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武松有著不同面孔

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武松有著不同面孔

武松,因了《水滸傳》,名揚天下。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鬥殺西門慶,婦孺皆知。其凌雲志氣、襟懷坦蕩、快意恩仇,是中國人心目中大丈夫、真英雄的代言人。金聖嘆將其評為“上上等人物”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知道,《金瓶梅》的故事從《水滸傳》衍生而來,武松必定佔有一席之地。這個武松,與《水滸傳》裡的前段描述相近,也是從景陽崗打虎開場,遇到武大郎。潘金蓮勾引小叔,被武松嚴詞拒絕,後武松出差東京,潘金蓮勾搭上西門慶,合謀害死武大郎。區別在於後段:武松上獅子樓找西門慶索命,但沒殺死西門慶,反倒誤殺同事,因而被髮配到千里之外,直到西門慶死後,才返回家鄉,最終殺死了潘金蓮。

那麼,武松在《金瓶梅》有限的篇幅裡,形象是否如在水滸裡一樣高大全呢?

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武松有著不同面孔

先說說武松殺嫂的情節吧。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武松)叫士兵取碗酒來供養在靈床子前,拖過那婦人來跪在靈前,喝那老狗(指王婆)也跪在靈前,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兄弟今日與你報仇雪恨”,叫士兵把紙錢點著。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揪倒來,兩隻腳踏著她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喀嚓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

很血腥吧,但《金瓶梅》更加血腥。

《金瓶梅》第八十七回:這武松一面就靈前一手揪著婦人,一手澆奠了酒,把紙錢點著。說道:“哥哥,你陰魂不遠,今日武二與你報仇雪恨!”那婦人見頭勢不好,才待大叫,被武松向爐內抓了一把香灰,塞在她口,就叫不出來了。然後劈腦揪翻在地。那婦人掙扎,把鬏髻簪環都滾落了。武松恐怕她掙扎,先用油靴只顧踢她肋肢,然後用兩隻腳 踏她兩隻胳膊,便道“淫婦,自說你伶俐,不知你心怎麼生道,我試看一看!”一面用手去撕開她胸脯,說時遲,那時快,把刀子去婦人白馥馥心窩內只一剜,剜了個血窟窿。那鮮血就邈出來。

殺完後,

《水滸傳》中武松又跑去獅子樓,將西門慶也殺了,殺完後,帶回家“把兩顆頭結在一起”,對驚嚇了鄰居而道歉,並希望大家為他作證。提了兩顆人頭,徑投縣裡來。

《金瓶梅》卻描述,武松殺了潘和王婆後,跳過王婆家,還要殺她兒子王潮兒。不想王潮兒聽見他娘這邊叫,便知武松行兇,慌得走出街上叫保甲。兩鄰明知武松行兇,誰敢向前。武松跳過牆來,到王婆房內,只見點著燈,房內一人也沒有。一面打開王婆箱籠,就把她衣服撒了一地。把八十多兩銀子,並些釵環首飾,一般皆休,都包裹了。提了朴刀,越後牆,趕五更挨出城門,投十字坡張青夫婦那裡躲住,做了頭陀,上梁山為盜去了。

同樣的情節,對比可見,《水滸傳》突出了武松坦坦蕩蕩,有理有節,有仇必報,兄弟情深的英雄形象。他雖然是殺人了,但想投案自首,並希望讓四鄰作證,希望得到官府的從輕發落。

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武松有著不同面孔

但反映在《金瓶梅》裡,同一情節卻多出來許多細節,例如白馥馥胸口、蒐括銀子的描述,直接將大英雄從半空中拉下馬來,塑造了一個狠心,貪財,暴戾的市井凡人形象,並順理成章地一轉身成為強盜。

這些不同,體現著《水滸傳》與《金瓶梅》兩位作者截然不同的創作思想,表現出他們對人生、世事完全不同的認識。

施耐庵無疑是正能量的,而《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卻相反,他對人性的看法是灰色的。在他看來,人是複雜的,有劣根性的,這世界不存在完全的道德高尚、完美無缺的英雄。這種思想體現在這個從《水滸傳》借來的武松殺嫂情節處理上,也體現在《金瓶梅》全書的人物塑造中,書中人物,無論是西門慶,潘金蓮,還是家僕、官宦,幾乎沒有好人,個個自私無恥,趨炎附勢,但每個人又各有各的亮色,西門慶也自有他的豪爽一面。

這也是為什麼《金瓶梅》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作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