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青山不放鬆 護好綠水不辭難

守住青山不放鬆、護好綠水不辭難。在發展過程中,重慶應如何堅守“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實踐基準,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連日來,部分在渝全國人大代表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主題,分赴我市部分區縣展開專題調研。

張軒、莫恭明、杜黎明、沈金強、劉桂平、李殿勳、楊臨萍、賀恆揚等40餘位在渝全國人大代表組成三個調研小組,深入萬州、雲陽、江北、長壽、北碚、巴南、江津等區縣,詳細瞭解我市水土保護、汙水處理、綠色工業發展等情況。

水土保護

【現狀】2017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造林74.44萬畝

記者在專題調研中瞭解到,今年來我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持續改善水質為中心,紮實推進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切實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2017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為優,納入國家考核的42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0.5%,長江流域重慶出水斷面水質優於進水斷面,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體安全。

我市制定了沿江產業結構調整方案,逐步淘汰或搬遷我市“三江”幹流沿岸1公里範圍內的化工企業,嚴格執行禁投清單規定,堅決禁止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建重化工項目、5公里範圍內新佈局工業園區。

我市還完成2017年新一輪退耕還林造林74.44萬畝,推進440平方公里石漠化綜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00平方公里以上。

【困境】三峽庫區是我市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

然而,我市水土流失仍較為嚴重。從空間分佈看,渝西片區地形平緩,水土流失相對輕微;主城區主要為城鎮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三峽庫區是我市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水土流失面積佔全市水土流失面積的64.7%,土壤侵蝕量佔全市的66.2%,同時也是國家級水土保持重要生態功能區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

【建議】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資金和科技投入

“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慶應體現出‘上游水平’。”專題調研組認為,重慶應以社會關注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為導向,以問題定任務,以任務定責任,以責任抓落實,既下大氣力解決當前突出環境問題,又建立長久為用、多方參與的體制機制。

專題調研組建議,我市應進一步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資金和科技投入,規範化管護,法治化保障,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專題調研組認為,國家層面應規劃實施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屏障建設工程,並將重慶市作為工程建設重點區域。

目前,市人大常委會已將《重慶市溼地保護條例》列入立法預備項目,各位全國人大代表表示,將多為溼地立法呼籲,明確管理部門職責權限,爭取儘快實現全市溼地依法保護與修復。

汙水治理

【現狀】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3%

截至2017年,全市有工業企業5.86萬餘家,工業園區(組團)121個。其中,涉水工業企業約1.17萬家,納入國家總量減排的重點涉水工業企業2000餘家,需獨立建設集中汙水處理設施的工業園區(組團)95個。工業企業建有汙水處理設施1500餘套,日處理能力約70萬噸。工業園區建有汙水集中處理設施76座,日處理能力90餘萬噸。

在城市生活汙水治理方面,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建成投運城市汙水處理廠64座(含2座試運行),實現了所有區縣全覆蓋,建成鄉鎮及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設施2400餘座,基本解決鄉鎮和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農村聚居點的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問題。去年全市共收集處理達標排放城市生活汙水11.56億立方米,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3%,其中主城區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7%。

【困境】工業和生活汙染問題是影響我市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

記者在專題調研中瞭解到,我市水汙染源分析數據顯示,工業汙染約佔15%,生活汙染約佔30%,養殖汙染約佔25%,種植汙染約佔25%,船舶等其他汙染約佔5%。相關部門認為,工業汙染和生活汙染問題是影響我市水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

相關部門介紹,我市工業企業入園率低、“小散亂”企業汙染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工業汙染。當前,我市已建工業園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運行負荷不足40%,此外,僅今年“利劍執法”專項行動,我市就查處了528家“小散亂”企業,違法企業佔總排查企業的比例高達80%。

在生活汙染方面,全市尚有上千公里管網未建設,已建的管網雨汙分流差;已建的鄉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中小部分設備老化;生活垃圾滲漏液處理設施建設滯後等原因,也對水環境造成影響。

【建議】加快補齊汙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置設施

專題調研組認為,我市應加快補齊汙水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推動一批生態環保PPP投融資項目建設。

要嚴把“源頭關”“入口關”和“處理關”,堅決把水汙染源管控好,把沿江汙染隱患排除掉,把環保設施短板補起來。要大力推進城鄉雨汙分流工作,改造“錯、破、堵”老舊管網,提高汙水收集率。

綠色發展

【現狀】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4%

6月12日,專題調研組來到位於巴南區豐盛鎮的重慶豐盛環保發電公司。該公司可處理主城區及附近鄉鎮的生活垃圾近3000噸/天,同時產出清潔電能100萬度,發電除供工廠自用外,還可滿足20萬戶居民的日常用電需求。

走在豐盛環保發電公司內部,幾乎聞不到垃圾異味,不少全國人大代表為這一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點贊。目前,我市正選址和規劃一批新的垃圾焚燒發電站項目,新啟動永川、綦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積極推進第三、第四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記者在專題調研中瞭解到,2017年,我市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8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8.23%。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連續5年保持在80%以上,新興製造業等綠色新動能實現產值3592億元,同比增長32.6%。

目前,我市設立了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12億元,對能耗環保不達標企業實行一票否決。其中,我市設立綠色製造專項資金3000萬元,重點支持節能低碳化改造、清潔化改造、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工業節水改造和綠色基礎能力提升5個方面的項目。

【困境】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審批環節多、流程長

與此同時,專題調研組瞭解到,目前我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審批環節多、流程長,加上認識有偏差,在選址、施工等環節上受外界干擾因素較多,推進緩慢。

此外,由於環境基礎設施投入大、回收期長,一些企業資金困難,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

【建議】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考核

專題調研組認為,我市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著力構建創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推廣綠色技術應用,培育綠色經濟新增長點,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在深化節能減排方面,可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考核,強化違規信用懲戒。此外,還建議相關部門精簡審批流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配套政策,為加快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製度和資金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