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貴州荔波喀斯特位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荔波縣,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在這裡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孕育和造就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神秘古樸、獨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發源於荔波縣東北部月亮山南麓的樟江是荔波縣境內的第一大河流,幾乎流經了荔波的大半個縣境。這條江在流經不同的區域時,被賦予了不同的名字。從月亮山出來之後,靠縣境北線西流的一段,稱為拉先河,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在這片地區有一個拉先村。西行經茂蘭進入玉屏境內,上半段峽口河段稱為水春河,出了峽口,開始稱樟江,下游的一段則叫做打狗河。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月亮山 莫仁金/攝影

樟江是荔波的母親河

樟江流過玉屏鎮,荔波小城倚江而築。這是一片山間壩子,江流緩緩穿城而行,年復一年地閱讀著這座小城的春夏秋冬。夏日多雨,常生霧氣,清晨和入夜之際,安靜的小城和樟江一道,常常籠在輕霧的薄紗之中。城側的荔波古鎮上,有許多從天南海北而來的人,在這裡開著客棧或是店鋪,臨窗置幾盆花草,臨街看日升月落。在樟江邊的小城裡,靜度著自己生命中的詩和遠方。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樟江 莫仁金/攝影

毋庸置疑,樟江,是小城荔波以及生活在荔波這片大地上的人們共同的母親河。除了樟江,在荔波縣境的西部有方村河,東南部有三岔河,東北部有甲料河。除了樟江在縣境東北部一段斜向西流淌,這幾條河,皆依著荔波北高南低的地勢,自北向南流淌,從南面流出縣境,進入廣西,成為龍江以及珠江水系的組成部分。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荔波樟江 莫仁金/攝影

這些從地圖上看得到的河流,它們各自又有著眾多沒能在地圖上被標註出來的支流。縣境之內,集雨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或河道長於10公里的河流共30條。縣內河道總長1048公里,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長483.95公里。荔波全縣面積2431.8平方公里,而全縣總面積中,屬於幾大水系的縣內流域面積達到了2375.1平方公里。

黔南是水族的主要居住區

水江、水扒、水春、水功、水浦……我幾乎從未在一片地域上,看到過這樣多、這樣密集的以水命名的村莊和集鎮。除了直接以水命名,又有眾多有江、井、洞、塘、波、泉等稱謂的名字。始於清嘉慶年間的荔波荔泉書院,便是以城西的荔泉取名。百多年間,傳揚儒學,育養英才。書院所在地如今是荔波第一小學。在這一個個水氣氤氳的名字裡,無聲流淌著一片被水久遠滋潤的地域。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水族喜歡冷調色彩的服裝,結婚時,新人身著傳統服裝,新娘佩戴各種銀飾,素雅大方。覃敬念/攝影

在這片多水的土地上,自古生活著一個以水命名的民族:水族。歷史上水族自稱“睢”,據說是因其族群發祥於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水族民間有“飲睢水,成睢人”之說。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始於唐代。唐開元年間,朝廷在今黔桂交界的環江一帶設置以安撫水族先民為主體對象的羈縻撫水州,這一名稱,成為當時的中央王朝對這個自稱“睢”的族群的一種命名,水族的族名從此在漢語書寫中以“水”代“睢”。

古老的水族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水書被稱為夏商文化的孑遺。這個以水命名的民族,以魚作為族群的圖騰,“飯稻羹魚”是水族久遠的飲食傳統。水族目前共有人口41萬多,主要聚居於黔桂交界的龍江、都柳江上游地帶。黔南是水族的一個主要居住區,在荔波的北部,有三都水族自治縣。居住在荔波的水族人口共4萬多,是荔波縣內人口第二多的民族。在荔波古老的水族村寨水浦,有一間小小的水族文化陳列室,牆上展示的水族刺繡精雅瑰麗,細密繁複的圖案裡,無聲傳遞出一個民族目光裡的山河大地、日月輝光。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瑤族對牛有著特別的崇拜,祭祀活動時,都要吹響牛角。熊亞平/攝影

涵碧潭上小七孔

水,是荔波的精靈。靜,則青山照影,流雲臨鏡;動,則飛珠濺玉,草木和聲。荔波大小七孔,是樟江風景名勝長廊上最美的景觀,因其碧水之上臥有大七孔橋、小七孔橋而得名。“七”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特別的數字,《說文解字》釋:“七,陽之正也。從一,微陰從中斜出也。”而《漢書·律曆志》言:“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佛經中有“七寶”之謂;古代人們把老人七十大壽稱做“七秩”;先人故去,以七天為一祭,直到七祭方止;日月星辰中有北斗七星。中國民間有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更由此而流傳下綿延千古的美好七夕。七,這個端穆、古祥的數字,寄託著人們對天地自然的虔誠謹敬,對天人合一的美好執守。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小七孔橋端臥於茂盛的林木和碧綠的潭水之間,橋長25米,為當時溝通荔波和廣西的重要橋樑。常璐/攝影

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小七孔橋,是樟江上的一座七拱石橋,橋的北面是荔波,過了橋,便是廣西河池的南丹縣,當時為溝通黔桂的重要橋樑。在荔波當地民間,流傳著一個瑤族小夥子阿吉和七個姑娘為人們造橋通行的美好傳說,因此,小七孔橋在當地也被叫作七姑橋。橋下的涵碧潭,水綠若玉,古老的石橋之上,藤蔓紛披。建成以來,小七孔橋歷經洪水的衝擊,始終端然臥於潭水之上,倩影照潭,不朽不移。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響水河 常璐/攝影

在小七孔橋上游長一公里多的狹窄山谷裡,沿著高高低低的河床,錯落著68級瀑布和跌水,故而這一段河道又被稱為響水河。夏天雨水豐沛,行於河岸,但見一河白浪飛流,玉濺有聲。在這段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間,又有拉雅瀑布、飛雲瀑布、翠谷瀑布,野鴨池、鴛鴦湖、臥龍潭、水上森林等景觀。一谷流水,時而靜若處子,時而流瀑如梳,時而清泠於奇石之上,時而潺湲於草木之間。飛瀑流泉之側,兩岸青山鬱綠,萬木流青。

世界自然遺產——貴州荔波喀斯特啥樣?

臥龍潭是一條喀斯特暗河的出口處,實際上是由一座拱形堤壩截水而成的小型水庫。常璐/攝影

一片大地,在水的洗沐裡回到她最初的清晨。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