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里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在《童話研究》中所說“童話者,兒童所喜聞之話也。”

但許多童話故事其實是經過人工修飾,才變得如此美好的,作為家長,我們該讓孩子知道,童話背後血淋淋的現實嗎?

近日林志穎一家去了美國旅行,Kimi在餐廳遭遇了吸血鬼!天真爛漫的Kimi是怎麼應對的呢?

Kimi:你是假的!

吸血鬼:我是真的!

Kimi:為什麼你白天還能出門?

吸血鬼:因為我塗防曬霜啦!

Kimi:……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去年聖誕節的時候,林志穎覺得8歲的Kimi不會再相信聖誕老人是真的存在了,但到了聖誕節,他仍舊心懷期待,在自己的房間安裝了攝像頭,想瞧瞧錄下聖誕老人的真面目,於是林志穎親自打扮成聖誕老公公,半夜潛入Kimi房間,偽裝成功騙過Kimi,第二天看到禮物的Kimi更加堅定不移地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小朋友們看著童話故事慢慢長大,長大後的人們都知道,“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童話故事、所拍成的動畫片等等,都是經過了美化,展現出的是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但仔細看,還是有很多殘酷的鏡頭。

《獅子王》老獅王穆法沙被角馬群踩死

《鐘樓怪人》加西莫多的母親被殺害

其實在這些我們所熟知的迪士尼作品原作中,有更多不忍直視的劇情!(注意:以下情節最好不要讓小朋友看到!)

《白雪公主》在格林兄弟筆下的結局是這樣的,在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後,惡毒的王后被判決穿上灼熱的鐵鞋在烈火中跳舞跳到死。

《灰姑娘》中,按照《格林童話》的劇情,壞姐姐們為穿上玻璃鞋,用斧頭把腳剁成金蓮,最後在辛德瑞拉的婚禮上,還被鳥啄瞎了雙眼。

《睡美人》當公主被王子喚醒後,生育了兩個孩子,王子的繼母想要把這兩孩子吃掉,還在花園中佈置了一個有毒蛇的深井……

這些殘忍、黑暗的一面往往會被我們藏起來,不讓孩子知道。在ta們的心裡,故事的結局就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世界上存在會送禮物的聖誕老人,山的那頭生活著一群藍精靈……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1、告訴孩子真相等同扼殺想象

小花從3歲開始,每個聖誕節都會問同樣的問題,

“媽媽,這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人嗎?”

我總是堅定地說有,“是哦,不然禮物從哪裡來呢?”小花為了能得到聖誕禮物,每年聖誕前夕,都會對著家裡的聖誕樹虔誠地拜一拜,因為她覺得,聖誕樹是棵能通訊的樹。

蔡康永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他曾做過一個早間電臺節目,那天是聖誕節,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其實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節,給孩子的禮物都是父母準備的。”結果當天電臺節目結束後,接到了無數爸爸媽媽的電話:“天哪!我的孩子就坐在車上聽你節目,你讓他知道了其實沒有聖誕老人了!現在哭的可厲害呢!”假設沒有聖誕老人,這個世界該是多麼黑暗、寂寞!

小花以前很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青青草原的小羊和灰太狼夫婦之間的愛恨情仇讓她看的樂此不疲,可當她有一天在電視上看到真實世界中狼羊之間的追捕殘殺,小花變的非常難過,她說明明喜羊羊和灰太狼就能和諧相處。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2、保護孩子的童心就是保護想象力

皮克斯塑造過很多經典的動畫電影,有最近的《超人總動員2》,還有《飛屋環遊記》《尋夢環遊記》。

其中,《尋夢環遊記》就是一個“想象力拯救一切黑暗”的最典型例子。——死亡一直是不願被提及,可怕的鬼魂往往是“孤魂野鬼”“冤魂厲鬼”,一直以來,只能作為恐怖鬼故事的下腳料。

但“情感”是打破固有思維的另一武器,《尋夢》以想象力作為粉飾,能把死亡這個概念,以有趣又有情感的方式,告訴所有孩子們。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已經意識到“情感”是對抗“恐懼”的鑰匙,有親情的鬼,也就不是鬼了。

童話能帶給孩子的,也同樣如此,就是以“情感”的力量來對抗黑暗和恐懼。他們相信有聖誕老人,是因為真的認為是存在的,大人們適當的謊言是為了保護孩子對童話世界的想象。

容忍和尊重那些不符合真實世界的想法存在,因為這些想法都會有它們的存在價值,因此我們的容忍、尊重、保護都是意義和價值的。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3、打破“公主心”植入善良和美好

之前我還一直困惑,小花總是那麼迷戀各種公主系童話故事,以後會否變得很公主心?

於是我研究了一下迪士尼公主故事的“套路”,卻意外發現一個共性:似乎公主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王子和美好生活,更多的是故事過程中那份獨立勇敢和超越自我。

這份“能夠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定的“公主心”,才是真正吸引小女孩的魅力所在啊。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陪伴我們成長的童話故事其實另有結局

所以,當小女孩在迷戀這些公主童話的時候,其實是也是對於這份堅強、勇敢、自信的認同。

孩子的認知和價值觀,也是一次次讀這些美麗的童話時,不斷向這些價值觀認同的。

有一次,小花給我畫了很多的太陽,五顏六色的很多個,纏著要送給我,我感覺她有什麼很強的目的,就問小花了,她說希望媽媽的病快點好起來。我這才想起,她這幾天看的動畫片中講到了小朋友給媽媽畫太陽,病很快就好起來了,我這幾天感冒很嚴重,小花就效仿動畫片,為我畫了很多小太陽。

童話可以滋潤了孩子的心靈,傳遞美的力量。所以,聖誕老人是存在的,穿上水晶鞋會遇到王子,山裡生活著會唱歌的精靈,醜小鴨總有一天會變天鵝。引導孩子從童話故事中體會情感的深意,從而能更好的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孩子對童話故事的這份堅信,你是支持,還是會告訴孩子故事背後的現實呢?

你是如何處理孩子的這份童心的,底部留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