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来源:亲宝听听听(id:qbaoting1)

张艺兴绝对是上央视次数最多的流量小生,没有之一。

作为一名在韩国出道的偶像明星,他的微博头像是写有“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中国地图,微博名字叫“努力努力再努力”。

回国发展之初有人说他“傻”有人骂他“装”,现在,这个励志要做“长沙小骄傲”的年轻人,成为了整个90后的榜样。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是怎样的成长环境,成就了今天这个既耀眼又质朴的张艺兴的呢?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于是,他懂得珍惜

我相信很多人最初是被他的“别扭”吸引了注意,然后,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张艺兴

是“把童年留在了青年”的典型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导致心理社会危机。

他将人格发展划分成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年龄,以及该年龄段的主要发展、克服,以及形成的人格和品质。

其中,童年期主要发展的是勤奋感,需要克服的是自卑感,最后形成的品格是能力。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张艺兴,他现在二十五六岁,处于成年中期,但现在他的状态完全符合,童年期的发展规律。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他总有种“别扭”感,但不反感,还时常会感觉很心疼。

因为,他时常给我们一种“他还是个孩子,是个很勤奋的孩子”的感觉。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他的“童年”来得这么晚?

因为,他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成人世界。

他很小的时候,就上电视参加各种比赛,太多成人世界的东西过早融入在他的童年里,如上面提到的“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他的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他的童年并不完整。

发展心理学中,还有一种说法:当你因为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错过某个心理发展阶段的时候,不要庆幸,因为往后,你需要花更大的代价去补偿那时候的心理缺失。

就类似于现在的张艺兴,他在不要命似的永无止境的让自己“努力”的保持“勤奋”状态。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当然,站在社会的角度,他的努力成就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但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这么的拼命的,因为,所有的父母,最终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活得轻松点,快乐点。

所以,对于孩子的某些任性、叛逆行为,家长的最好处理办法是,接受,引导,甚至感同身受,而不是制止,压制。

我们回到,心理学理论。

干货

难咽,但顶用!!

埃里克森将人的人格发展分成了哪几个阶段呢?每个阶段的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家长们,看好了,以下发展流程才是常规的,才是健康的: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敲黑板!记笔记!

婴前期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这个阶段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时期。当孩子哭时,父母是否出现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希望”,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婴后期

这一时期,也称之为儿童期,这时候的孩子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他们开始“有意志”的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他们开始有了“自主感”,他们会反复应用“我”“不”来反抗外界控制。

然而,这时期也是父母传授孩子某些社会规则的关键时期,比如训练大小便,训练按时吃饭......于是父母与子女的首次冲突产生了。

常说的“第一个反抗期”就出现在这个阶段。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尤其要注意做出正确的引导,千万不要为了给自己“省麻烦”而强制镇压。

幼儿期

在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当孩子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够快,而出言批评,甚至为了所谓的效率而帮他们做。你所剥夺的不仅仅是他做眼前事情的权利,更是他自我成长自我认可的空间和机会。

童年期

也就是孩子的小学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在学校受教育。

学校是训练孩子适应社会,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能顺利完成学习课程,他就会获得勤奋感。反之,就会产生自卑感。

当孩子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都说学霸都是夸出来的,因为夸奖有利于刺激孩子勤奋感的产生,从而获得更多的能力。

张艺兴很好,但我不希望未来我的儿子像他一样

青春期

本能冲动高涨的一个阶段。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自己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

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感到他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

所以,叛逆期的孩子,他们的负面情绪,大多来源于“没人懂我的迷茫和忧伤”。这个时期,父母老师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做父母的,要学会感同身受,要试着改变自己,让自己和孩子成为一个国度的人,才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剩下的更多时期,都已经脱离了“孩子”的范畴,我们就不在文中细致的分析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