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发出最强看跌信号:迎接成长股结构性反弹!

股市自身的“生产自救”也在进行:截至6月28日,上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

874家公司重要股东对其公司股票进行增持,合计增持590.62亿元,其中,青岛海尔、国投电力、中铁工业、辽宁成大和三棵树等5家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资金均超10亿元,显示出产业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已经有298家A股公司耗资120.4亿元回购股份,回购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回购公司数量也逼近去年全年。今年120.4亿元的回购金额,已创出了历史新高。上一次回购高潮是在2016年,285家A股公司合计耗资105.49亿元回购。

6月至今的产业资本增减持数据再次发出买入信号,(并且是剔除了股权质押自救增持后的数据),显示成长股迎来底部布局的契机。

上一次产业资本增减持指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是在今年1月底,随后2、3月成长风格迎来一波不错的反弹。

时隔一个季度,经历了4、5月的蛰伏后,产业资本增减持的数据再次发出信号。

产业资本发出最强看跌信号:迎接成长股结构性反弹!

如上图所示,一旦我们发现了产业资本增持家数/减持家数这一比例出现明显提升,要么是一轮大行情启动的先兆,要么是市场企稳反弹的一个重要信号。

天风证券将股权质押面临爆仓的公司发生的自救式增持进行了剔除,结果显示:6月至今,发生增持的成长风格公司一共122家,其中因为股权质押接近平仓线或者预警线而发生增持的一共28家,占比20%左右。如果将次剔除,发现6月产业资本增持/减持的比例仍然出现了明显提升,发出买入成长的信号。

产业资本发出最强看跌信号:迎接成长股结构性反弹!

领先指标提示我们买入的契机,但最终成长风格的持续性,还取决于基本面的情况。7月15日是全部创业板公司中报预告强制披露的截止日,目前大家对于创业板公司的业绩仍然存在不少忧虑。但历史经验多少可以作为一点参考——

产业资本发出最强看跌信号:迎接成长股结构性反弹!

第一,历史上,正常情况下,创业板指内生增长稳定在23%左右的中枢。主要稳定贡献的在于计算机、传媒、贡献波动比较大的是电子、医药、环保。

第二,最终创业板指整体增速取决于外延并购的程度。例如13年外延并购并不多,对整体盈利增速贡献在5%左右,而14-15年外延进入高峰期,贡献达到15-17%,但是17年外延并购又被限制,仅贡献了8%。

第三,12-13年与17-18年的情况十分类似。12和17年由于股价跌得非常多,公司对于股价几乎没有太多诉求,导致大量公司在经营状况没有发生恶化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量减值和费用的提前计提,(12和17年创业板指内生增速大幅回落,但经常性经营指标毛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不但没有恶化反而都在改善),做低利润基数、提前释放压力,原因在于13和18年都是解禁减持的高峰期,公司有动力把报表和业绩正常化。

第四,整个创业板公司有207次收购案例的业绩承诺在18年结束,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根据以往经验,业绩承诺结束的第一年,被收购标的利润往往有超过30%的下滑,原因在公司把利润都放在业绩承诺期之内,把减值和费用都放在业绩承诺期之后,导致业绩承诺结束后,业绩青黄不接。但好在这207次收购案例,在2017年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有40%的公司都没有去完成业绩承诺,而是选择提前释放减值和费用的压力。所以2018年,这些被收购公司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第五,最终结论:创业板指内生增速回升到23%、外延并购贡献10%、外延并购后遗症拖累5%,增速整体水平回升到接近30%,下半年相对沪深300回落而言业绩趋势更占优。

①18年创业板指内生增长回升到23%的历史中枢。

②外延并购贡献程度虽然无法回到14-15年的顶峰,但是较17年边际改善,贡献10%左右。

③假设207个被收购标的业绩在2018年(业绩承诺结束第一年)全部下滑30%,对创业板指盈利向下拉动5%。

产业资本发出最强看跌信号:迎接成长股结构性反弹!

总结

需要强调的是,只要经济基本面能够如官方数据反映的那样稳健,则外资和国内“郭嘉队”基金对A股的“坚持”,更应该值得国内投资人重视。

按照官方强调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那些符合转型升级政策大方向的行业,更加值得重视: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于2015年到2016年呈现爆发性增长,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国人工智能企业共计4040家。博览研究员认为,成长股最大的基本面在于业绩趋势的相对变化,创业板很可能仍是下半年看好一个重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