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本發出最強看跌信號:迎接成長股結構性反彈!

股市自身的“生產自救”也在進行:截至6月28日,上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

874家公司重要股東對其公司股票進行增持,合計增持590.62億元,其中,青島海爾、國投電力、中鐵工業、遼寧成大和三棵樹等5家公司重要股東增持資金均超10億元,顯示出產業資本對公司價值的認可。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已經有298家A股公司耗資120.4億元回購股份,回購金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回購公司數量也逼近去年全年。今年120.4億元的回購金額,已創出了歷史新高。上一次回購高潮是在2016年,285家A股公司合計耗資105.49億元回購。

6月至今的產業資本增減持數據再次發出買入信號,(並且是剔除了股權質押自救增持後的數據),顯示成長股迎來底部佈局的契機。

上一次產業資本增減持指標發出買入成長的信號是在今年1月底,隨後2、3月成長風格迎來一波不錯的反彈。

時隔一個季度,經歷了4、5月的蟄伏後,產業資本增減持的數據再次發出信號。

產業資本發出最強看跌信號:迎接成長股結構性反彈!

如上圖所示,一旦我們發現了產業資本增持家數/減持家數這一比例出現明顯提升,要麼是一輪大行情啟動的先兆,要麼是市場企穩反彈的一個重要信號。

天風證券將股權質押面臨爆倉的公司發生的自救式增持進行了剔除,結果顯示:6月至今,發生增持的成長風格公司一共122家,其中因為股權質押接近平倉線或者預警線而發生增持的一共28家,佔比20%左右。如果將次剔除,發現6月產業資本增持/減持的比例仍然出現了明顯提升,發出買入成長的信號。

產業資本發出最強看跌信號:迎接成長股結構性反彈!

領先指標提示我們買入的契機,但最終成長風格的持續性,還取決於基本面的情況。7月15日是全部創業板公司中報預告強制披露的截止日,目前大家對於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仍然存在不少憂慮。但歷史經驗多少可以作為一點參考——

產業資本發出最強看跌信號:迎接成長股結構性反彈!

第一,歷史上,正常情況下,創業板指內生增長穩定在23%左右的中樞。主要穩定貢獻的在於計算機、傳媒、貢獻波動比較大的是電子、醫藥、環保。

第二,最終創業板指整體增速取決於外延併購的程度。例如13年外延併購並不多,對整體盈利增速貢獻在5%左右,而14-15年外延進入高峰期,貢獻達到15-17%,但是17年外延併購又被限制,僅貢獻了8%。

第三,12-13年與17-18年的情況十分類似。12和17年由於股價跌得非常多,公司對於股價幾乎沒有太多訴求,導致大量公司在經營狀況沒有發生惡化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量減值和費用的提前計提,(12和17年創業板指內生增速大幅回落,但經常性經營指標毛利率、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不但沒有惡化反而都在改善),做低利潤基數、提前釋放壓力,原因在於13和18年都是解禁減持的高峰期,公司有動力把報表和業績正常化。

第四,整個創業板公司有207次收購案例的業績承諾在18年結束,這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根據以往經驗,業績承諾結束的第一年,被收購標的利潤往往有超過30%的下滑,原因在公司把利潤都放在業績承諾期之內,把減值和費用都放在業績承諾期之後,導致業績承諾結束後,業績青黃不接。但好在這207次收購案例,在2017年業績承諾的最後一年,有40%的公司都沒有去完成業績承諾,而是選擇提前釋放減值和費用的壓力。所以2018年,這些被收購公司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第五,最終結論:創業板指內生增速回升到23%、外延併購貢獻10%、外延併購後遺症拖累5%,增速整體水平回升到接近30%,下半年相對滬深300回落而言業績趨勢更佔優。

①18年創業板指內生增長回升到23%的歷史中樞。

②外延併購貢獻程度雖然無法回到14-15年的頂峰,但是較17年邊際改善,貢獻10%左右。

③假設207個被收購標的業績在2018年(業績承諾結束第一年)全部下滑30%,對創業板指盈利向下拉動5%。

產業資本發出最強看跌信號:迎接成長股結構性反彈!

總結

需要強調的是,只要經濟基本面能夠如官方數據反映的那樣穩健,則外資和國內“郭嘉隊”基金對A股的“堅持”,更應該值得國內投資人重視。

按照官方強調的“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那些符合轉型升級政策大方向的行業,更加值得重視: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於2015年到2016年呈現爆發性增長,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能企業共計4040家。博覽研究員認為,成長股最大的基本面在於業績趨勢的相對變化,創業板很可能仍是下半年看好一個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