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新家園,邁向新生活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紅牆青瓦,綠意盎然,房屋整齊別緻,瀝青路纖陌縱橫,文化牆應接不暇,民風淳樸秩序井然……脫貧攻堅以來,隴川縣城子鎮曼冒上寨壩小組村容村貌發生華麗蛻變,一派新房新村新氣象。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住上新房子

走進建檔立卡貧困戶木頭弄家,明亮整潔的客廳家用電器等一應俱全。談起村裡的變化,木頭弄60歲母親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和感激:“以前出門是泥巴路,大家住的是老舊房,上漏下溼。現在的有了水泥路和寬敞明亮的新房子,日子越來越好過了。”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隴川縣曼冒村上寨壩小組是一個純景頗族村寨,全村共有86戶335人,其中居住危房的有59戶,建檔立卡戶46戶154人。村民居住地基礎設施薄弱,自然災害隱患易發,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方式陳舊,加之受毒品危害時間長,導致村民一直處於貧困狀態,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為徹底解決群眾建設用地散、基礎設施成本高、存在地質安全隱患等問題,隴川縣通過政策宣傳、群眾申請、村組審核、鄉鎮複核和縣級審定,將危房戶群眾搬遷至安全的城子曼冒上寨壩安置點,安置點規劃宅基地面積為8250平方米,戶型為景頗族戶型,共投資250萬元新建了59棟既能滿足群眾居住需求,又能發展鄉村民俗體驗旅遊的景頗族特色民居及基礎設施,集中安置群眾56戶201人,分散安置群眾3戶11人。

在黨委、政府和扶貧幹部的引導和幫助下,景頗村民們的觀念得到改變,大家紛紛利用房前屋後栽樹種菜,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建設美麗新家園。

過上好日子

有了好的居住環境,還要有脫貧致富的產業。為徹底解決搬遷群眾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掛鉤單位隴川縣政協籌措100萬元為村民建設了佔地3畝、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託牛所”,並組織村民成立了養牛合作社,採取集中管理、分戶到組、輪流值班的方式,把49戶村民分成了6個組,每組6至8戶人家,輪流養殖,讓49戶村民都成為託牛所的當家人和“牛保姆”,村民養牛的問題迎刃而解。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託牛所每年一頭牛隻收日常管理費50元,一頭牛每年能產生的收益在5000元左右,貧困戶還能騰出時間到託牛所打工增加收入。通過養殖業的扶持,不僅使貧困戶脫了貧,也帶動了其他村民積極參與進來,帶動了全村致富。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此外,在村民搬遷安置中,隴川縣還通過全面梳理搬遷戶生產生活條件、地理位置、現有資源條件及搬遷農戶的生產意願,幫助上寨壩搬遷群眾規劃並發展種植甘蔗和蠶桑;同時,有針對性的為貧困戶提供種植、養殖和挖掘機操作技能培訓,授農以技,並聯合對口企業舉辦招聘會,為貧困戶就業搭建平臺。

形成好風氣

“過去寨子建新房都要大擺三天,村裡人都要去幫忙,農活再忙都要去幫忙,以後到了自己家辦事才會有人來幫忙。現在倡導移風易俗,全村集中慶祝新居落成,既省錢又不耽誤農活。”曼冒上寨壩建檔立卡搬遷戶董木三高興的說到。

搬进新家园,迈向新生活

“曼冒上寨壩吸毒的沒有了;亂扔垃圾的現象少了,自覺打掃衛生的多了;玩三顆米賭博的少了,學景頗歌跳舞的多了,互幫互讓成為新風氣,比勤勞比增收成為新氣象。”曼冒村駐村工作隊陳昌寶介紹的說道。

住上好房子,是物質脫貧,形成好風氣才能致富奔小康。曼冒村把環境整治、文明友愛、互幫互助納入村規民約,用村規民約規範群眾行為習慣,形成村民自管、自治的新格局,引導群眾自覺克服生活生產陋習,養成文明健康生活習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新風氣,讓鄉風文明為為全村脫貧攻堅注入了動力源泉。

隴川易地扶貧搬遷多措並舉,建成美麗新家園,真正讓貧困群眾搬得出來、穩得下來、富得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