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導致了現在人們對專家的不信任?

某日雨

固然是有一些偽專家自己能力的問題,但是無良媒體造勢、胡亂報道和吃瓜群眾胡亂跟風、無故開噴也是推波助瀾的兇手。

其實很多事情專家說的沒有錯,前因後果、問題所在說的很清楚,但是有的媒體嫌專家說的不夠勁爆、不能吸引眼球,所以故意把標題取的非常極端。前幾天人民日報猛批的“標題黨”就是這麼回事。甚至於有的文章本身就是斷章取義、春秋筆法。

然後吃瓜群眾很多是不看文章的,或者看了文章也不能夠理解其中的邏輯關係,甚至於更多時候有些人是不需要邏輯、不需要道理的,他們需要的就是宣洩,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罵人、開噴就是了。這種人的心態就是“專家也不過如此,我才是天下第一”。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良媒體+吃瓜群眾=專家都是磚家,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事實上,我也吃過這樣的虧,深深知道有些人的險惡用心。

原來我在悟空問答裡,就中興被制裁的事件寫過一篇回答,前後邏輯是這樣的:中美之間現在有貿易摩擦,情勢非常緊張,這個時候所有的中國公司應該慎言慎行,千萬不要讓美國抓到把柄,但是中興因為自己的過失,不僅不思悔改,還屢錯屢犯,讓美國最終有機可乘,實在是不應該。

然後這篇問答就被某別有用心之人截圖下來了,經過春秋筆法、移花接木、斷章取義,最後就成了一篇證明我是漢奸的文章。尤其是中間我做了一個比喻,說的日本七七事變之前就差個藉口侵略中國,中國軍隊沒給他們把柄,他們才不得不找士兵失蹤的藉口炮轟宛平城,留下千古笑柄。現在中興的行為無疑就是害怕對方沒借口,直接去綁了個日本兵回營,給對方製造把柄,最後反而讓我們自己不佔理。

其實這個比喻非常簡單明瞭,中興在整個事件上的亂作為也說得很清楚,但是就是這個比喻讓對方截圖下來了,最後得出來個結論:你居然支持日本侵略中國!

整個事情我都是莫名其妙的,也不知道是對方真的智障,還是故意如此,我這一番肺腑之言居然也就變成了賣國言論,底下不乏“磚家”、“精神日本人”的討伐之聲,說實話,這個時候我滿腦子就是四個字:“烏合之眾”。我這才算知道,專家之名是怎麼壞的。

前幾天我在坐地鐵的時候看到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大叔在刷今日頭條,而且是真的在“刷”,也就是看個題目,直接一拖到底、偶爾做一下停留,然後就在評論區開罵,短短几分鐘就洋洋灑灑評論了七八條,因為大叔的字體調的很大,所以我偶爾能夠看到他評論的話裡面滿是國罵——其實今日頭條很多評論就是這樣寫出來的,你說無奈不無奈?

所以說,各個領域的專家謹言慎行固然是一方面,但是無良媒體不該管管嗎?那些標題黨不該受到懲罰嗎?那些跟在標題黨後面不看文章就在評論區開噴的人不該自己反省反省嗎?


SilentTurbine

從不敢自詡“專家”,但在網絡空間內,在對公共問題發聲的時候,屢被以“專家”、“磚家”的名義批判。在很多人那裡,專家和知識分子是被混同使用並對待的。因此,這裡我也從知識分子、專家等層面來談一下這個問題。

1. 教育普及尤其是大學普及,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型。這帶來了幾個變化:第一、少部分人的知識壟斷地位被打破;第二、智識精英與大眾之間的知識鴻溝不斷縮小;第三、智識精英與平民大眾之間的地位界限不再像以往那樣截然分明。距離產生美,智識結構嚴重不對等的年代,少部分精英是高高在上的一個存在,是被平民大眾仰視的一個群體。知識教育日趨平等化的時代,也是少部分精英不斷被拉下神壇、被“去魅”的一個時代。

