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霍金想到仰望星空的孩子

昨晚猛然得知,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我驚了,竟然從來沒有想過他會死。從中學時代就得知霍金的大名,欽佩他身殘志堅取得巨大成就。在我好奇心最旺盛的中小學時代讀物貧乏,我沒有讀過他的書,但喜歡天文,常常仰望星空,成為天文學家是我的第一個夢想。可惜後來自知數學不好,只得放棄。上了大學,幾次在圖書節看到擺在書攤上的《時間簡史》,可惜已經失去了好奇心,也不再仰望星空,愣是沒有翻開過那本著名的書。似乎一開始,霍金還是個不可知論者,他的宇宙理論還給上帝的存在存留可能性。後來,他成了堅決的無神論者,他說宇宙的開端不需要上帝了。他也開始發表一些奇思怪想,關於外星人入侵地球,關於短時間內移民外星……可是,物理學只侷限於從物質的層面來認識世界,但是,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東西光從物質角度卻是解釋不了的。

從霍金想到仰望星空的孩子

霍金也讓我想到了那些仰望星空的日子。小學四五年級,學校開設了自然課,實驗材料裡有張星圖,星空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開始辨認星座。書本上談論的事物居然在現實中真實存在著,這讓我振奮,倍感神奇。春夏秋冬,斗轉星移,我觀察著月相和星座,躺在星空下夢想或沉思。在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做著純淨的愛之夢;月亮西沉,對著壯麗浩渺的星空,則禁不住嚴肅地思考,思考著人類生活環境的真相,就是浸泡在大氣層底部做著飛速的太空旅行。或許我天生是哲思者的頭腦,而不是科學家的頭腦,我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心靈事務上,而不是物質上。所以我會自然而然地想人類這樣的太空旅行目的地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如何?一想到宇宙的浩瀚,自己的渺小,常常被如此巨大的反差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也不止一次,我為深夜壯麗的星空震撼驚歎。純淨的天空把一顆顆星襯托得前所未有的璀璨奪目,連星雲的紋理也看得分外清明。它們彷彿前所未有的近,也見所未見的純淨,真實、美得快要讓人窒息,純潔得直抵我的心靈深處。很多年我都想不出一個滿意的詞來形容那種美。現在想來,“聖潔”,應該就是聖潔,才足以形容。原來我是得以一瞥聖潔了。有一晚我實在割捨不了那樣的美,所以拿出自己的小被子,爬到樓頂上,坐在一根梁木上,披上綿被,繼續靜靜地望著星空。那時我就在好奇地想,此刻會不會有一位神靈,在高空中慈愛地望著我微笑?

從霍金想到仰望星空的孩子

遺憾的是,隨著成長,我對於星空沒有當年那樣的震撼,而是麻木多了。或許是自己甘於被世界同化了。好在現在的我,對於星空仍有暖暖的親切感,深感那是“上帝用鑽石作文字,在穹蒼中寫成的”一本打開在我們頭上的大書(摘自《基督山伯爵》),瑰麗異常,偉大異常,持續向人類啟示著什麼。

兩樣東西,人們越是經常持久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鄧曉芒譯)

從霍金想到仰望星空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