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 主播 : 嘉欣 ⊱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尋“味”端陽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文\玉鐲兒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人的生命其實一直是個尋覓的過程,小時候尋覓希望的窗,長大了尋覓昔年的影。更多時候,我們尋覓的是一種味道,一種感覺,正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適合於我們不經意散去的任何一寸光陰。

花開半夏,草木葳蕤,此時的季節像極了一位水靈的姑娘,著一襲綠色的紗裙,簪一朵清新的薔薇,踏著輕快的鼓點,和著陽光灑下的斑駁,跳著一支醉人的圓舞曲。幾分熱情、幾分娉婷,幾分婉約,幾分率真,正是人生最美時!

此刻,有風吹來,風鈴響了,一串串童謠便抖落下來,''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蘸白糖,生活甜蜜萬年長。"節日的氣息便隨著風四處蔓延開了。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又是一年端午節,對於傳統節日的記憶,總是想念家鄉的風俗,在農村,節日的味道才更濃郁沁脾,味深彌久。

端午節,在我的家鄉亦稱“五月五”。小時候物資匱乏,對美食的嚮往總是在節日這天才能得到滿足,因此總是在盼節盼年盼長大。也確實如此,家家戶戶勤儉持家,在節日這天卻會舞擺這些五穀雜糧,對傳統節日的虔誠可見一斑。端午節,大多村民估計不太深溯端午的來歷,也沒想到悼念哪位古人,只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慣,在農村尤為看重,大家單純地希望災難遠離,風調雨順。 

農村的孩子,每逢節日總是很興奮,記憶中的端午,天還沒有亮徹,我便帶著弟弟到地裡拔艾草,我們和其他家的小夥伴搶著採集艾草,最後大家一起拿出來比看誰的收穫多,然後一路小跑、笑聲不斷,拿到家裡插在自家門上。這一天,出門走一圈,家家戶戶都被艾草裝飾的一片碧綠汪洋,插艾草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它有驅毒之意,接陽之意,還有祈求吉祥之意。這一天,不管走到哪,都能看到隨風招搖的艾草,也能聞到空氣中瀰漫的粽香,更能聽到房子裡傳出的歡笑聲。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一大早,母親便會拿出用五彩絲線搓的節日吉祥物,給我們戴上。母親長滿繭子的手很粗糙,可是很巧,確切說每一個母親的手,不管粗糙還是細膩,都很巧。這一天,她們都會為自家的孩子用綵線和錦帛縫製香囊,裡面裝著各種香料和藥粉。手工精緻,五彩斑斕,九色紛呈,無不彰顯著母親們的女紅品位。我和弟弟的香囊,自然是絲毫不遜色,不僅有香囊,還有五彩線做成的腳鏈、腰鏈和手鍊(脖鎖),戴上漂亮的脖鎖,在鏡子前照來照去,甜蜜的幸福從心中漾出來。

戴上脖鎖,當然就是吃粽子,母親做的有江米紅棗的、粟米花生的、高粱紅豆的。四方楞正的粽子,光聞粽香就已垂涎三尺了!蘸著白糖、吃著粽子,母親看著我們粘滿米粒的嘴巴,總是說:“又沒人跟你們搶,別咬住腮幫啊,小心一點!”我們全然不顧母親的嘮叨,吃的津津有味。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中午,天氣炎熱,家鄉習慣在這一天吃涼粉和烙餅,看見母親忙碌的一刻不停,我很想幫忙,但母親總是說:“走開吧,看你這個架勢,光動不出活!你們好好學習,就行了。”我們只有乖乖做罷,但卻無意中把母親包粽子、打涼粉、烙餅的步驟一一記在了心裡!刻在了腦海裡!

登山望遠也是端午一項活動,村裡的神山,是休閒避暑的好去處,鬱鬱蔥蔥的松柏,星星點點的祥梨花如碎花絲巾圍在山頸,連吹過的夏風也多了一絲飄逸與清爽。大家紛紛結伴,登山,望遠或席地而坐,野炊暢談!兒時,村裡的孩子願意"拜朋友",七八個性情相投的同學君子協議,如八拜之交般,互相到彼此家中,家長們備上一桌飯菜,我們便成了結拜朋友。對此,大人們絕不反對,甚至還很支持。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這些拜過朋友的,便會結伴登神山,拿了各家的粽子,互品。友誼,愈加深厚了。以至多年後,人生的路上朋友越來越多,而最初的結拜之誼卻最純。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盼著,盼著,長大後,竟願意回首,回首了,昔日的奔跑成了今時的踟躕。

做女兒的,孃家養婆家活,結婚後,因為地域習俗不同,我的記憶裡貌似好多年已經沒有觸及家鄉的端午節了,記憶裡的美好都是片段,有些遙遠、又很親切……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如今,長大了,成家了,我和弟弟都離開了家鄉,母親隨著弟弟去了外面,我和弟弟再也沒有端午節一起採艾草了。十里不同俗,婆婆習慣端午節蒸黍米,雖也是香甜無比,但卻少了粽葉的一味清香,也少了一味說不出的鄉味。

於是,好幾年的端午,我都早早買了葦葉、泡了江米,回想著母親包粽子的樣子和步驟,一番嘗試後,竟然很成功地包了一百多個粽子,粽香從籠鍋的蒸氣中溢出來,真是一種久違呢!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小小喜悅的背後,滿滿的都是回味,看著婆婆、同事吃著我包的粽子,心裡說不出的高興。可是心裡隱隱地總是有一絲懷念,是物資豐富後對習俗的淡化?是回不去的曾經年華?還是逝去的歲月匆匆?不得而知。

今年端午節,母親回來了,早早地打電話告訴我,打了葦葉,要包粽子了,而且家鄉這個端午節很紅火,聽說外面很多人會來。

我當然要尋"味"而去。在稻草人中、在風鈴長廊、在油紙傘下、在網紅橋上、在大鍋飯中,尋自己的一幀剪影、覓一味熟悉鄉愁、品一種家鄉味道·····

作者、主播簡介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作者簡介:孟麗娜,網名玉鐲兒,女,1982年生,山西長治縣人,山西詩詞學會會員,愛好廣泛,鍾愛詩詞,詩文多見於各級雜誌報刊,有作品獲獎,著有詩集《我的五鳳我的樓》。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主播簡介:

盧嘉欣,現就職於全媒體中心。愛好音樂,朗誦。

「夜讀上黨」尋“味”端陽

分享你的感悟


作 者:孟麗娜 | 主 播:盧嘉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