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人生

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中心作用,科学与人生自然而然也就密不可分。皮尔逊在19世纪末就洞察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自然科学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舒适和行为两方面的深远影响惊人急剧地增长着,我们发...

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中心作用,科学与人生自然而然也就密不可分。皮尔逊在19世纪末就洞察到:“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自然科学及其对人类生活的舒适和行为两方面的深远影响惊人急剧地增长着,我们发现不可能把它的社会史浓缩为片言只语,而企图以此涵盖相差甚远的历史纪元的特征。”

科学和人生

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也许在于人的价值(human value)的实现,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科学与人生的关系也就归结为科学与人的价值的关系。人的价值意指人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它包括人的自我实现、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奉献等。尽管古希腊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国古代荀子“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人的价值,但是近代意义上的人的价值的概念,则是在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产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断言人的价值源于比自然更高的对实在的直觉一瞥。科学革命之后兴起的启蒙运动,则标榜科学人文主义:科学能够赋予人以新的价值和意义,人能够借助科学获得真正的启蒙和进步。

人的价值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时代,人的价值的涵义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人完全依附于群体并绝对受自然摆布,根本不可能独立,因此无所谓人的价值。在奴隶社会,被当作工具的奴隶无人身自由,当然谈不上人的价值。其后相继出现的权力社会和财力社会,人的价值分别是由权力和金钱决定的。在以科学为社会中轴的智力社会中,人的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智力和智慧衡量的。由于科学是人的智力发展的最后一步和人的智力最独特的成就,科学本身也蕴涵着智慧,因此科学与人的价值密切相关,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科学和人生

近代科学的兴起代表了人的天赋和力量的庆典。培根是这一视野的伟大建筑师。近代科学不仅是人的价值的辉煌实现,而且也把新的价值要素注入人格和人性,或强化了人的原有的优良价值。这是科学和人的价值相互作用的硬币的两面。关于前者,马斯洛言之有理:“科学是建立在人类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并且它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系统。人类感情的、认识的、表达的以及审美的需要,给了科学以起因和目标。”关于后者,新科学的价值——新奇、民主、实用、明晰、谦逊、对进步可能性的确信、“眼见为实”(the faith of eyes)——是与古典学问的典型理想相异的价值。这些新价值很快融入近代人的精神,成为人的价值的有机组成部分。

哪些重要的科学价值构成现代人的价值?这主要包括:来自科学的对真理的热爱和对真知的追求;来自科学的认知价值;来自科学的对事实的尊崇和客观性取向;来自科学的合理性要求;来自科学的对创造性的推崇;来自科学的自由、宽容、人道和非暴力等。

科学和人生

对科学与人的价值揭示得最充分的,也许当数布罗诺乌斯基的《科学与人的价值》一书。按照他的观点,科学活动预先就假定,真理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最高的价值。追求真理既是科学的最终目标,也是科学的持续动力。但是,真理不是教条,而是过程。因此,追求真理的人必须是独立的,必须在观察和思维中保持独立性,而尊重真理韵社会则应该保护这样的独立性。

科学把对独创性的热爱作为独立性的标志,而独创性则是做出科学发现的工具。尽管独创性只是一种工具,但它对社会的进化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赋予独创性如此之高的价值,以致远远超过了艺术赋予传统的价值。

独立性和独创性对于科学的意义,要求我们把价值放在异议上。真正的高度异议的要素在人类文化中都是纪念碑式的,异议作为一种价值在我们文明的智力结构中已被接受了。它是从科学实践中得到的价值。在科学史中,只有当已被公认和接受的概念受到异议的公开挑战(例如哥白尼、达尔文、爱因斯坦发起的挑战)时,进步才会到来。异议是智力进化的工具,是科学家天生的活动。没有异议就没有科学,没有异议的人根本不会成为科学家。

异议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更深刻的价值即自由的标志,就像独创性是精神独立的标志一样。如果说独立性和独创性是科学存在的个人需要的话,异议和自由则是科学存在的公共需要。

科学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