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美國增加關稅只是第一步 反全球化慢慢形成一種潮流

方星海:美国增加关税只是第一步 反全球化慢慢形成一种潮流

“特朗普很清楚,他打貿易戰是為了選舉,不見得是為了美國長期的發展。”“美國當前的對外政策,是基於國內的政治變化,而這個變化有深刻堅強的民意基礎。這就意味著,外交政策的轉變,可能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7月7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18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

“美國增加關稅,這只是第一步。美國有些人的長遠目標,是要把WTO這樣的體系都沖垮。這種反全球化的政治潮流,在西歐也慢慢在形成一種潮流。”“世界正在面臨百年不遇的一個變局,中國還是要加大改革開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冷靜分析國際經濟體系的改變,找準自己發展的路徑。”

方星海分析,現在的國際經濟體系,是二戰以後美國主導創立的,這個國際經濟體系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之前,對美國普通老百姓都是有益的,因為那時候的美國經濟,特別是工業非常強大,在全世界沒有什麼競爭對手。70年代以後,歐洲日本發展起來了,到了80年代,中國也發展起來了,美國工業的競爭優勢就沒有了,美國開始進入外貿長期逆差。

美國近四十多年來,主要就是靠借外債維持生活水平。美國現在的淨外債水平,已經積累到9萬億美元。

雖然美國的工業總體競爭力在下降,但美國的高科技、美國的軍工、娛樂行業、金融、農業的競爭力都是很強的。只是這些領域吸納的就業人口有限,而且這些領域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產生的收益,也為美國少數人所擁有。

在外貿逆差,外債增加的前提下,美國的收入分配變得越來越不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底格里茲教授的研究表明,從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裡,美國50%的人口的實際收入是下降的。特朗普利用了收入偏低群體的不滿和恐懼,當上了美國總統。當總統以後,他和他的謀士就感到現有的國際經濟體系,是必須要改變的。

方星海認為,美國增加關稅,這只是第一步。美國有些人的長遠目標,是要把WTO這樣的體系都沖垮。新的替代體系是什麼,他們也沒有想好,但肯定是朝這個方向走的。而且,美國國內政治的大環境,正處於誰對這個國際經貿體系發起衝擊,誰就政治上得分的狀態。

方星海提出,美國政府打貿易戰也面臨兩個制約因素,一個是打貿易戰會不會成功,美國經濟吃得消嗎?貿易戰對美國經濟有何影響,這一點不同經濟學家會有不同的判斷,按照格林斯潘的判斷,他覺得會產生負面影響。另外一個可能的制約因素,就是民主黨會不會出現類似於弗蘭克林羅斯福這樣的人,提出一個政策,使大家確信這個政策可以讓美國經濟重新煥發活力,並解決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這樣的人一旦出現,有可能在2020年大選中擊敗特朗普。但是看現在整個美國政治,這樣的人出現也不容易。

類似的政治轉變,不僅在美國,在西歐也有出現。例如意大利剛剛組成的兩黨聯合政府裡,右派跟左派之所以可以結合起來,是因為他們在對外政策上非常一致,都是反全球化的。美歐這兩股潮流如果合在一起,對現有的國際經濟體系會有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對此,方星海表示,世界正在面臨百年不遇的一個變局,世界經濟體系在美國和西方的一些國家國內政治運作的衝擊下,有可能會發生非常大的轉變。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加大改革開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冷靜分析國際經濟體系的改變,找準咱們國家自己發展的路徑,延續我們過去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的良好勢頭。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