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里,把製藥公司特別是李乃文這個角色設定爲「反派」是不是一大遺憾?

零度以下

其實,這部電影只是把問題提了出來,將最底層的東西暴露了出來

這裡需要補,那裡需要改進,引發更多的人去思考、去改進

就是這麼簡單

和李乃文的被誤解比起來,這點委屈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醫藥代表沒有錯

一款救命藥之所以能夠流通市場,是需要經過很多的步驟和努力的。這裡麵包括投資人的決心,動輒幾十個億的投入可不是鬧著玩的。包括科研的投入,這種投入也是有風險的。做成了還好說,做不成的話幾十億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前一段時間有個消息,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發在第三期的臨床實驗宣告失敗,這也就意味著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費。

這是事實存在的,電影沒有特意的說藥企把價格定的虛高是藥企的無良心,這點毋庸置疑!

李乃文扮演的醫藥代表所表現出來的決絕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如果任由仿製藥橫行,那麼誰又會去捨得大錢(不是一萬兩萬,而是動輒幾十個億的投入)去研發新藥呢?

電影只是說如果所有的醫藥負擔由個人承擔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所以,電影的最後立意很好。大病醫藥納入了醫保,減輕了老百姓的吃藥負擔。這份功德無量!

至於題主所說的電影刻意的吧李乃文設成大反派

恕在下眼拙,還真沒有

所以,看電影也好,看問題也好,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哪裡,次要矛盾在哪裡。

很顯然不能這樣去理解。

電影有瑕疵,這個無可避免

就如昨天韓寒在自己的微博中寫的那樣

不是非黑即白無商不奸這麼簡單,所以我不希望觀眾看完以後把怨恨宣洩在那些研發新藥的藥企身上。他們不是壞人,這也會歪了這部片子的良苦立意。

沒有非黑即白

就是這部電影帶給大家最大的思考


蜜桔娛樂

藥企維護自己的利益沒錯。

首先,一種新型藥物的誕生需要很多投入,據統計一種新型有效藥物的誕生需要幾十億美元,藥物的研發是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的,並且這個藥物還不一定能成功。舉個例子,我是搞農藥的,一代新型農藥的誕生首先需要仿生,比如我在美洲發現種植物邊上很少有雜草,我就需要認真研究到底是植物中哪種物質抑制了其他雜草的生長,進行生物萃取,找到這種天然化合物後進行基團分析,天然分子非常大,人工合成困難,找到有效基團後,人工合成,工藝優化,工業生產,臨床實驗,這每一步都需要幾年的時間,據統計一種新農藥的誕生需要合成144萬個化合物,而這中間只有2000個左右的有功效化合物,最終工業生產的只有1到2種,並且還要做生理實驗,有些雜質雖然很少,但對植物的損害卻是極大,這就需要工藝優化,去除這些雜質,在這期間需要幾萬名高科技人才共同努力幾年才可能搞清楚,其中酸辛無人可理解!農藥尚且如此,更何況醫藥,農藥不行大不了絕產,但醫藥不行就可能死人,人命關天!而藥物公司的專利有一定期限,所以新藥尤其是特效藥很貴,他們必須有一定的盈利才能繼續研發新型藥物,大家才有的吃!

其次,如果允許仿製藥的泛濫,會造成誰都不想研發新藥物,那誰都吃不上藥!所以必須保護藥物的知識產權。

再次,我想說的是電影並不是以醫藥代表為反面人物,每部好電影都是想給人們引發思考,而不是刻意抹黑某一部分人物,這部電影不錯,也不想抹黑醫藥代表和公司。

最後,我想說人沒有生病就死的,也確實有些病人吃不起藥,醫保也確實是為大家謀福利的,感謝國家,但願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用到醫保的人也越來越少,但有人有困難時請伸出您的雙手,救人於水火之中,寧願救錯一萬人,也不枉救錯一個好人,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