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前言

浮槎山曾以佛教聖地,被稱為“北九華”,又以合、巢泉水享譽天下。合、巢泉位於山腰龍王廟。當年李端願為官廬州,取合、巢泉水贈與歐陽修,歐陽修為之撰寫《浮槎山水記》,譽浮槎山的泉水為“天下第七”。於是,浮槎山名聲愈發響亮。說實話,這個得感謝肇始者李端願——濟公活佛的高祖父。

——聊國雲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一、李端願

濟公的高祖李端願,字公謹,李遵勖子,李端懿弟。以穆獻公主恩,七歲授如京副使,四遷為恩州團練使。累進邢州觀察使、鎮東軍留後,知襄、郢二州。……移廬州,富弼謂曰:“肥上之政何以減於襄陽?”端願曰:“初官喜事,飾廚傳以於名,則譽者至;更事既久,知抑豪強、制猾吏,故毀隨之。”弼深然其言。

李端願喜歡結交賢達名士,因他與歐陽修之間的一壺清泉往來,遂成就了浮槎山的一段佳話——

二、浮槎山 水記

歐陽修

浮槎山,在慎縣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於浮圖、老子之徒荒怪誕幻之說。其上有泉,自前世論水者皆弗道。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餘嘗讀《茶經》,愛陸羽善言水。後得張又新《水記》,載劉伯芻、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為得之於羽,然以《茶經》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險譎之士,其言難信,頗疑非羽之說。及得浮槎山水,然後益以羽為知水者。浮槎與龍池山,皆在廬州界中,較其水味,不及浮槎遠甚。而又新所記,以龍池為第十,浮槎之水,棄而不錄,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則不然,其論曰:“山水上,江次之,井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雖簡,而於論水盡矣。

浮槎之水,發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鎮東軍留後出守廬州,因遊金陵,登蔣山,飲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愛,蓋羽所謂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飲之而甘,乃考圖記,問於故老,得其事蹟,因以其水遺餘於京師。餘報之曰:李侯可謂賢矣。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夫窮天下之物無不得其欲者,富貴者之樂也。至於蔭長松,藉豐草,聽山流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者之樂也。而山林之士視天下之樂,不一動其心。或有欲於心,顧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獲樂於斯。彼富貴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樂爾。惟富貴者而不可得兼,然後貧賤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兩得,亦其理與勢之然歟。今李侯生長富貴,厭於耳目,又知山林之樂,至於攀緣上下,幽隱窮絕,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於物者可謂多矣。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李侯折節好學,喜交賢士,敏於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見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貴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餘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發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廬陵歐陽修記。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三、濟公家世

濟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為"活佛"。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他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淨慈寺志》、《台山梵響》中。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永寧村,在古城天台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李氏家族因歷世仕宦,是天台的望族,所以濟公自稱"幼生宦室"。濟公的師侄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說他是"天台臨海都尉李和文遠孫"。其世系為:李崇炬-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願、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緣。濟公的父親李茂春,祖父李涓,曾祖父李評,高祖父李端願,天祖父李遵勖,烈祖李繼昌,七世太祖父李崇炬。

濟公高祖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恆妹萬壽公主,而加"遵"字為"遵勖",字公武,逝世後諡號和文。

濟公活佛的高祖李端願“發現”了巢湖浮槎山的泉水

李氏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為將門;二是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歷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台,隱居於赤城山南麓、天台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唸佛,為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