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国民党逃离大陆时丢弃的水面舰上

文/晏励春 改编/海风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国民党逃离大陆时丢弃的水面舰上

盼望已久的上海修艇计划终于确定。1982年11月,260艇经过一昼夜的水上航行抵达上海吴淞口工厂派出拖船将260潜艇拖进了该厂的码头,至此我们开始了上海修艇任务。

舰艇分为坞保、大、中、小修,所耗时也不相同。根据舰艇的使用周期,每年均有舰艇,船只来此修理。

“修大”都座落在浦东大道地段,81、85路公交往返于陆家嘴、十六铺至高桥之间,至歇浦路下车。但也可以从民生路摆渡到浦西“三百”。 那时的浦东远不象如今名扬全球,集金融、商贸为一体的国际化新区。当年还是一个地道的上海郊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可见当年浦东在上海市民心中的地位。在 浦东大道以西便是川沙县洋泾人民公社,农田、水沟、菜地、农舍随处可见,但情景又比一般农村有所区别,它整洁,楼房较多,显示着大都市郊区的优越。晚饭后我们总爱引着田间小道溜弯。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国民党逃离大陆时丢弃的水面舰上

80年代的中国城市

印象最深的是洋泾镇,那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步行也不过十多分钟,这是个非农业人口的镇,集镇不算大,只一条长长的街道,但却十分繁荣,年青人穿戴入时行走在集镇的街道上,各店铺商品丰富多样,生意兴浓,一家照相馆的橱窗挂的一些靓女俊男的样照,透着一丝城市边缘的开放,就在这家照相馆里我着水兵服还照过一张相。除此以外,在一家简陋的商店购了一台收音机,一家餐馆吃过一顿晚饭。

印象较深的是大大小小食堂有六七个,其中最大的食堂从工厂主大门进去后靠右不足五十米。饭厅很大,有近800平米,且干净明亮。食堂里主副食丰富,就餐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大。有一次“修大”线路改造,停电三天,各灶不开伙,灶上给大家退伙到外自行解决。我们揣着退出的伙食钱到厂区食堂自由发挥,大大小小食堂都尝了。心想,还是大城市好,食堂的主副食真丰富。别看“潜灶”标准高,但还是禁不住独自就餐,两天下来,吃的净光,还掏了腰包。于是第三天只好在“修大” 附近的小吃店吃些大饼油条之类的快餐了,最终还是觉得集体伙食好。在食堂门口的左右两边是一长溜供水池,不仅有冷水,早上还有开水供应,每天早上的第一更负责到厂内打开水,骑辆三轮车驮个保温桶,保证艇员一天的开水的供应。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国民党逃离大陆时丢弃的水面舰上

260艇

260艇靠在一艏国民党逃离大陆时丢弃下的水面舰上,排水量大约在三千吨左右,现在当着潜艇码头使用,舰的二层有若干个房间可以作为值更人员休更时睡觉休息的场所,舰的底层是艇上杂物工具室。每次值更时爱坐在“码头”二层的甲板上,警惕着艇的周围安全,工人上上下下的,修理工人正忙碌地施工,上甲板,舰桥已被拆除,露出阀门、高压气瓶。有时又望望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或朓望雾蒙蒙的黄浦江尽头,听着船只的汽笛声,辩认各色的国旗。特别是黄浦江夜色灯光闪烁,灿如星河,更让人心潮澎湃。在这个国际大都市,著名的黄浦江畔还有一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守卫着祖国的战舰。

82年修艇的日子,睡在一艘国民党逃离大陆时丢弃的水面舰上

大家好,这里是“潜艇兵之家”,请关注我们支持一下可爱可敬的潜艇兵们,这里每日为您推送有关他们的文学、摄影作品及战友聚会报道等信息,如果您喜欢本文请评论、转发吧,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人民海军的风采!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