不是一家門店,而是一口人家,每天早上按時過來做早餐,下到市井百姓,上到達官貴人,大到七十老嫗,小至孩提豆蔻這裡是每個鄧州人的早餐店。

也是楊家人自己的早餐店,店裡的櫃檯上擱著的幾個跟客人們不太一樣的碗是這幾個夥計從家裡帶過來的,空閒的時候他們也會吃上幾口,雖然有些趕,但是舒心吶,畢竟是自己做的。

歷史追溯

在跟老闆娘聊天的過程中她顯得略為生澀,看得出來老闆娘是那種實實在在的厚道之人

,她告訴我:最開始幹這家店的時候大概是97,98年的樣子,那會還是孩子的爺爺在幹,基本就在東關這一帶,這麼多年基本都在這附近,菜盒,煎餅,小油饃這三種主要產品一直延續到現在,做法和口感基本都是在傳承上一輩留下的東西,改良的東西不多,我想這應該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老闆娘繼續說:以前四高中的學生每次下早課都會過來吃,現在很多都結婚了,他們就帶著媳婦兒子一起來吃……說到這兒的時候小編差點兒沒哭出來!

「走近」第四期——這家在鄧州開了20年的菜盒店,不信你沒吃過!

在問到以後還會不會幹,將這個手藝代代相傳下去的時候,老闆娘沒有過多的豪言壯語,只是笑了笑說:走著看吧,幹了這麼多年,肯定是不捨得丟的!

「走近」第四期——這家在鄧州開了20年的菜盒店,不信你沒吃過!

如果說傳統意義的食堂大多是大鍋飯的話,那這家絕對是私人定製,在所有人都在比效率,減成本的大環境下,楊家鋪子始終持守初心,用心

做每一張餅,我相信老天不會虧待每一個用心做事的人,也謝謝楊家菜盒煎餅鋪二十年如一日的守候在那裡,為我們呈現一份兒“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