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蕭何自汙名節透露出的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衣賜履按:今天講蕭何。從史書記錄來看,蕭何簡直是宰相的範本,其忠誠、識見、能力,都是當世無雙,再參考楊立新的扮相,顏值似乎也還說得過去,可謂“完人”。然而,對這個完人,劉邦卻五次三翻加以試探,甚至最後乾脆扔大獄裡去了,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從蕭何身上,來探究一下,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

前193年,秋季,七月初五,蕭何去世。

「醬香通鑑」蕭何自汙名節透露出的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這個顏值不行啊!】

衣賜履說:回顧蕭何的一生,基本上是忠誠守義的一生,是謙虛謹慎的一生,是鞠躬盡瘁的一生,套用老人家的話說,蕭何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他的人生。

蕭何是沛縣豐邑人,劉邦的親老鄉之一。蕭何從小就是學霸級的人物,秦行法制,倡導以吏為師,人民群眾都跟著官吏學法,蕭何學習能力極強,很年輕時就通曉法律,無人能及,然後,在沛縣縣令手下謀了個差事,做主吏(輔佐縣令的低級官員)。

你要以為蕭何只是個會學習的書呆子,那你就錯了,他還一名出色的公務人員。秦政府御史到泗水郡督察工作時,發現蕭何處理公事有條有理,清楚明白,在郡公務考核中,又是名列第一(可能有點象現在的後備幹部)。御史非常看好蕭何,打算回咸陽後向上級申請,調蕭何到朝裡為官,然而,蕭何似乎沒有什麼遠大理想,就喜歡在家鄉待著,一再向御史辭謝,才沒有被調走。

你要以為蕭何只是一個合格的公務員,那你又錯了,他還非常善於人際交往。劉邦在當泗水亭長之前,經常惹禍,蕭何多次憑著官吏的職權保護他。劉邦當了亭長之後,蕭何也經常罩著他。後來,劉邦以官吏的身分到咸陽服役,官員們都奉送他三百錢,唯獨蕭何送他五百錢。

衣賜履說:蕭何恐怕就算是張居正口中的“循吏”,與劉邦的交往,一方面顯示出蕭何的識人能力(包括後來識韓信),另一方面說明,蕭何維繫關係的能力也是槓槓的。

劉邦起事後,蕭何督辦公務。前207年,劉邦入咸陽,手下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府庫,分取金帛財物,唯獨蕭何首先進入秦宮室,將秦朝宰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條文、地理圖冊、戶籍檔案等文獻資料妥善收藏保管,這些都是劉邦瞭解天下形勢及後來治理天下的寶貴的信息庫。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之後,任命蕭何為宰相。

衣賜履說:蕭何有著無與倫比的政治遠見。漢朝能夠很快進入軌道,蕭何保留的這些資料至關重要。所謂漢襲秦制,大體從此而來。

前205年,劉邦率軍出關,與項羽爭霸天下,蕭何留守關中,輔佐太子,治理大後方。蕭何從不越權行事,他制定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總是先稟報劉邦,得到同意後才施行;如果事情緊急,來不及稟報,有些事就酌情處理,等劉邦回來後及時彙報。蕭何在關中管理戶籍人口,徵集糧草運送給前方軍隊。劉邦經常被項羽打得找不著北,落荒而逃,部隊潰散,全靠蕭何徵發關中士卒,補充軍隊的缺額。

「醬香通鑑」蕭何自汙名節透露出的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夙夜為公,廁上也不放過,呵呵】

衣賜履說:綜上,蕭何當得忠誠、幹練,有遠見、視野寬,然而,劉邦卻對他並不甚放心,時常敲打。

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對峙於京縣、索城之間(河南省滎陽市一帶),仗打得艱苦,但劉邦卻時不時派遣使者慰勞蕭何。有個鮑先生對蕭何說,漢王在前線風餐露宿,危機重重,卻老是派使者來慰勞您,那是對您不放心啊,我覺得,不如派遣您家族中能打仗的人到前方軍營中效力,漢王必定更加信任您。

蕭何依計行事,劉邦龍顏大悅

「醬香通鑑」蕭何自汙名節透露出的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地道的親老鄉】

前202年,天下一統,劉邦稱帝,封賞功臣,蕭何位列功臣榜榜首。

前196年,因參與到陽夏侯陳豨(讀如希)謀反事中,淮陰侯韓信被呂后誘殺(詳見拙文《韓信非死不可,因為他是嘗過鮮血的獅子》)。此時,劉邦親征陳豨尚未回來,聽說韓信已死,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相國和丞相都大略相當於宰相,相國比丞相地位高一些),加封五千戶,並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國的衛隊。許多人都來祝賀,唯獨故秦朝東陵侯召平(召讀如邵)表示哀悼。

召平說,相國大人啊,大禍臨頭啦!

蕭何笑了,說,老召啊,我是嚇大的嗎?

召平說,你不是嚇大的,我是。你想啊,皇上統軍在外,風吹日曬,既危險又辛勞,而你留守朝中,不用擔心戰事之險,他反而增加你的封邑,還派五百人的衛隊來保護你,這是什麼意思啊?

