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里,把制药公司特别是李乃文这个角色设定为“反派”是不是一大遗憾?

零度以下

其实,这部电影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将最底层的东西暴露了出来

这里需要补,那里需要改进,引发更多的人去思考、去改进

就是这么简单

和李乃文的被误解比起来,这点委屈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医药代表没有错

一款救命药之所以能够流通市场,是需要经过很多的步骤和努力的。这里面包括投资人的决心,动辄几十个亿的投入可不是闹着玩的。包括科研的投入,这种投入也是有风险的。做成了还好说,做不成的话几十亿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前一段时间有个消息,阿尔兹海默症的研发在第三期的临床实验宣告失败,这也就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白费。

这是事实存在的,电影没有特意的说药企把价格定的虚高是药企的无良心,这点毋庸置疑!

李乃文扮演的医药代表所表现出来的决绝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如果任由仿制药横行,那么谁又会去舍得大钱(不是一万两万,而是动辄几十个亿的投入)去研发新药呢?

电影只是说如果所有的医药负担由个人承担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电影的最后立意很好。大病医药纳入了医保,减轻了老百姓的吃药负担。这份功德无量!

至于题主所说的电影刻意的吧李乃文设成大反派

恕在下眼拙,还真没有

所以,看电影也好,看问题也好,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哪里,次要矛盾在哪里。

很显然不能这样去理解。

电影有瑕疵,这个无可避免

就如昨天韩寒在自己的微博中写的那样

不是非黑即白无商不奸这么简单,所以我不希望观众看完以后把怨恨宣泄在那些研发新药的药企身上。他们不是坏人,这也会歪了这部片子的良苦立意。

没有非黑即白

就是这部电影带给大家最大的思考


蜜桔娱乐

药企维护自己的利益没错。

首先,一种新型药物的诞生需要很多投入,据统计一种新型有效药物的诞生需要几十亿美元,药物的研发是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的,并且这个药物还不一定能成功。举个例子,我是搞农药的,一代新型农药的诞生首先需要仿生,比如我在美洲发现种植物边上很少有杂草,我就需要认真研究到底是植物中哪种物质抑制了其他杂草的生长,进行生物萃取,找到这种天然化合物后进行基团分析,天然分子非常大,人工合成困难,找到有效基团后,人工合成,工艺优化,工业生产,临床实验,这每一步都需要几年的时间,据统计一种新农药的诞生需要合成144万个化合物,而这中间只有2000个左右的有功效化合物,最终工业生产的只有1到2种,并且还要做生理实验,有些杂质虽然很少,但对植物的损害却是极大,这就需要工艺优化,去除这些杂质,在这期间需要几万名高科技人才共同努力几年才可能搞清楚,其中酸辛无人可理解!农药尚且如此,更何况医药,农药不行大不了绝产,但医药不行就可能死人,人命关天!而药物公司的专利有一定期限,所以新药尤其是特效药很贵,他们必须有一定的盈利才能继续研发新型药物,大家才有的吃!

其次,如果允许仿制药的泛滥,会造成谁都不想研发新药物,那谁都吃不上药!所以必须保护药物的知识产权。

再次,我想说的是电影并不是以医药代表为反面人物,每部好电影都是想给人们引发思考,而不是刻意抹黑某一部分人物,这部电影不错,也不想抹黑医药代表和公司。

最后,我想说人没有生病就死的,也确实有些病人吃不起药,医保也确实是为大家谋福利的,感谢国家,但愿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用到医保的人也越来越少,但有人有困难时请伸出您的双手,救人于水火之中,宁愿救错一万人,也不枉救错一个好人,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