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的電影《您一定不要錯過》票房還有可能逆襲嗎?

讀劇慧眼

1、絕不可能逆襲了


2、這幾天,乃至於這一個月,甚至下一個月,整個電影市場都是《我不是藥神》把控的天下,連上映了十天的《動物世界》都被點映+公映的《我不是藥神》壓得喘不過氣來,票房艱難地破了四億,更不要說同期的其他電影了


3崔永元只是這部電影的監製、編劇和主要出演,《您一定不要錯過》的導演是我國著名的蒙古族女導演麥麗絲,這部電影的題材非常小眾,講的是我國蒙古族電影的歷程,是一部紀錄片,紀錄片本來就很小眾,加上題材,非常非常少有人有關注


4崔永元前段時間是輿論的風口浪尖,他都沒有利用這樣的熱潮來為自己馬上上映的監製的電影做宣傳,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幾乎是沒啥宣傳的,我也是前幾天偶然朋友給轉一個帖子才知道的。很有可能崔永元這段時間是比較特殊的人物,反而讓這部電影也陷入到比較尷尬的境地,也就是既需要崔永元的宣傳,但又受累於他


5、這部電影目前票房200萬,估計在如此競爭殘酷的暑期檔,過兩天就會在影院消失不見了吧。中國一年有太多這樣的電影,悄悄地來,默默的走,很多才幾千幾萬的票房,相對來說,《您一定不要錯過》已經是不錯了,但願能賣300萬吧


映畫臺灣

對《您一定不要錯過》的票房前景,我是比較悲觀的,根本不可能存在逆襲的可能,原因有三:

一、小眾電影,題材不討巧。這是一部以少數民族電影為主題的紀錄片,紀錄片在國內本身就屬於小眾電影,能進院線就算不錯了,而小崔的這部影片又是非常偏門的少數民族電影題材,冷上加冷,是很難熱的。

二、院線衝擊力度大。《我不是藥神》佔據了排片的大多數多源,而其它的還有類似《動物世界》《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等這些影片夾擊,特別是《我不是藥神》影片,幾乎佔據了整個電影市場的話語權,所有的人都在討論它。而之後也上又要上映《邪不壓正》《阿修羅》等影片,後續衝擊還會加大,我甚至都擔心《您一定不要錯過》這部片子在院線存活不了多久。

三、嘴炮太多,一無是處。別看一個個網上叫的那叫一個歡,真正讓他付諸於行動時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讓他掏錢了之後就成了縮頭烏龜。是啊,在網上發個貼說幾句義氣的話誰不會呢?站在道德高地上裝逼講幾句誰都會。

所以說,我現在擔心的不是票房會不會逆襲,而是它到底還能存活多久,或許很多城市還沒等它上映就已經下線了。


元芳有看法

基本上沒有什麼可能了。

如果不是比較關注電影,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崔永元的這部電影,還是這幾天正在熱映。

最近半月朋友圈差不多被《我不是藥神》刷屏,現實主義的電影,總能引起人們更多的共鳴。從導演到演員,從題材到過審,《我不是藥神》的話題一個接一個,讓人應接不暇。票房方面,《我不是藥神》傲驕的把其它影片遠遠的甩到了後面,上映四天,票房已經接近13億。7月8日的票房更是接近了3.5億。這種勢頭,與年初的《紅海行動》甚至是去年的《戰狼2》都有得一拼。目前《我不是藥神》的排片戰比已突破61.2%,上座率也穩穩戰據鰲頭。

回到《您一定不要錯過》身上,即使沒有遇到《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強勁影片,票房也不會有太大的驚喜。

首先,紀錄片影片受眾面很窄。

與普通電影的虛構相比,記錄電影展現的是真人真事。所以不是特定群體很少有人去關注。像去年展現慰安婦生存現狀的紀錄電影《二十二》上映前,導演郭柯就小心翼翼的提出“排片率1%,票房能達到600萬元”的目標。不過在電影上映10天后,排片率從第一天的1%達到了11.2%,票房也飆升到了1.5億,成了國內首部票房過億元的紀錄電影。當然,《二十二》上映時,正趕上抗戰勝利72週年,趕上了一個好時機,這可能是影片後續繼續升溫發酵的一個關鍵因素。