蕭何說,什麼意思呢?

召平說,這是因為淮陰侯趁皇上不在京城時謀反,皇上對你也有所懷疑了。設置衛隊是保護你嗎?那是監視你啊!

蕭何大驚,說,那怎麼辦?

召平說,也好辦,你直接辭讓封賞不受,然後把你的家產拿出來,捐助軍隊,皇上心裡就踏實了。

蕭何依計行事,劉邦龍顏大悅。

衣賜履說:此時,英布、彭越還沒有反,如果蕭何做他們的內應,還真是不好說。如果單純賞賜蕭何五千戶,尚可理解,因為,除掉韓信畢竟是蕭何的計謀。但加五百人的衛隊,則十分古怪。似乎讀史至今,還沒聽說過類似的事情。

前196年,七月,英布反,劉邦再次親征。前方戰事吃緊,劉邦卻隔三差五派人回來詢問蕭相國在做什麼。蕭何能幹什麼?不就是在後方安撫百姓、處理政務嗎?而且,再次蒐羅家產捐助軍隊。

有個賓客對蕭何說,相國大人啊,你就要滅族啦!

饒是蕭何脾氣好,氣也不打一處來,說,我特麼是嚇大的啊!

賓客說,你不是嚇大的,我是。聽我說哈,你是當朝相國,功勳第一,你的功還能再加嗎?

蕭何說,不能了。

賓客說,你當初一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有十多年了吧?人民群眾都說你好。你都這把年紀了,別人都享受人生去了,你老人家還是那麼勤勉地做事,你是想幹嘛呢?你如此受百姓的愛戴,你想把皇上往哪兒擱?皇上之所以屢次詢問你的情況,那是怕你震撼關中。

蕭何聽罷,也是一震,問了一句劉邦最愛說的話,如之奈何?

賓客說,也沒啥,只是不知你捨得錢財,卻舍不捨得名聲?

蕭何說,此話怎講?

賓客說,皇上擔心百姓愛戴你,就是說你的名聲太好了,你只需要做點欺男霸女的噁心事兒,把名聲搞臭就行了。

蕭何說,欺男霸女?有點那個,我做不來。

賓客說,要不這樣吧,你搞點強買強賣的事兒,放點高利貸什麼的,只要能敗壞名聲,皇上就會安心。

蕭何雖然覺得不爽,但還是依計行事,果然,劉邦又龍顏大悅

衣賜履說:這三次龍顏大悅,得來不易啊。

劉邦滅了英布回來,有老百姓攔路告御狀,狀告蕭何低價強買百姓田地、房屋,數量還很多。劉邦大喜,心說,蕭何啊蕭何,想不到你也是貪利之人啊!回到宮裡,蕭何晉見。劉邦笑著說,好你個蕭相國,有你這麼為人民謀福祉的嗎?

說著把老百姓的告狀信遞給蕭何,又說,你自己看著辦吧!

誰知蕭何看了告狀信後,竟然沒太當回事兒,話鋒一轉,對劉邦說,老大,長安一帶土地狹窄,而上林苑(皇家花園)中有很多空地,已經廢棄荒蕪,希望讓百姓們進去耕種糧食,收完糧食,留下的禾稈正好可以作為禽獸的飼料。

劉邦大怒,說,蕭何!你特麼收了奸商們多少錢財,居然為他們要霸佔我的上林苑!

說完,讓人把蕭何關起來,交給廷尉(司法部長)審理。過了幾天,王衛尉(皇城保安司令,姓王,名不詳)問劉邦,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把他關起來?

劉邦說,我聽說李斯輔佐嬴政的時候,有了成績歸主上,出了差錯自己承擔。如今蕭何這傢伙,大量地收受奸商錢財而為他們請求佔用我的上林苑,以此向百姓討好,所以把他銬起來治罪。

衛尉說,為百姓請命,這是宰相的職責,陛下怎麼懷疑相國收受商人錢財呢?況且陛下與項羽對陣數年,陳豨、英布反叛時,陛下又親自帶兵前往平叛,當時相國留守關中,他只要動一動腳,那麼函谷關以西的地盤就不是陛下的了。蕭相國不趁著這個時機為己謀利,現在卻貪圖商人的錢財,這沒道理啊。再說,秦始皇正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擔過錯,又哪裡值得效法呢?陛下懷疑相國,似乎有些淺薄!

衣賜履說:劉邦本來就是隨便捏了個罪名懲罰一下蕭何,結果被這個衛尉專門點破,心裡十分不爽。

劉邦聽了這話,心裡這個氣啊。不過,還是於當天派人放了蕭何。蕭何年紀也不小了,一向謙恭謹慎,入見劉邦,赤腳步行謝罪。

劉邦耍起無賴,說,相國大人,算了吧!你是為人民群眾才算計我的上林苑,我沒有答應,我就是夏桀、商紂那樣的惡棍,而你則是賢明的蕭相國。我所以把你用鐐銬拘禁起來,就是要告訴老百姓,特麼的都是我的錯。

衣賜履說:大家看到沒有,從劉項爭霸時起,劉邦就開始敲打蕭何,然後蕭何不斷認錯,連著出現三次“蕭何依計行事,劉邦龍顏大悅”,這究竟是什麼情況?

