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当初苹果执意在手机上干掉3.5mm耳机孔,然后就有一堆跟风x(尤其是那个老板跑路,业已倒掉的手机品牌)抢着去掉这个貌似“天理不容”的插口。有些厂商美其名曰为了增强防水性能,提高电池容量等诸多借口,有些干脆啥都不提就直接一刀切掉。虽然也有各种转接线可以重新让有线耳机焕发青春,但是每天带着这个额外的尾巴多少还是有些累赘,万一哪天不小心丢了就呵呵了。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有时一条高素质的耳机依靠手机或者入门播放器真的很难推动,如果要享受高品质的音乐就要同时携带重量不菲的播放器。如果是个背包一族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但是如果空手出行,又是个棘手的问题。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上面的两个场景想必有人感同身受,有没有什么设备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答案就是笔者最近在体验的雅特思R1蓝牙蓝牙耳放。这款产品融合了耳放和蓝牙音频接收器的功能,可以让接入其中的耳机秒变蓝牙耳机。同时强大的推力可以轻松推动很多高端耳机,甚至连大耳都不在话下。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替换高清大图

雅特思R1蓝牙耳放(以下简称耳放),采用了简洁的黑色包装。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拿掉上层的耳放后露出下面的线材和说明书。标配的线材除了MicroUSB接口的充电线外,还有一条AUX音频线。

虽然耳放的体积小巧便于携带,但是如果能标配一个收纳袋会更好。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放大器采用了铝合金金属中框+前后玻璃的机身设计方案,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单纯看图会觉得它体积很硕大,其实它的长宽分别为80mm和35mm,与一枚打火机的体积近似。

磨砂玻璃的机身相比金属更具耐磨性,手感也更加润滑。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在倾斜到一定角度后才能看到玻璃下方的产品名称。第一次看到这么低调不张扬的产品。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机身底部是一枚用于充电的标准MicroUSB接口,在type-C逐渐普及的今天,如果能用上type-C接口一定会更有逼格。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机身顶部是硕大(相对机身厚度而言)的3.5mm音频接口以及通话mic。有线耳机通过接驳这个3.5mm接口后可以变身成为一副蓝牙耳机,原本没有麦克的耳机也可以通过耳放实现通话功能。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耳放仅有的三枚物理按键集中在机身右侧,两侧的+-按键用于调节音量和切换歌曲(下一曲和上一曲),中间的播放/暂停按键兼顾了开关以及接通挂断电话的功能。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耳放可以与具有蓝牙功能的播放器、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关机状态下长按电源按键5秒钟耳放会进入对码模式,手机和播放器可以搜索蓝牙设备artextreme进行连接。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笔者日常使用的播放设备是索尼的A45+iBasso T01,虽然体积尚可,但是总归不算小巧。使用了雅特思R1蓝牙耳放搭配iBasso T01后在办公室内可以随便行走(终究还是要考虑蓝牙10m的连接范围)。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雅特思R1蓝牙耳放具有180mW的高推力,第一次使用时着实吓了我一跳。平时在索尼A45上习惯将音量调整到30,可是第一次使用这款蓝牙耳放后在这个档位上差点没把鼓膜震破。最后将播放器的音量调到15左右达到日常习惯的音量。由此可见使用蓝牙耳放推动一些难推的耳机不在话下。

如果使用索尼A45搭配雅特思R1有些浪费播放器,本来在我的思维里这种蓝牙耳放就是为了解救去掉3.5mm耳机孔手机而生的。

其实它和笔者的坚果pro手机才是最好的搭档。既解救了我的有线耳机,又兼顾了蓝牙通话功能。R1耳放内置了380mAh的锂聚合物电池,可以实现26小时的蓝牙音乐播放或者240小时的待机。比起手机更长的使用、待机时间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听歌需求。

有线耳机秒变蓝牙,雅特思R1蓝牙耳放体验

雅特思R1耳放内置了专业的耳放芯片,可以提高前级音频信号动态,信号放大的同时保持了精准的细节还原。同时试音体验可以轻松的感觉到手机直插耳机与接入耳放后音频细节上明显的区别。R1耳放强调了三频均衡的听感体验,声音风格调教的偏向暖声风格,适合用来听人声和流行乐。

蓝牙耳放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于有线耳机,还可以搭配家里的音箱、电视等,甚至还可以连接汽车的蓝牙音响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