2.互聯網經濟所帶來的話語權力的轉移。前互聯網時代,社會是一個正三角形權力架構。少數精英(政治、文化、經濟精英)制定規則,引領社會風潮。三角形底端-龐大的社會中底層要進入頂端,要服從這些少數人制定並竭力推廣的規則,這無形中也穩固並加強了這些少數精英的地位和影響力。但是互聯網時代不同,社會在互聯網空間中變成了一個倒三角形權力架構,原先龐大沉默的平民大眾成了權力主體。平民大眾擁有了超越於少數精英的影響力。網絡空間內的遊戲規則變為“人民群眾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決定力量”。“得屌絲者得天下”。面對這麼一個新世界,很多秉持傳統規則的少數精英難免水土不服,言行舉止動輒得咎,屢遭“拍磚”。比如:很多專家的理性遭遇網民大眾的非理性和情緒化,就很容易被汙名化,妖魔化。專家的言論一旦有悖大眾常識和理念,也很容易被拍磚,從而導致信任危機。

3.專家作為“知識精英”的更高階,隊伍的魚龍混雜,“專家”這個詞的濫用,以及和互聯網經濟相結合催生的種種現象怪胎也拉低了專家的檔次。首先,依據我的親身觀察,很多號稱專家的人根本“名不副實”,好多都是個人秀和炒作出來的怪胎。他們好多人其實好多年知識已經完全不更新,因為他們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頻頻走秀和個人曝光上了,而常年四處兜售的也就是其特定階段前所積累的那點文化資本。其次,“專家”的濫用。專家作為一個領域內的智識佼佼者,這個詞只有很少的人能配得上,但現在不管虛假廣告,還是大小會議,還是傳銷詐騙,都拉來不少“真假難辨”的專家站臺。這是一個專家滿天飛的時代,這個詞的濫用也嚴重拉低了它應有的含金量,並影響到了專家群體的被整體拉低。最後,在現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很多浮出水面的專家,其公共場合的言行舉止越來越向“網紅”模式靠攏,為了出名以撈取更大的經濟資本和政治資本,各類專家的各種無底線站臺和兜售,也間接導致了大眾對這個群體的“信任危機”。

4.不同立場和派別之間“專家”的相互傾軋和相互汙名化也拉低了知識分子、連帶專家的形象。在中國,基於不同立場、不同派別的專家之間的相互拍磚、相互揭醜、相互傾軋、相互拆臺也是“專家形象”指數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中國左派右派知識分子關於“公知、美分黨、五毛黨、漢奸”等的互相攻訐。

5.網絡中盛行的“反智主義”潮流。無知者無畏,矛頭自然就容易指向“有知者”。

6.近些年來,知識群體隊伍中學術造假、學術抄襲、學術貪汙等現象屢被報道,也拉低了這個群體的公信力指數。

互聯網年代無神話,專家的隕落,其實只是互聯網年代的冰山一角而已。任何一個在前網絡社會被“賦魅”、“聖化和神化”的群體和個體,很多都難以逃脫“跌下神壇”之命運,這是網絡民主化和平等化的必然結果。


孫衛華

其他回答論述的角度都很全面,我的回答想補充一個角度:

某些無良廣告商甚至是無良媒體,徹底損害了專家的學術嚴肅性和權威性。

比如我們至今仍能在一些地方電視臺看到的虛假醫藥廣告。這裡面的一些“老專家”對所謂自己的祖傳秘方大吹大擂,似乎沒有他們治不好的病,然而這些所謂專家其實都是一些毫無名氣的小演員,只要廣告商給錢,說讓他們演什麼人就演什麼人,讓他們說什麼荒誕的言論就臉不紅心不跳地大放厥詞。

比如這位銀髮蒼蒼的老奶奶,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劉教授”。

她一會兒是苗家草藥的非物質遺產傳承人:

一會兒是北大教授專治糖尿病的老專家:

還有可能是蒙古草原上蒙藥傳承人老懞醫:

另外還有這位老大爺,他時而是草原上的著名蒙醫烏仁吉:

時而是宮廷御醫的後人雄鳳山:

無論換什麼衣服,人還是這個人,扮演的角色那可就五花八門了。這些無良的藥企和廣告商,拍出來這樣拙劣的欺詐廣告,某些昧著良心的電視臺還真敢播出!害苦了廣大患者!


而他們的那些雷人語錄更是聳人聽聞:

1.吃了我的藥,糖尿病也可以放心飲食,無需禁忌。

2.風溼骨病一點也不難治。

3.吃了我的蒙藥心腦方,已經偏癱的也能正常生活。

......

