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要成为接比特币最后一棒的人

比特币幽灵在全球上空徘徊。有关币圈“小韭菜”一夜暴富又被疯狂收割的故事,在朋友圈里流传成了十万加。这个叫做曾文的“小韭菜”,进入币圈前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凭、装卸货物的工人,每个月工资2800元。没钱的时候,喝1块钱的矿泉水还要找人借钱。从2017年开始炒币后,两个月里赚了120万元,差一点真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让吃煎饼都思考要不要加个鸡蛋的我,半夜都睡不好了。后来想一想,觉得完全没必要睡不好。

小心,不要成为接比特币最后一棒的人

美国经济学大师米什金在《货币金融学》一书中,曾专门谈论比特币会不会成为未来的货币。根据对货币功能的理解,基本可以有力地证明,比特币不可能是未来的货币,但比特币中隐藏着未来某些可以降低电子交易成本的技术,是未来电子支付体系的重要特性。

今年回老家过年时,我惊讶地发现,就算在三四线城市,比特币也已经开始在逐渐流传。先是从对互联网熟悉的年轻人开始,慢慢开始有中老年人加入。由于对技术不熟悉、缺少金融专业知识,比特币蒙着一层淡淡的神秘色彩,但人们普遍感觉这个“很赚钱”。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大部分比特币、ICO和区块链的布道者都有成功学的宣讲能力,并渲染一种接近于“末日论”的群体性恐慌—别人都在暴富,你错过了就是穷光蛋。同时,其他的数字货币也让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兴奋,在阶层逐渐固化、传统的社会结构被打破的时候,人们总渴望能够找到改变命运的新办法,这从去年三四线城市多次发生金融骗局事件可窥一斑。从e租宝等事件可以看出,金融风险在三四线城市风险大,三四线城市缺乏好的理财产品,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数字货币有可能吸引大量不了解情况的“韭菜”加入,为获利者接盘。

脱实向虚是数字货币的风险之一。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呼吁加强监管,引导资金向生产性资源转移,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但是,各种各样的数字货币仍然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资金,数字货币的滥发,使得银行和券商等直接和间接金融中介都难以发挥原来的作用,无疑助长了一种强烈的投机心态,让社会情绪走向金融学家希勒所称的“非理性亢奋”之中。根据2016年的数字,全世界已有656种数字货币,远远超过了国家数量。如此多的货币,需要更多的“韭菜”接盘。

要知道,数字货币的创新并不是熊彼特所谓的“破坏式创新”,它并没有发现新的资源或者创造新的产品,并不能够提供全要素生产率,也因此不能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

从数字货币的原理来看,是希望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网络,这是技术主义者的理想期望,却容易被富有野心者所利用:目前,数字货币去中心化和躲避监管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个跨国界的交易网络,挑战的是各国政府的主权货币权威,导致多国政府相继宣布加强监管。2月4日,据中国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报道称,针对境内外ICO和虚拟货币交易,将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取缔相关商业存在,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等。报道称,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以后只要发现一家就要关闭一家。

小心,不要成为接比特币最后一棒的人

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比特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是“所有泡沫之母”。不同于法币,比特币的背后没有国家信用的背书,也没有法定意义的法律保障,完全是靠一群人所制定的规则去执行,去发展。当全球投机者陪着代币的“原教旨”主义者在完全建立在虚拟经济的世界里高位接盘梦想时,接最后一棒的人很可能一无所有。

面对一个看起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仔细想一想,如果一个机会真的那么好赚钱,为什么会实现那么大广范围的流传?那么多大佬是实现共富梦想的使者?当一个存在技术性和复杂性的事物已经实现大面积的普及,而且还在传播路径中实现了大量的变形和扩大,就如同一句广泛流传的话:当人人都在讨论股市时,可能股市就危险了。

资深媒体人和行业分析师 经济观察报 时代周报 钛媒体 虎嗅网等财经和科技多家媒体专栏作者,接受多次采访,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组织出版的数字丝绸之路 一书副主编。独立著作有移动互联网新浪潮等书,中国互联网协会青年专家,翻译著作有决胜移动终端等。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我的自媒体平台覆盖凤凰号 网易号 搜狐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虎嗅网 钛媒体 砍柴网 企鹅号 百家号 UC大鱼号 界面 艾瑞网 品途网 北京时间 雪球网 脉脉 知乎 财富号 新浪看点等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