當然,郭柯在《二十二》之前,還曾導演過另一部同樣反映慰安婦的電影《三十二》,還曾獲得過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紀錄片和濱海國際微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項兩項大獎。專業功底是擺在那裡的。

其次,《您一定不要錯過》是一部反映內蒙古電影發展史的影片,與崔永元的專業似乎不搭。

都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次老崔雖然邀請了內蒙古的老牌導演麥麗絲,自己只是擔任編劇和講述者,但仍給人一種不務正業的感覺。

這部電影,更多是老崔情懷的一種體現。老崔有個自己的私人電影博物館——“電影傳奇館”,前幾年開始免費對外開放,裡面有不少中國電影的珍貴藏品。從這個館的建立到開放,裡面凝聚了不少崔永元的心血,也不難看出他對老電影的喜愛。

再次,《您一定不要錯過》排片太少。

《您一定不要錯過》,排片率在一些城市是0.5%,並且除了一些大中城市外,許多三、四線城市連進線的機會都沒有,這無疑對目前低迷的排片雪上加霜。

當然,票房低迷並不能否定一部電影的成功,《您一定不要錯過》裡面展現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和歷史老照片,對熱愛電影的人來講非常珍貴。老崔和他的團隊整合收集了八年,當年接受訪問的老人,到今天電影上映時已經有很多都不在人世了。

《您一定不要錯過》如果改成網絡播放,可能受到了關注度會更多。畢竟在今天資本市場橫行的今天,記錄文獻片在票房方面無異於以卵擊石。


八卦氣象臺

照目前的局勢來看,小崔的這部電影是完全沒有可能逆襲了。因為《我不是藥神》的熱度讓這個暑期檔的其他影片基本涼涼。

《您一定不要錯過》是由崔永元編導、麥麗絲執導的一部文獻紀錄片。這部影片的定位就註定了它不能在票房上取得什麼成績,因為紀錄片本就不是影院的主流類型,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是圖什麼?當然是尋找開心、刺激、感懷等各種情緒,而紀錄片帶給我們只有乏味、無聊。



前段時間因為小崔爆料的一些事,得到了人民廣泛關注,並且輿論導向基本都站在小崔這邊。這個時候小崔的電影就蹭了此次事件的熱度,很多支持小崔的朋友在網上發表意見:

一定要去支持小崔;

小崔做為守護人民正義的戰士,他的作品必須支持;

小崔從來不捕風捉影,他的電影一定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應該支持他。(意近)

有了這些言論,網上頓時跟風不斷,甚至營造出了《您一定不要錯過》會得到暑期檔票房冠軍的假象。可是紀錄片畢竟是紀錄片,誰會花錢去電影院看這種催人入眠的電影呢?所以這部電影上映三天,票房僅僅只有210萬人民幣。在有些城市的排片率只有0.5%,可見它的戰況有多慘烈。


其次,去影院支持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吐槽,這部電影實在是不堪入目,第一次做電影的小崔在這方面明顯有些稚嫩,鏡頭的剪切毫無邏輯,讓人根本看不懂他想要講什麼。可能小崔確實想通過大熒幕表達什麼,但電影真不是他的門路。我倒覺得,他可以通過出書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達到自己的目的。

最後,有《我不是藥神》這尊大佛豎在面前,其他影片在這個七月檔沒有了什麼爭霸的希望。就連《動物世界》也已顯得有些乏力。七月檔還有《西虹市首富》、《邪不壓正》、《一出好戲》等備受關注的影片,《您一定不要錯過》如何能殺出重圍呢?基本不可能了!

