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報頭版頭條點讚常山「一戶多宅」整治

衢州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常山“一户多宅”整治

7月3日,《衢州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黃塘村“一戶多宅”整治後的生機和活力:村莊像被“洗”過般美麗清爽》一文,點贊常山“一戶多宅”整治力度大、成效顯。

衢州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常山“一户多宅”整治

7月2日上午,記者來到常山縣新昌鄉黃塘村,登上半山腰的觀景臺,就能感受到這個小山村不一般的生機和活力:幢幢農民小高樓依山而建,白牆彩瓦、鱗次櫛比;小木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錯落有致;滑草場、遊步道、油茶主題公園、非遺文化展示館、漂流等體驗性項目基地有機分佈,讓人放鬆心情、放飛心靈。

“我們看了閩浙贛很多地方,還是覺得黃塘綜合條件最好!”走訪間,偶遇來自金華的兩位投資商,他們對來黃塘投資康養產業充滿了興趣。

衢州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常山“一户多宅”整治

客商的垂青,遊客的青睞。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我們抓住了‘一戶多宅’整治這個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有了這個‘原始積累’,才談得上美麗鄉村建設,才有希望發展旅遊產業。”黃塘村村支書廖紅俊深有感觸地說。

黃塘村是個只有900多人口的小山村。2013年前,這個村還是遠近聞名的後進村,僅露天旱廁就有320多個,老百姓建房有“建新不拆舊”的陋習,新房舊宅夾雜,村莊毫無美感,每月鄉政府張榜公佈全鄉村莊環境評比,黃塘村不是排在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

2013年,黃塘村借“三改一拆”行動之機,同步開展“一戶多宅”的整治工作,啟動點就瞄準了旱廁。“別看小小一個旱廁,要說通老百姓拆除,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廖紅俊坦言,“幹部帶頭+公平公正”是“一戶多宅”整治順利推進的法寶。其中,黨建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作為“一把手”統籌全局,其他5位村班子分片包乾,村兩委幹部帶頭拆、村黨員接著拆、群眾跟著拆。在黨建的統領下,不少旁觀者最後都變成了參與者、踐行者,工作勢如破竹,房子越拆越順。

衢州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常山“一户多宅”整治

2015年,嚐到了甜頭的黃塘村又借力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集中連片拆除“一戶多宅”,共拆除房屋280多處,整出土地指標達81畝。今年,乘著全市開展“一戶多宅”集中整治的東風,該村又對“一戶多宅”開展清零行動,無條件拆除兩戶“一戶多宅”,收儲合法“一戶多宅”8戶。剩餘5幢具有保留價值的住宅,目前正在研究考慮開發高端民宿。

“一夜之間,彷彿給村莊清洗了一遍,村民都覺得精神起來了,‘破爛黃塘’一去不復返了。”在6月27日召開的全市農房整治工作“一戶多宅”現場推進會上,廖紅俊作為唯一村級典型發言。新昌鄉黨委書記魏斌介紹,黃塘村的“一戶多宅”整治是黨建+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他用了“三個迅速改變”總結“一戶多宅”整治後的變化:髒亂差的環境迅速改變、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來源模式迅速改變、城裡人對農村的印象迅速改變。

衢州日报头版头条点赞常山“一户多宅”整治

在觀景臺建設工地,幾位村民正在頂著烈日干活,在家門口打工,讓他們在管好油茶之餘,多了一份收入。他們勞作的身後,是清清爽爽的村子,是漂漂亮亮的房子,是美美觀觀的院子。去年,在外務工經商的29戶村民,看到村莊環境越來越好,紛紛向村裡提出回村建房的請求。迴歸鄉村、找回鄉愁,是這些在外遊子魂牽夢縈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