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名字里有字輩排行?

縱觀中國人的姓名,細心的人可能早已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家規嚴明、人口繁盛的大家族,同一輩的人姓名中總有兩個字是完全一樣的,即除了姓氏相同之外,名字也有一個字完全相同,比如民國時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宋美玲、宋慶齡、宋靄齡,就是一個比較知名的例子。此外,魯迅原名周樹人,他的弟弟叫周作人,李嘉誠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李澤鉅和李澤楷……為什麼這些人的名字要如此相似呢?


  像這樣姓相同、名字中也有一個字相同的情況,叫做在名字中加入字輩排行。這樣的情況廣泛存在於中國的千千萬萬個大家庭當中,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才漸漸沒有那麼廣為人知。實際上仍然和中國的親緣輩分一樣,正在血脈中代代相傳。字輩排行一說起源於唐宋,宋太祖趙匡胤為自己的家族擬定了十三個字,加上他自己的“匡”,構成了“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樣的字輩。字輩觀念於明代開始風靡,推廣者不是別人,正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為什麼有的人名字裡有字輩排行?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個兒子,他給每個兒子都制定了單獨的字輩排行,每個排行二十個字,且名字中剩餘的那個字要符合“金木水火土”,即偏旁中有五行元素。以燕王朱棣(明成祖)為例,他的子孫們的排行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是以我們能夠看到,朱棣的三個兒子分別叫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叫朱瞻基,往後依次是朱祁鎮、朱見深、朱佑樘、朱厚照……嚴謹的姓氏排行自此排列下來,千百年間蔚然成風。

  自從姓氏字輩形成規模以來,除了少部分特殊的年代,姓氏字輩一直都是親緣家族一個重要的象徵符號,而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無異於我國曆史上人盡皆知的“孔”、“孟”、“曾”、“顏”四個家族。這四個家族俱為千古第一學派儒家的聖賢之後,字輩排行遵循五十個字“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由孔家後人制定並遵循,其他三家遵從,以示對孔聖人的尊重。這四個家族至今依然有完整的家譜流傳於世,是字輩排行的顯著代表。

  隨著建國後獨生子女政策的施行,大家族的人數和規模有所縮減,字輩排行已經漸漸沒有那麼風靡流行,也基本脫離了原有的優越感與限制。很多新新父母在給孩子起名時已經不會考慮傳統的字輩排行,而是以好聽好記為基準。這樣的現象談不上好壞,字輩排行的未來前景也不得而知,希望看到這裡的你有屬於自己的吉祥如意好名字。

為什麼有的人名字裡有字輩排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