照理,蕭何又忠誠又能幹,劉邦完全可以高枕而臥,但為什麼總是跟蕭何過不去呢?要說蕭何功高震主,也不至於,劉邦是馬上皇帝,大漢建立之後,平韓王韓信、平陳豨、平英布,都是御駕親征,蕭何再怎麼也震不了主啊。要說蕭何謀反,在劉項爭霸時,這麼說還有點道理,但是天下一統之後,韓信、彭越、英布這樣能帶百萬之眾的諸侯王都紛紛謝幕,一個文官出身,一仗沒打過的蕭何,他反個什麼勁呢?這樣的完美相國,劉邦為什麼就跟他過不去呢?

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以致昨天卡在這裡,公號都沒有更新。晚上隱隱約約做了一夢,似乎是劉邦一邊喝酒一邊罵人,我把大意記錄下來。

劉邦獨白:我靠!蕭何,你特麼想幹嘛?你是德智體美勞,樣樣都第一啊!這本來就讓人不爽,現在還動不動為老百姓請命。好不容易發現,你小子也與民爭利,強取豪奪百姓田產房屋,老子剛高興了沒幾分鐘,原來又是你小子跟老子耍詭計,還是要為老百姓請命!是可忍孰不可忍!少客氣,先關起來再說!特麼的還不能殺了你,名聲太好,殺了你顯得老子真的是夏桀、商紂之流了!特麼的殺殺你的威風再說。我靠,還沒咋地呢,那個什麼衛尉就冒出來了,還特麼說你跺跺腳,關中就是你的了,我靠!我看你老小子出來怎麼辦?如果你跟我叫板,質問我憑什麼抓你,老子就再修理你。不成想,你特麼就像塊海綿,見了面就磕頭下跪說自己有罪,你特麼什麼人啊!罷了罷了,去吧去吧,在你面前,老子就承認是夏桀、商紂吧!靠!趕緊滾!

劉邦這段獨白,似乎有點道理。我猜,當一個臣子過於完美,沒有瑕疵時,做帝王的恐怕就不大放心了,至少是相當不爽。西漢末年,出了一個王莽,到時我們會講到他,就是道德真君,一點毛病沒有,全天下的人都說他好,結果,這個道德真君奪了漢家天下,把大漢朝攔腰斬去十來年。

劉邦為什麼不放心?因為,只要有缺點的臣下,都可以收拾,但蕭何這樣的完人,想收拾他,

硬是沒有抓手

從蕭何的遭遇,我們可以發現,古代官場之中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用人法則,帝王駕馭臣子,怎麼駕馭?就是要找有缺陷的臣子。這些缺陷,我不想收拾你時,就沒毛病;我想收拾你時,不但可以要你的命,而且可以夷你三族。也就是說,公開聲明的,不是實際用人的標準;實際用人的標準,絕不公開出去。所以,當曹操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時,在士人圈子裡,彷彿一聲驚雷,引起巨大的喧譁和騷動。這種表面與實際的嚴重分歧,我稱之為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蕭何生前購置田地房宅,必定選位於窮鄉僻壤的;他主持家政,也從不起建高牆大屋。他說,如果我的後代賢德,就學我的儉樸;如果後代不賢,這些劣房差地也不會被權勢之家搶奪。

衣賜履說:這樣的人,你能奈何他?

附一個小故事,挺能說明問題。因為沒找到出處,請大家自行參詳。

「醬香通鑑」蕭何自汙名節透露出的古代官場用人悖論

【具官論】

宇文泰蘇綽問對

北周開國皇帝宇文泰問大臣蘇綽,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配備官員)。

宇又問,何以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又問,貪官何以用?

蘇綽答,對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臣下的忠誠。臣下忠誠,皇帝安心,社會就穩定。無利則臣不忠,官多財寡,奈何?予其權,以權謀財,官必喜。

宇又問,官得其利,寡人何所得?

蘇綽答,官之利,乃君權所授。權之所在,利之所在也,是以官必忠。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必須維護你給官員的權力,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沒有貪官保護你的皇權,你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消化了半天,又問,貪官既用,又罷棄之,何故?

蘇綽答,貪官必用,又必棄之,此乃權術之髓也。千古帝王之術就是:用貪官培植死黨以結其忠,除貪官以清除異己,殺大貪官以平民憤收買人心,沒收貪官財富以充宮用、自用。

之後,蘇綽又解釋了一下為什麼不能用清官。因為清官自認為有道德優越感,做什麼事有自己的見解,如果皇帝做的事他不同意,他就會出來叫板,搞得皇帝沒脾氣。想懲治他吧,還沒什麼藉口,如果殺了他吧,老百姓就會認為皇帝是昏君,所以,不論從哪個方面考慮,都不能用清官。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