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國民黨逃離大陸時丟棄的水面艦上

文/晏勵春 改編/海風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國民黨逃離大陸時丟棄的水面艦上

盼望已久的上海修艇計劃終於確定。1982年11月,260艇經過一晝夜的水上航行抵達上海吳淞口工廠派出拖船將260潛艇拖進了該廠的碼頭,至此我們開始了上海修艇任務。

艦艇分為塢保、大、中、小修,所耗時也不相同。根據艦艇的使用週期,每年均有艦艇,船隻來此修理。

“修大”都座落在浦東大道地段,81、85路公交往返於陸家嘴、十六鋪至高橋之間,至歇浦路下車。但也可以從民生路擺渡到浦西“三百”。 那時的浦東遠不象如今名揚全球,集金融、商貿為一體的國際化新區。當年還是一個地道的上海郊區,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棟房。可見當年浦東在上海市民心中的地位。在 浦東大道以西便是川沙縣洋涇人民公社,農田、水溝、菜地、農舍隨處可見,但情景又比一般農村有所區別,它整潔,樓房較多,顯示著大都市郊區的優越。晚飯後我們總愛引著田間小道溜彎。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國民黨逃離大陸時丟棄的水面艦上

80年代的中國城市

印象最深的是洋涇鎮,那是我們去的最多的地方,步行也不過十多分鐘,這是個非農業人口的鎮,集鎮不算大,只一條長長的街道,但卻十分繁榮,年青人穿戴入時行走在集鎮的街道上,各店鋪商品豐富多樣,生意興濃,一家照相館的櫥窗掛的一些靚女俊男的樣照,透著一絲城市邊緣的開放,就在這家照相館裡我著水兵服還照過一張相。除此以外,在一家簡陋的商店購了一臺收音機,一家餐館吃過一頓晚飯。

印象較深的是大大小小食堂有六七個,其中最大的食堂從工廠主大門進去後靠右不足五十米。飯廳很大,有近800平米,且乾淨明亮。食堂裡主副食豐富,就餐時可選擇的餘地很大。有一次“修大”線路改造,停電三天,各灶不開伙,灶上給大家退夥到外自行解決。我們揣著退出的伙食錢到廠區食堂自由發揮,大大小小食堂都嚐了。心想,還是大城市好,食堂的主副食真豐富。別看“潛灶”標準高,但還是禁不住獨自就餐,兩天下來,吃的淨光,還掏了腰包。於是第三天只好在“修大” 附近的小吃店吃些大餅油條之類的快餐了,最終還是覺得集體伙食好。在食堂門口的左右兩邊是一長溜供水池,不僅有冷水,早上還有開水供應,每天早上的第一更負責到廠內打開水,騎輛三輪車馱個保溫桶,保證艇員一天的開水的供應。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國民黨逃離大陸時丟棄的水面艦上

260艇

260艇靠在一艏國民黨逃離大陸時丟棄下的水面艦上,排水量大約在三千噸左右,現在當著潛艇碼頭使用,艦的二層有若干個房間可以作為值更人員休更時睡覺休息的場所,艦的底層是艇上雜物工具室。每次值更時愛坐在“碼頭”二層的甲板上,警惕著艇的周圍安全,工人上上下下的,修理工人正忙碌地施工,上甲板,艦橋已被拆除,露出閥門、高壓氣瓶。有時又望望黃浦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或朓望霧濛濛的黃浦江盡頭,聽著船隻的汽笛聲,辯認各色的國旗。特別是黃浦江夜色燈光閃爍,燦如星河,更讓人心潮澎湃。在這個國際大都市,著名的黃浦江畔還有一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士守衛著祖國的戰艦。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國民黨逃離大陸時丟棄的水面艦上

大家好,這裡是“潛艇兵之家”,請關注我們支持一下可愛可敬的潛艇兵們,這裡每日為您推送有關他們的文學、攝影作品及戰友聚會報道等信息,如果您喜歡本文請評論、轉發吧,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人民海軍的風采!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