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話題策劃/劉冷絲 圖片/網絡

社交媒體這兩天在熱傳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靠著分時段超前點映場,藥神已經收入超過1.2億元票房,豆瓣網友更是給出了9.0的超高分。

主人公程勇,本來賣印度神油,壯陽的保健品。可在家人因病致貧的夾縫裡,他不得已知法犯法,當起了藥販。他冒險去了印度,買回第一批藥,好不容易打開銷路後,他成了總代理。他的藥價,只是正牌的一成多,因此大賺錢。

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徐崢飾電影主人公程勇

他很知足,但提心吊膽,想退出販賣市場,他又不忍心看到那些被病痛折磨而無錢買藥的人。終於,厄運就來了,按照我國相關法律,這種盜賣販賣藥品是要入刑的,在經歷多次波折之後,程勇被判5年刑期。

《我不是藥神》揭示的是個體生命與現代制度之間的倫理困境。

現代藥品的研發需要鉅額資金的投入,研發週期長,科研和市場方面的風險卻極大,高額的市場定價、嚴密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保護是必備的現代管理制度,唯有這樣才能保證藥品企業研發和經營的可持續性,人類也唯有如此才能克服更多的疾病和傷痛。

然而,嚴峻的現實讓人難以承受:當現代醫藥發展面臨的這一困境落到普通患者個人身上時,普通人怎能有能力扛起這副重擔?救命與現代醫藥發展保護制度——這個倫理悖論就顯得異常突出。

電影女主人公劉思慧是個單身媽媽登場的方式也異常驚豔,就是這位在酒吧跳“豔舞”的單身媽媽,她的背後有一個得了癌症的女兒,孩子爸知道孩子有病就消失了!還有哪位老太太,她也得了重病,讓家中一貧如洗。他們的這種病不是沒得救,有一種價格僅有正規市場藥十分之一的藥終身服用,就有生的希望。他們的一個共同的選擇,從藥販那裡購買廉價的救命藥。因此,電影中的他們被警察集體搜捕卻死也不肯說出藥的來源,病患老太太說,“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賣了房子,還給家裡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但是,我不想死”。

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譚卓飾劉思慧

淚水擊痛人心的是,國家如果還存在救命的天價藥,老百姓還在吃不起的情況下自生自滅,那麼就是國家的失職。具體到劇中的這種藥,之所以是天價,同樣與藥品開發研製的成本有關。作為一個國家的主管部門,我們能否承擔國家的應盡職責,承擔其中的研發費用或者專利費用,這樣就能大大減少救命藥的市場價格,減輕國內病人的負擔呢。

因種種原因,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缺席,倒逼一些藥販替代國家來治病救人。電影所敘述和重塑的這一段故事有現實的背景。據媒體報道,2014年3月19日,陸勇(電影主人公程勇)在繳納了4.9萬元保證金後,被取保候審,回到無錫。2013年,進口的格列衛專利到期,國內正大天晴和豪森藥業的仿製藥上市。國產仿製藥的面世,印度仿製藥市場受到了影響。因為價格原因,很多病人繼續吃印度藥,因為與印度“格列衛”200元的價格相比,國產藥上千元依舊讓很多家庭難以承受。

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現實中的原型人物陸勇

現實是嚴峻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說好的新醫改的也遲遲未能面世。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因病返貧的現象還非常普遍。老百姓的健康幸福指數還不高,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指數卻高得出奇。醫療和醫改的難題一直是中國人的痛點和淚點。

《我不是藥神》取材於社會新聞的故事原型讓人倍感接地氣,但真正打動情感、震撼人心的,還是它所蘊含的情感力量、人文溫度和思想深度。這部影片的一夜爆紅,也許會引發一輪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勃興,更多地為現實為百姓服務。

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冷絲自媒體出品歡迎討論

我不是藥神,戳中了你哪些痛點和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