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的休整,潛艇兵好想回西滬港,艇長卻帶我們去繁華的「漁都」

文/晏勵春 改編/海風

連續的休整,潛艇兵好想回西滬港,艇長卻帶我們去繁華的“漁都”

沈家門漁港

85年春季,有次科目訓練計劃出海一個星期,趕上天公不作美不是霧大,就是風浪大,不得不做出休整。有天,我們早早起來備航備潛,準備“各就離碼頭崗位”時,就接到司令部命令,海區風浪大在碼頭休整待命,這已是連續第二天休整了。休整的日子是快樂自由的,除了留下艇內更、碼頭更,其他人都可以自由活動,我們飛一般跑向前寺,後寺,可以盡情享受普陀山的陽光、海水和沙灘。

正值春暖花開,是旅遊的好時機,山上游人香客倍增,具有意味的是我們一身油膩膩的工作服竟和他們走在一起。千步沙,百步沙是浪漫的車道,時時閃動起年青人青春的身影,迴盪起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聲,我們腳登一雙翻毛工作皮鞋堅硬地踏在細軟的沙灘上,追逐起幸福的夢想。休整期間,吃飯也是甜美的,它不是艇錨泊時的飄蕩不定,更不是在航渡過程中的驚心動魄,此時,艇已靠在碼頭上,沒有一點風浪的侵擾,機械的轟鳴,一切都是靜止安寧的,大家完全拋開了暈船嘔吐的顧慮,吃的香,吃的實。爾後,走上碼頭美美地吸上一口煙。

連續的休整,潛艇兵好想回西滬港,艇長卻帶我們去繁華的“漁都”

然而,連續的休整,連續這樣的日子,又覺得了乏味。大家清楚,訓練任務終究是要完成的,倒不如咬咬牙一股作氣完成訓練。免得待在這裡怪不好受的,於是想起了西滬港,平日待在西滬港不覺得什麼,可這時才想起了西滬港的種種好處,正印證了老百姓常說的那句話,“外面再好不如自已家好”,我們已經將西滬港視為自己的家了,可不是嗎,那是咱的第二故鄉啊。

為了不讓大家出現鬆懈情緒,艇上安排了各專業機械檢修,以備能隨時出海訓練。海洋預報這樣的壞天氣還得再有兩天,港內掀風鼓浪,泛黃的海水隨風湧動,到了海區湧浪可想而知。艇長也挺無奈,只能面對。有一天,艇長、政委決定安排大家一次外出,地點是離普陀山不遠的沈家門。同志們別提有多高興,沈家門乃是我國最大的漁港和海水產品的集散地,向有"漁都"之稱,它與秘魯的卡亞俄港、挪威的卑爾根港被稱為世界三大漁港。

能上那裡見識見識當然是件幸福的事。停靠在離我們艇不遠的是艘陸軍部隊的勤務船,經艇上與他們協商,他們願意送我們去沈家門。真是陸軍老大哥,好樣的。他們也穿一身呢子服,不過,是黃色的,與陸軍部隊的服式相同。所以,讓人看上去感覺有些彆扭。不過,大夥兒現在顧不上彆扭不彆扭,能去沈家門才是硬道理。一路上,與陸軍同志搭著話,套著近乎,大約四十多分鐘的時間船就到了沈家門。

連續的休整,潛艇兵好想回西滬港,艇長卻帶我們去繁華的“漁都”

沈家門——普陀縣縣城,縣城不大,最具特色的應該算是聞名遐邇的漁港,這裡漁船雲集港內,桅檣林立,魚山蝦海,溫熱的海風撲面而來,讓人嗅著陣陣的海腥味,無不透著這座著名的天然良港的魅力與繁榮。當然,我們的興趣不在看漁船、漁網上,大家自然少不了逛商店,逛街道。看慣了西滬港,再瞅上這裡覺得怎麼也是新鮮的,包括這裡的街道、風景、人流、服飾、小吃等。港臺流行樂流動在大街小巷,讓人亢奮、刺激。五彩紛呈的新潮服飾也不斷吸引眾人的眼球。這裡處處無不顯現出沿海地區的超前意識。

今天是個難得的好天氣,陽光照耀在甦醒的大地,甲板上的晨露閃耀透明的亮色,艦橋兩邊的舷號顯得格外醒目而透白。艦橋上傳來各就離碼頭崗位的口令,艙室裡、甲板上、艦橋上出現年青水兵矯鍵的身影,休整了幾天,大家好象憋足了勁,精神抖擻地投身到訓練中去。

連續的休整,潛艇兵好想回西滬港,艇長卻帶我們去繁華的“漁都”

大家好,這裡是“潛艇兵之家”,請關注我們支持一下可愛可敬的潛艇兵們,這裡每日為您推送有關他們的文學、攝影作品及戰友聚會報道等信息,如果您喜歡本文請評論、轉發吧,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人民海軍的風采!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