這些言論讓一些正在正規醫院治療的患者中斷了治療,甚至生活上也不再注意忌口。這些藥坑害苦了廣大患者,讓他們從此不再相信任何專家。

所以這些招搖撞騙的大騙子,也是造成今日專家不被信任的元兇之一。


菲利普醫生

(耳趙問答20180705)“專家”這個詞在網絡上快成貶義詞了,說到底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確實有些所謂的“專家”幹事太不靠譜,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對醫療專業不理解,將良醫當做庸醫。我說說我親身經歷的兩件事,大家自己評判吧。

有個外地的患者通過我的諮詢平臺向我諮詢耳科疾病,我要求其上傳中耳CT,結果他發上來的是一份鼻竇CT片。開始我以為是他搞錯了,結果他去向當地就診的專家求證時對方明確告訴他這就是中耳CT。後來患者無奈,只能到我這裡重新拍了中耳CT。我猜測當時醫生開錯了檢查單,但為了避免患者要求免費重做就“指鹿為馬”,否則不可能分不出CT片上是鼻子還是耳朵。另一件事是一個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他在別家醫院就診時被一名專家開了治療鼻炎的藥物,當時就火冒三丈和人家吵了一架。我檢查完後很無奈的告訴他,前一名醫生的處理方法完全正確。

對於患者來說,面對的醫生不在於有多高的職稱,多大的名氣,關鍵是要有過硬的技術和替患者著想的心。患者一方遇到不理解的診療方案時可以找其它醫生問問,先彆著急否定眼前的醫生。


耳科趙醫生

一直說人們對專家不信任,說到這裡其實大家要仔細回想一下,自己不信任的到底是這些專家,還是幫這些專家傳話的媒體?

在我國,這種事例往往被淹沒在互聯網。但是在歐洲的意大利,卻又這樣一件事,讓“信任專家”這個話題暴露在了陽光之下。

2009年年初,意大利發生了多次小規模的地震。而在4月6日,則發生了里氏6.3級的大地震。震後,幾位地震科學家被起訴“向民眾提供了“不完整、不精確、自相矛盾的信息”,卻沒提供任何應對地震的建議”。

在地震前一週,即3月31日舉行的那次會議,成為科學家們被定罪的關鍵。在這場會議上,科學家們到底說了什麼?據後來受意大利政府邀請對該場地震進行調查的美國地震專家稱,這場會議下的結論沒有任何問題——“沒有理由認為不斷髮生的小震能預示一場大震”——在科學上,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然而,在會議前後的媒體見面會上,委員會中的那位政府官員(一位水力工程師)卻聲稱“本地的地震是‘正常的’,‘沒有危險’,科學界不斷向我保證,這樣的現象是好事,因為連續小地震釋放了地層中的能量。”——在科學上,這句話是不成立的。實際上也沒有一位地震專家向這位官員提供了這樣的說法。然而這個觀點迅速地在鎮上傳播,變成了“震動越多,危險越小”。

看到了嗎?即使是相同一句話,錯誤的解讀會導致更大的傷害。地震學家們說的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傳話的政府工作人員理解錯誤,發佈會上也做出了錯誤的傳達,才會最終導致這麼一場鬧劇。上文中的意大利地震學家在一審被判6年監禁後,提起上訴,二審無罪。

我國的輿論環境並不比意大利好。很多媒體在解讀最新科學研究的時候,往往會刻意誇張結果,以賺到更多眼球。這也就導致,我們的媒體發佈的科學研究,往往是有偏差的,某種程度上甚至是錯誤的。

另一方面,還要考慮語境的不同。對於各路科學家來說,科學研究的語境要求我們嚴謹,不誇張,做更為保守的判斷,但傳播媒介和受眾往往不買賬。比如,一群科學家可以預測某地在下個月發生地震的概率是1/1000,這已經比非地震帶的地震概率高上很多了。但你說我們該怎麼發佈這條信息呢?我們是說,下個月會地震?如此低的地震概率,卻會造成極大的恐慌,帶來的損失也十分巨大。但如果說“不會地震”呢?看似0和1/1000很相近,實則完全不同,到時候一旦地震,之前提到的意大利科學家就是前車之鑑。那說“地震概率1/1000”呢?你們可以想想如果你們聽到這種話會怎麼想吧。

