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都知道曾國藩是被稱之為曾文正公,如《曾文正公家書》就廣為人知。其中“文正”二字,是曾國藩去世後,朝廷給他的諡號。

所謂蓋棺定論,自宋、元、明、清以降,文正就是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

相傳明武宗的時候,大學士李東陽臨終之時, 同僚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躺在床上就是不肯嚥氣,就告訴他諡號給定了“文正”,垂死的李東陽竟竟然激動地在床上磕頭跪謝。

由此可見文正的分量之重。就是赫赫有名的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被認為是明代第一流的人物,也只被諡為“文成”,而鼎鼎大名的劉伯溫的諡號也是“文成”。

歷史上有“文正”諡號的文官不下數十人,其中最被人稱道,認為名副其實的只有兩個:范仲淹和曾國藩。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民國著名的文人、思想家、教育家梁啟超曾說,“五千年來歷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兩個人:范仲淹和曾國藩。五千年曆史中事業有繼衣缽得傳者只有一個人:曾國藩。 ”

因為時間隔的太久,我們比較熟悉曾國藩,但對范仲淹的印象卻模糊了。

自北宋名臣司馬光首次提出,“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所以,“文正”也被歷朝皇室不輕易許出的諡號。

而范仲淹,卻是被歷代讀書人所敬仰的楷模典範、士大夫的精神領袖。

“先儒論宋朝人物,以范仲淹為第一”、“國朝人物,當以範文正為第一,富(富弼)韓(韓琦)皆不及”、“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黃閣風裁第一清”。。。

如李東陽,就被時人嘲諷道,“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意思有點不夠資格和范仲淹比肩。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那麼,范仲淹是誰呢?

每個中國人首先想起的可能是那篇流傳至今的《岳陽樓記》,腦中響起的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句子。

可范仲淹不僅如此。

歷經寒暑六十四載,范仲淹的一生,是不斷挑戰自己、同艱難環境鬥爭、內聖外王的一生。

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改嫁於長山朱氏,將范仲淹更名為朱說,後因此被朱家子弟譏諷。知恥近乎勇,范仲淹開始奮發讀書,為自己、為母親爭一口氣。

想自立門戶,讀書是唯一可行的路。范仲淹先是苦讀於醴泉寺,每天煮兩升小米粥,待粥凝結後,劃分成4塊,早晚各2塊,拌點醃菜充飢,在讀書疲倦發睏時,就用冷水洗臉,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年。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23歲,為學業更進一步,他來到了當時著名的應天學院讀書,凌晨舞劍,白日讀經。其時,“公處南都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范仲淹仍然延續吃粥度日的習慣。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有人知其是讀書人的真種子,特地送給他美食佳餚,但范仲淹回絕道,“我已安於劃粥割齏的生活,擔心一享受美餐,日後就咽不下粥和鹹菜了。”

有一次,真宗皇帝途徑應天府,眾學子雀躍歡呼,蜂擁著去看龍顏,有人去叫范仲淹,他不為所動,“將來再見也不晚”,以後朝中為官,面聖的機會多的是,這是他胸有成竹的信念。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長白一寒儒,名登二紀餘”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27歲,得中進士榜,首次見到了皇帝,並先後結交了幾個朋友滕宗諒、富弼、林逋。

任一職,自當不負其任。

范仲淹在泰州任鹽倉監時,見海堤失修,數萬百姓有流離失所之患,於是當仁不讓,范仲淹上書建議在通州、泰州、楚州、海州(今連雲港至長江口北岸)沿海修一道堤堰,以保境安民。

奏準後,范仲淹親率幾州民夫奮戰在修堤一線,歷經艱險,終於修成了堅固的海堤,後被百姓敬稱為“范公堤”。

因功被調到京城為官不久,因母親去世,范仲淹回家丁憂,期間結識了他命中的貴人-南京留守晏殊,被其邀請主持應天府學的教務,范仲淹以身作則,一改當時學風鬆散的局面,並發現、培養了許多人才。

幾年後,晏殊回京任參知政事,范仲淹也跟著來到了京城擔任秘閣校理,得以與皇帝經常相處。

當時,宋仁宗12歲登基已經8年了,可劉太后依然是垂簾聽政,20歲的皇帝不由自主,朝中百官對此噤若寒蟬。但范仲淹認為,這與理不合,於是上疏要求劉太后還政,結果是石沉大海,得罪了劉太后不久,范仲淹也做不了京官了,被貶到西中府任通判。

三年後,劉太后去世,仁宗立刻召回了范仲淹,但范仲淹一回來就和同宰相呂夷簡扛上了。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呂夷簡把持公器,營私舞弊,朝野遍佈黨羽,勢力雄厚,無人敢觸其鋒芒。

但范仲淹偏偏是義之所在,“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向皇帝上「百官圖」,一一指出呂夷簡的結黨之實。

小人的狡詐往往是防不勝防的,他們最大的本領就是內鬥內行,最終范仲淹被貶為饒州知州,妻子也因病故去。他的朋友梅堯臣寫了首《靈烏賦》勸他做個喜鵲,別學烏鴉那麼多嘴惹禍,但范仲淹回覆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在最黑暗麻木的境地,也總有極少數不隨波逐流、用自己心血照亮長夜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不為良相,就為良醫。知道路在哪裡,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范仲淹一生都在忠實地踐行自己的志向。

1040年,西夏邊患,因三十多年無戰事,邊防不修,宋軍“兵無常將,將無常師”,一觸即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五十二歲的范仲淹馬上被調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龍圖閣直學士。

對於敵人的勢大侵擾,范仲淹既不貪功冒進,也不被動防禦,“為今之計,莫若嚴戒邊城,使持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若寇至,使邊城清野,不與大戰,關中稍實,豈敢深入!”

