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岩溶区,探访别有洞天的阴河

地面河流潜入地下之后称阴河,也叫地下暗河或伏流,是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常常形成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河床纵向坡降较大的地方。在深切峡谷两岸及深切河谷的上源部分,是我们寻找阴河的最佳场所。例如,在我国云贵高原的灰岩地层发育区,常可见到正在形成阴河;在北方地区也可见到大量的溶洞,有的长达几十公里与上百公里……这些都是古老的地下阴河存在的遗迹。

来到岩溶区,探访别有洞天的阴河

溶洞探险 胡彬/摄影

地下暗河是由地下水汇集而成的地下河道,具有一定范围的地下汇水流域,往往有出口而无入口,存在可溶岩和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形成地下暗河最基础的必要条件。其中,陆地上的可溶岩主要是指石灰岩。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相化学沉积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可溶性石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抬升至地面,在地壳变迁中,石灰岩体形成了大量断层裂隙。其次,地下构造破裂面,是暗河开始发育的前提;而足够的水面高度差,则是形成地下暗河的动力源。另外,高温多雨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最有利于暗河的形成。我国南方降雨量大,水源补给充沛,并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地层存在,因而形成和发育了大量的地下暗河。

来到岩溶区,探访别有洞天的阴河

广西溶洞 凌睿/摄影

近代的地下暗河经历了长期溶蚀与岩溶地貌发育,形成大量溶沟、溶孔、溶洞等,共同组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在这些地下水网络中,水不断地溶解石灰岩,溶洞规模逐渐扩大并相互连通,形成了类似于地表河流一样的地下河流系统。

来到岩溶区,探访别有洞天的阴河

贵州省织金洞,被国际知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称为“世界第一流的喀斯特景观”。 常璐/摄影

在贵州黄果树瀑布,一条5公里的地下暗河,足足穿过30多个山头,连接起90多个溶洞,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有些地下暗河在进出口仅3~4公里的距离内,水面落差就可达250~300米。由于坡降大且侵蚀力强,地下暗河有时甚至能穿透石灰岩中的非可溶性岩石,继续向前延伸。云南六郎洞的地下河与著名的广西地苏地下河系,流量大、流速快,甚至可用于发电。

来到岩溶区,探访别有洞天的阴河

山涧小溪 常璐/摄影

地下暗河和伏流是岩溶地区重要的水源。在可溶岩山区的地下水补给区,大量的地表河水渗入地下,并向大的构造网络汇集,造成大片的缺水地区,在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集中形成大的暗河和大泉。因此,我国的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均处在岩溶水的排泄区,如山东的大武水源地,成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保障。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刘晓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