科學家做出一盆白麵饅頭。媒體為了賣得好,決策者為了維持穩定,在上面抹上各種醬料。你吃了饅頭,被醬料給齁著了,醬料不合格食物中毒了,就開始罵饅頭是垃圾,各路專家都是廢物。什麼叫反智?這就叫反智。


IvanZhu

【2017-11-24 中華醫學科普回答】如題,簡單地說,僅僅是對專家不信任嗎?應該是對其他人都不信任吧~當前信任危機的主要原因在於:以私人關係為基礎的人際信任和傳統的道德性的社會信任,已經不能滿足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法制性的社會信任還沒有有效地建立起來。

首先,傳統的人際信任主要存在於長期的、穩定的、利益沒有完全分化的熟人關係之中。在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人際關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跟陌生人交往的機會越來越多,這種交往常常是臨時的、變化的,而且雙方的利益關係可能是競爭性的。在熟人關係中,交往的動機和方式也不同於過去。因此,傳統社會中那種強調個人義務,忽視個人權利的信任發展模式已經不適用於今天的人際關係。但是,對於在新型的人際關係中如何建立人際信任,人們還缺乏準備,社會輿論也缺乏切實可行的引導,因此不少人難免誤入歧途。一些人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加強了防人之心;一些人覺得既然“先人後己”老吃虧,就乾脆“先己後人”,多了利己之心;還有一些人信奉起“厚黑學”來,滋生了害人之心。

其次,現代社會中靠榜樣示範來建立道德性的社會信任的方式已經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市場經濟的前提是承認社會成員之間個體利益的分化,承認平等交換的正當性,因此,雖然市場經濟不反對無私奉獻的道德行為,但是,它更注重社會公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對等,付出和收穫的平衡。按照這種邏輯,對社會貢獻大的人應該得到更多的報酬和獎賞,而不是做自我犧牲。

再者,以法制為基礎的社會信任還非常缺乏。在現代社會中,僅有道德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健全法制並落實法治,社會才能良性運行,社會信任才能獲得根本性的保證。廣義地說,法治是管理社會的一種方式。一些人將當前的信任危機歸咎為所謂的道德滑坡,這種說法當然不無道理,但是,如果我們有完善的法治,道德滑坡就不可能滑那麼厲害,退一萬步,即使道德水平降到最低點,人們的行為也會因為法治的約束而滑不下來。可以說,法規不健全和法治不落實是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氾濫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假冒偽劣之所以屢禁不止,與我國目前很多行業的標準化水平不高,監督機制不健全有關。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關注“中華醫學科普平臺”頭條號,獲取更多專業原創醫學科普知識,本條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中華醫學科普

大家不是不信任專家,而是不信任“磚家”。

所謂專家,是指在某個領域或某類事物非常精通,或者是有深刻而獨到見解的人。他們或者在某個學術領域,或者在某項技能上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一般來說,專家都有較高的專業技術職務或職稱。如教授、博導、研究員等。

專家通過自己淵博的知識和高深的技能水平,就自己熟悉的領域和精通的事物或現象發表見解,表明態度,能夠為公眾起到解疑釋惑的作用,能促進新思想新觀念的傳播,促進新技術新工藝的普及。有時專家就國家的大政方針進行解讀闡釋,也有利於國家政策的宣傳貫徹與執行。

總之,從理論上講,專家在自己熟悉和精通的領域和範圍內開口發聲,對於公眾,對於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特別是隨著信息傳播科技的飛速發展,專家面對公眾的平臺逐漸增多,各領域的專家的數量也大為增加。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專家群體中,也不乏一些專業技術職務和職稱較高的人,在別人眼中儼然就是專家,他自己也經常擺出一副專家的做派,而實際上卻並不具備實力的“偽專家”。也有一些是出於商業目的,人為地通過商業包裝手段只要出來的專家。這類專家其實也是一種“偽專家”。

這些“偽專家”們,打著專家的旗號和名頭,卻做不了或不做專家們該做的事情,它們用貌似科學實則不科學的東西來誤導公眾謀求利益,或譁眾取寵吸引公眾關注,或以看似高深實則淺薄粗陋的東西來迎合誤導公眾。如眾所周知的醫學“專家劉洪斌,養生“專家”張悟本,太極“大師”閆芳。等等。