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一一實施作戰計劃,並最終多次擊敗西夏軍隊,讓“西賊聞之驚破膽”,西夏人認為他“腹中有數萬甲兵”。

范仲淹領軍,軍紀嚴明,凡是剋扣冒功者,皆盡斬不赦,因其“奪戎士死戰之功,誤朝廷重賞之意”。范仲淹更為人稱道的是他識人用人的本領,“任人無失”,如張載、狄青、種世衡等人才都得以啟用。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在西夏邊境對戰中,范仲淹最為得意,也最被西夏痛恨的是他竟然在西夏人眼皮底下築造了一座大順城。

進可攻,退可守。這座大順城如附骨之疽,讓西夏人寢食難安,以至於西夏國君元昊親率強軍攻打,想拔之而後快,卻鎩羽而歸。

除了建城和嚴密的防禦體系,范仲淹還大力扶持旁邊的羌人以制衡西夏,多交朋友、孤立敵人的戰略從來都是明智的選擇,風采無雙的范仲淹被羌人尊稱為“龍圖老子”。

戰地時光,英雄也有憐子之情。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的一闋《漁家傲·秋思》被人稱為“真將軍之嘆”。

局勢逼迫之下,西夏被迫議和,范仲淹也奉旨回京,當上了副宰相一職。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為革除積弊,范仲淹開始主持「慶曆新政」。

為了全國十五路(相當於省)政通人和,范仲淹看著官員的名單,如果發現有不稱職的,就一筆勾掉。身邊的富弼不禁動了惻隱之心,勸他道,“你這大筆一勾,可就有一家人要哭!”

而范仲淹回答:“一家人哭,總比一路人哭好!”

但革新總是會受到舊有利益團體的瘋狂反撲,在一系列持續的陰謀陷害下,新政不到一年就失敗了。

歐陽修、范仲淹、滕子京等紛紛被貶,尸位素餐者對自己的利益從來都是不擇手段去保護的,時事已經積重難返,范仲淹革除弊政的苦心孤詣,“奸邪不容”,轉瞬間付之流水。

據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記載,范仲淹三次被貶,每貶一次,都被時人稱“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稱為“極光”,第二次稱為“愈光”,第三次稱為“尤光”。

歐陽修貶去滁州(對,醉翁亭記,想起來了吧),富弼貶至青州,滕宗諒貶在了嶽州,而范仲淹先後被貶到了邠州、鄧州,其年58歲,他的時間不多了。

期間,為勸慰老友,也是自勉,范仲淹寫出了《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傳誦千年不絕。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1049年,范仲淹在調往杭州作知州的時候,拿出一輩子的積蓄購買了一千畝地,然後找人經營管理,收入分文不取,成立公積金,對範氏遠祖的後代子孫義贈口糧,對婚喪嫁娶也均有資助,給族人以最低生活保障,這座範氏義莊成了史無前例的非政府慈善機構,並持續了八百多年,直到民國尚存。

1052年,在調往潁州途中,多年積勞,身懷病患的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長逝。

此時,范仲淹家裡的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交困,只能借官屋暫棲,這在宋代是很不可思議的,要知道,宋朝施行高薪養廉之策,“宋朝官員工資是清代的10倍、漢代的6倍。”,包青天原型包拯在任職開封府尹期間,收入包括正俸(工資)、茶湯錢、給卷(車馬費)、廚料、薪柴……各項加起來,有如今的千萬之巨。

“公薨之後,獨無餘資。君國以忠,親友以義,進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節,明白如是。”

終宋一朝,論知行合一,鞠躬盡瘁,問心無愧,“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知兵善戰”,舍范文正公其誰?

范仲淹死訊傳開後,朝野上下一片哀痛,西夏甘、涼等地的少數民族都許多人聚眾舉哀,連日齋戒,凡是范仲淹從政過的地方,老百姓也紛紛為他建祠祭祀。

多少年後,曾寫出“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元好問來到范仲淹的祠堂,崇敬地寫下了:

文正範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在朝廷則又孔子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

范仲淹,另一個完人!

范仲淹自述,“學默默以存志,將乾乾而希聖。庶幾進退之間,保君子之中正”。連後來素來不服於人的王安石,也表示歎服,稱范仲淹為“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

經緯天地、剛柔相濟曰文;內外賓服、守道不移曰正。范文正公,當之無愧!

而老方大愛的,是范仲淹的戲謔之作《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

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

人世都無百歲。

少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