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究竟孰輕孰重?

不知妻美劉強東,悔創阿里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馬化騰,人生失敗周鴻禕,誠信廣告李彥宏。


互聯網時代,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究竟孰輕孰重?

相信所有經常使用互聯網產品的用戶對上面這個段子都不陌生,百度、騰訊、阿里巴巴、360、京東等這些中國互聯網巨頭企業,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我們都能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各種APP與我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用騰訊產品聯繫溝通,用百度產品搜索信息,用阿里產品買買買。可以說正是這些互聯網巨頭加速了我們生活的現代化,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他們也獲取了相當龐大的利潤。商人謀利本無可厚非,但只顧利潤不顧用戶體驗最終也是人走茶涼落個悲慘下場。今天舉幾個大佬們失利的例子:
互聯網時代,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究竟孰輕孰重?

廣告最早的起源我們已經無從得知,或許一塊告示牌一條橫幅都可以說是廣告業的始祖。但是提到讓廣大中國民眾認識到廣告的價值以及威力的事件就不得不說百度莆田系魏則西事件了。具體詳情我也不贅述了,想必如此出名的案件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今天要說的是百度系廣告的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的關係。用過百度搜索的人都知道曾經的有問題百度一下的搜索引擎已經一去不返了。現在的百度作為中國體量第三,對中國搜索市場控制超過五成的互聯網巨頭,商業運營成了主要日程,儘管百度自己總是標榜為科技公司但是顯然大眾對這個說法並不買賬。百度飽受詬病的“競價排名”商業推廣模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封建社會時期達官貴人們競價嫖娼的場景。儘管這種廣告運營方式為人們所不齒但是佔比百度收入35%的這塊蛋糕百度是依然無法捨棄的,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在百度上看到類似莆田系的廣告。儘管有了魏則西的案例在前不少人已經對百度失去了信任,但是我們中國有句話叫做病急亂投醫,這也是為什麼還會有醫院找百度投放廣告,作為一個高流量平臺,流量大被閱覽的多總會有那麼一兩隻撲火的飛蛾,宰了這兩隻蛾就足夠抵消廣告投放的費用了,而在這個過程中百度以及醫院都是獲利的一方,犧牲的不過是幾隻微不足道的蛾子。流量利益首戰告捷。


案例二:360水滴直播平臺的關閉
互聯網時代,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究竟孰輕孰重?

去年12月12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篇題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鴻禕:別再盯著我們看了》的文章刷屏了。作者陳菲菲在文中爆出:360水滴直播平臺侵犯公眾隱私。對此,360董事長周鴻禕指責該文章對360水滴直播蓄意抹黑,有多處不實,並表示這篇文章有“黑公關”之嫌。但就在12月20日,360發公告,宣佈主動、永久關閉水滴直播平臺。與普通的直播平臺不同,水滴直播僅僅是為360公司銷售智能攝像頭而存在的。只有使用360智能攝像頭拍攝的視頻,才能在水滴直播平臺上進行直播。據“92年女生”,也就是文章作者陳菲菲所說,她發現多個360智能攝像機用戶將自己在網吧、健身館等公共場所監控到的視頻,放到了水滴直播平臺上。由於拍攝工具是一個攝像頭,如果不加以提醒,很多人只會覺得這是一個監控,所以,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正被直播。 360董事長周鴻禕本人則表示:陳菲菲的這篇文章混淆視聽,有“黑公關”之嫌。 對於周鴻禕的回應,陳菲菲表示這是“不去正面事實”,讓人“很心寒”。這個陳菲菲到底是不是“黑公關”,從目前已有的信息來看,不得而知。對於普通民眾來說,這其實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陳菲菲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水滴直播讓人們的隱私權受到了侵害。在公共場所被直播,算不算被侵權呢?要釐清兩個問題,第一,人在公共場所有沒有隱私權?答案是有的。人在公共場所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活動仍屬於隱私權的保護範圍。如果使用可以截圖、近距離觀察的攝像工具對其進行拍攝,就會侵犯隱私權。第二,監控和直播不同,很多地方的《安全技術防範管理條例》都有規定,監控拍下的攝影資料只能用作預防打擊犯罪、社會管理等公益用途,不能用於娛樂性直播。還有一點,針對“攝像頭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啟直播”這種說法,360方面在這次的回應中表示:360攝像頭的直播功能都是默認關閉的,“如果不經過複雜的系統設置,根本就無法開通直播,如果有人說‘我都不知道這是怎麼直播的’,那一定是在說謊”。據《新京報》調查,有不少案例顯示事實並非如此:某公司的老總買了六個360攝像頭用於內部監控,但其中一個攝像頭不知怎麼搞得自己開啟了直播,吸引了3000多網友圍觀。《新京報》還找到了一家直播的賓館,當告知她們可以選擇關閉直播時,工作人員忙不迭的趕緊關閉。擺明侵權的事,為什麼敢幹? 無非是利益使然通過侵害他人隱私博取大眾眼球用流量帶動消費。儘管最後360關閉了水滴平臺,但我們民眾仍不能忘記這次教訓,給不法者可乘之機。用戶體驗扳回一程。


互聯網時代,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究竟孰輕孰重?

案例三:阿里巴巴支付“鴇”事件

2016年為了進軍社交軟件行業,支付寶推出圈子功能,發帖與芝麻信用分捆綁,甚至只限女性。於是,支付寶用戶一大早起來,發現支付寶的圈子裡,開始出現大量美女自拍,甚至大尺度照片,目的是加好友和打賞。其中“白領日記”和“校園日記”的圈子都顯示有超過300萬人看過,但這些打著白領和校園標籤的圈子,只允許女性發動態,而這些動態內容含有很多露骨的圖片和暗示性語言。根據這些圈子的規則,明確規定只有女性有發帖權限,男性用戶只能點贊、打賞和評論,且芝麻信用低於750分的用戶也不允許評論。有網友吐槽,“支付寶已經完全取代陌陌的地位,基於信用和消費情景展示的社交更透明也更加便於在人群種按自己的條件取捨。”另有網友則戲稱,“支付寶成了支付鴇”。如今,支付寶的用戶數已經超過4.5億用戶,成為繼微信、QQ之後的第三大手機應用。但儘管如此,在用戶的心中,支付寶一直是以支付工具的形象而存在,所以在用戶活躍度上,相比於微信和QQ,支付寶處於天然劣勢。只是支付寶通過如此打擦邊球的方式再次發力社交,雖然引起了海量的關注,但這種目的性明顯的社交是否用力過猛了?在獲取大量流量的同時也把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實在得不償失。現在支付寶也早已關閉了圈子功能。但這個汙點卻是阿里巴巴永遠洗不掉的。用戶體驗又下一程。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像今年被大家瘋狂diss的知乎以及被約談的今日頭條的各種產品,快手,還有死灰復燃的百度廣告假德邦等等等等。商業公司追求利潤無可厚非,但是觸碰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必將被用戶所拋棄。儘管扎克伯格再議會上舌燦蓮花,大展身手但是用戶的信任卻一去不復返了,Facebook也很難再回到輝煌的巔峰。在這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只有以人為本,真正顧及用戶體驗,用心做產品才會被大眾所喜愛。希望中國的公司能不忘初心,堅守匠人精神,做出真正的好產品,令世界驚歎。
互聯網時代,流量利益與用戶體驗究竟孰輕孰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