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讀《左傳》,在“僖公八年”中有一條“史記”:

“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於洮。鄭伯乞盟。”

意思是,魯僖公八年春天,以齊桓公為首且有周王室特使參與的諸侯朋友圈,在洮這個地方會盟,商談的主題是如何安定周王室,因為,適逢王子帶正在都城洛邑作亂。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洮地會盟

此文不關心這些,只聚焦於“洮”。洮是地名,它的北邊當時屬魯,南邊屬曹,在今天山東鄄城縣的西南部。

鄄城這個地方,對於當今遊客而言,可能不出名,排不進中國必去之地榜單,大約連知道湘西吊腳樓的人也比知道鄄城的多數倍。

可殊不知,這裡是先秦古邑,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稱。

在鄄城境內出土的文物,可探源到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便可追溯到六千年四百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晚期。所以,對中國古城探秘有興趣的遊客,必然會對鄄城感興趣。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鄄城又是著名的堯舜之鄉

就在古鄄這片土地上,人類遠古先祖華胥、伏羲、女媧,還有顓頊、堯、舜等,都曾在此長期生活。《山海經》記載:“澤有雷神,龍首人頰,鼓其腹則雷,故曰雷澤”,《太平御覽》又載:“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因此,此處是中國龍文化的發祥地。

《呂氏春秋》裡還有這樣的記錄:“堯葬谷林”,說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司馬遷在《史記》中也寫下:“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 也正是由於有這麼多史冊背書,所以鄄城人現在是無比驕傲地說,鄄城又是著名的堯舜之鄉。

不僅如此,這裡還是諸侯會盟常來之地。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先後六次在鄄城與各路諸侯會盟。 僖公八年(前652年)的會盟只是其中一次。

鄄城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632年,在甄城發生了著名的晉楚“城濮之戰”。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即在鄄城西南地區展開了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就是在這次戰爭中兌現了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楚國大將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結果被晉軍殲滅兩翼,使楚軍大敗,最後自己也羞憤自殺。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這裡還是一代兵師孫臏的故里。孫臏,字伯靈,齊國鄄邑人,故鄉就在今天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孫臏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與龐涓同師鬼谷子學兵法,後在魏國受龐涓陷害被割去臏骨,由齊使救出,並被齊威王拜為軍師,助齊帥田忌敗魏軍。周顯王十六年(前353)於桂陵大敗龐涓,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戰例。周顯王二十六年(前343)於馬陵誘殲魏軍,殺死其統帥龐涓,即著名的馬陵之戰。孫臏晚年退隱鄄邑孫家花園,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寫作《孫臏兵法》。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孫臏故里

孫臏死後就葬於村北。明代,孫臏墓被黃河泥沙淤埋地下。1990年在村北向陽河東岸出土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億城寺墓碑一塊,上刻“臏墓址深邃”,經專家多方考證,確定孫臏墓址在此。

另外,曹操任兗州牧時 鄄城屯兵四十萬,並以鄄城為根據地完成了統一中原大業。三國魏皇初二年(221年),曹操第三子曹植被封為鄄城侯,次年晉封為鄄城王。植築臺讀書,吟詩作賦,品茗會友,故名讀書檯。後徙為陳王,死後諡號“思”,故此臺又名“陳思王讀書檯”,今日鄄城的景點之一。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曹植墓

無鬼查閱了一下,鄄城境內還有很多歷史人文景點,比如胥部落遺址、帝堯陵、丹朱城,以及舜耕歷山遺址、羊左全交合葬墓等。另外還有莊子釣魚臺,鄄城八大景之一(釣臺陰雨)。據說戰國時期莊周曾在此垂釣悟道,那篇著名的《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大約就是在這裡釣魚時打下腹稿的。其中的對辨真是很有意思,不妨再次重溫: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莊子釣魚臺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說了這麼多,肚子餓了。無鬼查尋了一下,鄄城這個地方有種傳統小吃叫壯饃很有名,是一種帶餡的橢圓形煎制餅食。壯饃形如圓月,直徑約30公分左右,皮分4層,麵皮肉餡、餡以鮮羊肉為主,以蔥、姜、菜蔬、香油等多種祖傳佐料攪拌而成。熟後的成品壯饃,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食之鮮而不羶,香而不膩。

春秋故事經之四——古鄄

壯饃

千年歷史古鄄,很值得一遊,難道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