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贵州荔波喀斯特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荔波县,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和造就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神秘古朴、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发源于荔波县东北部月亮山南麓的樟江是荔波县境内的第一大河流,几乎流经了荔波的大半个县境。这条江在流经不同的区域时,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从月亮山出来之后,靠县境北线西流的一段,称为拉先河,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这片地区有一个拉先村。西行经茂兰进入玉屏境内,上半段峡口河段称为水春河,出了峡口,开始称樟江,下游的一段则叫做打狗河。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月亮山 莫仁金/摄影

樟江是荔波的母亲河

樟江流过玉屏镇,荔波小城倚江而筑。这是一片山间坝子,江流缓缓穿城而行,年复一年地阅读着这座小城的春夏秋冬。夏日多雨,常生雾气,清晨和入夜之际,安静的小城和樟江一道,常常笼在轻雾的薄纱之中。城侧的荔波古镇上,有许多从天南海北而来的人,在这里开着客栈或是店铺,临窗置几盆花草,临街看日升月落。在樟江边的小城里,静度着自己生命中的诗和远方。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樟江 莫仁金/摄影

毋庸置疑,樟江,是小城荔波以及生活在荔波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共同的母亲河。除了樟江,在荔波县境的西部有方村河,东南部有三岔河,东北部有甲料河。除了樟江在县境东北部一段斜向西流淌,这几条河,皆依着荔波北高南低的地势,自北向南流淌,从南面流出县境,进入广西,成为龙江以及珠江水系的组成部分。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荔波樟江 莫仁金/摄影

这些从地图上看得到的河流,它们各自又有着众多没能在地图上被标注出来的支流。县境之内,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或河道长于10公里的河流共30条。县内河道总长1048公里,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长483.95公里。荔波全县面积2431.8平方公里,而全县总面积中,属于几大水系的县内流域面积达到了2375.1平方公里。

黔南是水族的主要居住区

水江、水扒、水春、水功、水浦……我几乎从未在一片地域上,看到过这样多、这样密集的以水命名的村庄和集镇。除了直接以水命名,又有众多有江、井、洞、塘、波、泉等称谓的名字。始于清嘉庆年间的荔波荔泉书院,便是以城西的荔泉取名。百多年间,传扬儒学,育养英才。书院所在地如今是荔波第一小学。在这一个个水气氤氲的名字里,无声流淌着一片被水久远滋润的地域。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水族喜欢冷调色彩的服装,结婚时,新人身着传统服装,新娘佩戴各种银饰,素雅大方。覃敬念/摄影

在这片多水的土地上,自古生活着一个以水命名的民族:水族。历史上水族自称“睢”,据说是因其族群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水族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之说。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朝廷在今黔桂交界的环江一带设置以安抚水族先民为主体对象的羁縻抚水州,这一名称,成为当时的中央王朝对这个自称“睢”的族群的一种命名,水族的族名从此在汉语书写中以“水”代“睢”。

古老的水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水书被称为夏商文化的孑遗。这个以水命名的民族,以鱼作为族群的图腾,“饭稻羹鱼”是水族久远的饮食传统。水族目前共有人口41万多,主要聚居于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黔南是水族的一个主要居住区,在荔波的北部,有三都水族自治县。居住在荔波的水族人口共4万多,是荔波县内人口第二多的民族。在荔波古老的水族村寨水浦,有一间小小的水族文化陈列室,墙上展示的水族刺绣精雅瑰丽,细密繁复的图案里,无声传递出一个民族目光里的山河大地、日月辉光。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瑶族对牛有着特别的崇拜,祭祀活动时,都要吹响牛角。熊亚平/摄影

涵碧潭上小七孔

水,是荔波的精灵。静,则青山照影,流云临镜;动,则飞珠溅玉,草木和声。荔波大小七孔,是樟江风景名胜长廊上最美的景观,因其碧水之上卧有大七孔桥、小七孔桥而得名。“七”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特别的数字,《说文解字》释:“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而《汉书·律历志》言:“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佛经中有“七宝”之谓;古代人们把老人七十大寿称做“七秩”;先人故去,以七天为一祭,直到七祭方止;日月星辰中有北斗七星。中国民间有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更由此而流传下绵延千古的美好七夕。七,这个端穆、古祥的数字,寄托着人们对天地自然的虔诚谨敬,对天人合一的美好执守。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小七孔桥端卧于茂盛的林木和碧绿的潭水之间,桥长25米,为当时沟通荔波和广西的重要桥梁。常璐/摄影

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小七孔桥,是樟江上的一座七拱石桥,桥的北面是荔波,过了桥,便是广西河池的南丹县,当时为沟通黔桂的重要桥梁。在荔波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瑶族小伙子阿吉和七个姑娘为人们造桥通行的美好传说,因此,小七孔桥在当地也被叫作七姑桥。桥下的涵碧潭,水绿若玉,古老的石桥之上,藤蔓纷披。建成以来,小七孔桥历经洪水的冲击,始终端然卧于潭水之上,倩影照潭,不朽不移。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响水河 常璐/摄影

在小七孔桥上游长一公里多的狭窄山谷里,沿着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故而这一段河道又被称为响水河。夏天雨水丰沛,行于河岸,但见一河白浪飞流,玉溅有声。在这段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间,又有拉雅瀑布、飞云瀑布、翠谷瀑布,野鸭池、鸳鸯湖、卧龙潭、水上森林等景观。一谷流水,时而静若处子,时而流瀑如梳,时而清泠于奇石之上,时而潺湲于草木之间。飞瀑流泉之侧,两岸青山郁绿,万木流青。

世界自然遗产——贵州荔波喀斯特啥样?

卧龙潭是一条喀斯特暗河的出口处,实际上是由一座拱形堤坝截水而成的小型水库。常璐/摄影

一片大地,在水的洗沐里回到她最初的清晨。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王瑞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