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愉
大家好,我是鯰魚電影,喜歡看電影,看紀錄片,看動漫,喜歡我的答案請關注我。
現再開始答題:《蠟筆小新》 是一部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都可以看的動漫作品。粉絲很多,而且確實非常好看。
1. 它是一部隨時隨地都能看的動漫,開心的時候可以看,不開心的時候也可以看,不開心的時候看了,會變得開心。蠟筆小新是一個讓人輕鬆的小孩,他大大的腦袋,小小的身子,粗粗的眉毛,看起來很有特點,賤賤的,壞壞的,讓人有一種親切,放鬆的感覺。可以用來調劑心情,刷時間。
2. 《蠟筆小新》創造了很多流行文化,比如說那種嗲嗲的小奶聲,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問候語“小姐,你喜歡吃青椒嗎?”,“媽媽,你回來了。”在剛開始在中國流行的時候,真的顛覆了大眾的思維。原來動漫還可以這麼拍!那時候還沒有多少逗比,所以蠟筆小新就是第一個網紅逗比。
總之,《蠟筆小新》是一部幽默動漫,是一部神作,很有特點。
鯰魚電影
小時候對外宣稱自己只看藍胖子,不看蠟筆小新。吃飯的時候看dvd,最怕小新跳大象,因為總是很尷尬地要伸一下爾康手:“媽媽,你聽我解釋……”
直到遇到一個我很欣賞的女孩,她很隨意地告訴我她對蠟筆小新的喜愛,她說那個永遠幼稚園的小孩說的話有時很有哲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很欣賞一個人的時候,會很相信她的品味。我抱著“挑大象舞的小孩說話很有哲理?”的疑問重新刷了新番。
果然,她說的是對的。曾經我只看到第一部的一百集左右,就覺得小新是個暴露狂、熊孩子,沒有堅持看到後面。差點錯過了和高情商的小新認識的機會。
沒有看到作品的實質內容就妄下結論,很容易失去遇到珍寶的機會。該怎麼說呢,形式很抓馬的東西,唯一的益處在於,能在爭議中叫人關注它,直到有人發現它的內涵。當然,前提得是,它真的有內涵。
說句題外話,我的內涵怎麼沒人看見!因為我不夠抓馬嗎?!
我只能承認小時候看不懂蠟筆小新,看的年齡錯了。這不是不經世事的小屁孩看的漫,這是成人看的漫!!長大後,一個人吃飯的次數多了,看小新耍個一刻鐘(兩集左右)的寶,真的很下飯。
最喜歡的就是小新他們不經意說出的俏皮話了,有哲理而且有趣。
譬如此類臺詞:
“不要說天氣不好了哦,要不是天氣變化了,你怎麼分得清今天和明天的不同”
“衣服每天都得那麼挺括,肩膀一定很酸吧,給它倒柔順劑就像給它按摩一樣”
還有很多很多為人處事的小貼士,諸如照顧愛面子的風間,假裝不知道他喜歡可愛p,假裝不記得他說過的刻薄話。
另外,小新有點反精英主義,它撕破了精英的虛偽面具,用一種調侃的方式營造了一種“這樣的我也可以”的氛圍。劇中角色的包容心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可愛之處,總之就是很暖。有種給雞蛋添上保護軟殼的感覺,即使被迫觸碰到高牆,也不會碎得那麼嚴重。
另外,蠟筆小新整個作品包含一種很大的概念,我說不好,大概可以用這樣一句經來解釋:
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
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這或許可以解釋解釋小新的歐皇屬性,以及他很多東西一學就會的“精進”。
沒有4円的偽文學少年
說到《蠟筆小新》想必許多80後和90後都不會感到陌生,這部動漫是以幼兒園兒童野原新之助為主人公,最初小新和父母組成三人家庭,隨後增加了狗狗小白,後來還有了妹妹野原葵,日子瑣碎卻充滿溫馨。
關於蠟筆小新的誕生,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在日本,曾經的確存在一個叫小新的5歲男孩,在5歲之前,小新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中,懂事的小新為了救他的妹妹,喪命於車輪之下。小新的母親因為兒子的去世精神遭受重創,傷心過度進了醫院。因為太過思念小新,小新的媽媽在醫院裡用小新生前最愛的蠟筆畫出小新5歲前的點點滴滴。。每到動情的時候都會說:“如果小新還活著,一定會過得很快樂。”
作者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醫院裡看到小新媽媽。在聽完小新的故事後,作者決定將小新的點點滴滴製作成動畫。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小新這悲慘的故事變成了給世人帶來無數歡樂的動漫。雖然小新已經去世,但他給世人帶來了無數的歡樂。
喬哥的小弟
蠟筆小新是日本漫畫中改編成動漫比較早也比較成功的,小新是個調皮愛冒充大人卻又十分有孩子童趣的主角,這部片子主要就是圍繞小新在家和在幼稚園的故事展開,塑造人物方面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每個人都有血有肉讓人一下子就能記住,包括小白雖然沒說過話但依舊讓好多人記住白神,相對於火影之類的“大片”,蠟筆小新採用小故事的方式,沒有什麼友情守護之類的說教或羈絆,讓我們看到的只是隱藏在歡聲笑語中的平凡家庭的溫暖,在被小新逗笑的同時也會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他,至於小孩子看了模仿,那就見仁見智,至少對於我們這一批看著蠟筆小新長大的孩子,我還沒見過模仿小新做事的,大家也只是哈哈笑過就好,並記住了這個叫野原新之助的可愛卡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