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沒有「繡春刀」這種武器?

繡春刀只見於文字記載,史料中沒有任何一幅圖來描述這種刀的具體造型。

《出警入蹕圖》上錦衣衛佩戴的腰刀很可能就是《明史·職官志》中提到的繡春刀,但不敢打保票。中國古代士兵早期用的刀都偏直,從宋朝以後開始有越來越彎的趨勢。

跟長刀相比,彎刀的優勢主要在於更加耐用:過去鋼鐵鍛造技術不夠先進,堅固與柔韌難以兼顧,一把刀如果很厚重很結實,往往也會很脆,一刀砍到敵人頭盔上,敵人震暈過去,自己的刀也折了。如果做到了柔韌,它又太容易變彎。當年古羅馬士兵用那種又直又重的鐵劍與波斯人的彎刀作戰,每當砍死一個敵人以後,就得把劍放到地上,用腳去把它踩直,很麻煩,也很危險。

如果鑄成彎刀,剛性就可以強一些,而且不怕折斷。因為刀刃外凸,跟被砍殺物體的接觸面小,比直刀更容易切入,同時由於刀身彎曲,重心遠離刀柄,劈砍時慣性增大,殺傷力會更強。

到底有沒有“繡春刀”這種武器?

《出警入蹕圖》(局部)

戚繼光與倭寇交戰多年,曾經感嘆日本刀的可怕殺傷力:“我兵短器難接,長器不捷,遭之者身多兩斷。”明朝的刀的形制不如日本刀科學,鍛造方法也沒有日本人那樣精益求精,拿著國產刀來格擋日本刀,會被日本刀砍成兩截。故此戚繼光改進了軍刀的式樣和鍛造方式,使“戚家刀”名震天下。(來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