評影視,侃娛樂。阿蘇與你共同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快樂,喜歡的點個關注相互交流


阿蘇侃娛樂



西門觀點:不知道題主是替崔永元擔憂,還是有意損他。上映三天了,才區區200萬,拿什麼逆襲啊?

這幾天,很多人開始著急了,三天了,票房還是不緊不慢的,滿打滿算才區區200萬,總說肯定會逆襲,可希望渺茫啊。

他們都把票房太低的原因歸咎於拍片太少。當然,這也是事實,但為什麼拍片少呢?他們又說是崔永元得罪了影院老闆。

你覺得可能嗎?對影院老闆來說,誰拍的片好看,能賺錢,就多排誰的片。明知你拍的片沒人看,他們會虧本幹嗎?



你說崔永元不可能得罪影院老闆,於是,他們又說影院老闆都是見錢眼開,金錢至上。如果你是影院老闆,你會做虧本買賣嗎?如何排片是他們的權利,除非是政治任務,廣電總局要求他們必須多排。

你說崔永元的電影票房肯定不會高,他們會說,崔永元拍片不是為了賺錢。的確,拍紀錄片一般賺不了錢,但拍片人還是想賺錢。

如果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宣傳和保留傳統文化,那就不必到影院上映啊,完全可以放到網上讓大家免費觀看或者稍微收一點費,不就達到目的了嗎?至於讓崔永元的粉絲們到處購票真是要跑幾十裡甚至上百里去看一個紀錄片嗎?實在想不通。

即便是崔永元的忠實粉絲們,難道真的相信這個名字和內容毫無關係的地方電影發展史的記錄片票房能逆襲啊?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敬邀!票房?!票房?!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興起的票房?早在60、70、80年代的電影,沒有票房這一說,差不多每一部電影都成為了經典,票房蹭出的熱度能熱幾時?…?!

剛才聽網友說崔永元執編的電影《您一定不要錯過》,是一部大型紀錄片,意義非常深刻,是一部正能量的電影,看的人少的可憐,這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提起崔永元,是我們大家喜歡的一位媒體工作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正能量,他的這部電影也一定是傳播滿滿的正能量,可是聽說是,人看的很少!😭😭!…!



什麼票房逆襲,請不要說這麼沒有水平的話,正能量的電影,一開始也沒有跟誰爭高低!華眾取寵的東西,定不會走遠。慢慢的就會被遺忘,正能量好的電影一定會留在我們的心裡,崔永元!你是好樣兒的!永遠支持你!給你點贊!👍👍🌹!謝題主!


轉運中的幸福

一個上座率不到20%的電影憑什麼逆襲?

各位崔粉如果真想要這部電影逆襲,先自掏腰包把上座率提高再說吧。

總說排片率不高,這上座率總怪不到影業公司了,沒人看、不叫座,你要非說這不是爛片,還奢望逆襲,那就太自欺欺人了。


南嶽第七十二峰

謝謝朋友的邀請:巜您一定不要錯過》定位是文獻紀錄片,內容是反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的歷史經歷,是屬於小眾化冷門的電影,去看的人不多。

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以年輕人為主,崔永元這部電影,內容比較偏,吸引不了年輕人,上座率很低。

電影院不是慈善機構,還要講賺錢的,沒有人看的電影,影片排期的時間必然會短,對這部電影的票房價值我是持悲觀的態度。如果是奢望逆襲,有點自欺欺人了。


用戶64077389477

這部電影是一部正能量的電影,反映了內蒙古電影的發展史,電影採用紀實手法,用記錄片的形式,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內蒙古電影人追夢過程,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民族電影的發展壯大。電影場面宏大,場景唯美,有些鏡頭震撼心靈,不失是一部好的教育片,建議家長帶孩子看看。


雪山上的青青草

現在的電影市場幾乎是小青年們包了,那些小青年可以說已經被娛樂圈毒害了,眼裡只有錢啊、物質享受啊,哪有什麼價值觀哦!雖然我們希望能夠逆襲,估計有點不盡人意,如果能爭取到一部分青少年的話,應該可以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