這些偽專家,也許能蒙人於一時,但卻不可能永遠將公眾矇蔽下去。因為公眾的認知水平和鑑別能力在逐漸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這些“專家”們“不經意”的疏漏,其偽專家的本質自然會暴露無疑。人們對這些偽專家們深惡痛絕,稱它們為“磚家”。

正是這些“磚家”的存在和氾濫,才導致了人們對整個專家群體的質疑和不信任。其實,人們並不是不需要專家,而是非常需要。但人們需要的是真材實料的,仗義執言的,敢於對事實負責,對科學精神負責,對公眾負責的真專家。那些偽專家和真磚家只能對人們形成誤導,對社會發展並無益處。

為了維護專家權威,維護科學的尊嚴,科學界的打假勢在必行。別再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悲劇發生。


醉愛體育

2016年5月2日,韓春雨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題為《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論文。在論文中,韓春雨團隊使用NgAgo-gDNA技術,在哺乳動物細胞基因組上的47個位點進行了100%的基因編輯,效率為21.3%~41.3%。按照韓春雨團隊的實驗結果,該技術效率之高,能媲美已有“基因魔剪”之稱的CRISPR-Cas9,對基因的特定位點進行準確地剔除、添入等。

(論文已經於2017年8月3日宣佈撤稿)

因為韓春雨是石家莊人,在河北科技大學擔任副教授一職,我也是石家莊人,在得知這一消息後一直對此保持關注,及後續的爭議。

《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發表,在學術界是擁有能夠競爭諾貝爾獎的實力的,能夠對基因的特定點位進行準確的剔除、添入,通過對基因的分析,來解決疾病的困擾。論文一發出之後,引發國外和國內學術界震驚,一時間全世界都知道了河北石家莊有個“韓春雨”!

質疑從論文發表當月就開始了(注:2016年5月2日發表,最早開始質疑是5月26日),隨後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質疑“韓春雨團隊使用NgAgo-gDNA技術公佈的數據”,不少實驗室在採購大量器材後,依照論文中描述步驟,是不能實現重複實驗結果的,換句話說,這次實驗可能存在造假情況。

2016年7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仇子龍在自己的微博認證賬號“求導”上發文,表示實驗室仍在重複韓春雨的實驗,優化各種條件,目前的實驗結果距離韓春雨論文中的結果“相差甚遠”,並呼籲韓春雨提供“可重複NBT發表文章的NgAgo,或者優化的Ngago2.0,smart版本等等”。

2016年7月21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蓋坦·布爾焦(Gaetan Burgio)在推特上發佈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2016年7月30日,西班牙高等科學委員會(CSIC)下設的國立生物技術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Biotecnologia)的科學家路易斯·蒙特柳(Lluis Montoliu)發表博文稱,他已經停止了所有關於NgAgo的項目,同時“建議所有想做這件事人不要再浪費資源”。

事件演變高峰是2016年11月16日,國內外20位生物學家聯名在國際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上發表學術通訊《關於NgAgo的疑問》,質疑韓春雨團隊該論文的可重複性。20位學者在各自的實驗室進行了重複實驗,但在不同細胞系和生物中無法檢測到NgAgo技術所產生的基因編輯現象。

持續到2017年8月3日,整場事件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稿結果,這也等同於承認,這篇論文數據有問題(研究性成果需要得到驗證才能被認可)。

下面我們看一下,從論文發表後,韓春雨教授累計所獲榮譽統計:

  1. 2016年7月7日,河北科技大學擬推薦韓春雨為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候選人。

  2. 2016年7月13日,韓春雨當選為河北省科協副主席。
  3. 2016年8月9日,河北省發改委批覆了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工程項目。項目總建築面積2.52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2.24億元,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性資金安排。
  4. 2016年8月19日,韓春雨等十位教師獲“美麗河北 最美教師”稱號。
  5. 2016年9月30日,河北科技大學推薦韓春雨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6. 2016年9月3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完善與應用探究”項目獲批100萬科學基金,自2017年1月開始,為期兩年。


造假成本太低,收益太高!


金桔財富

說個真實的事:鐵路某機務段,一臺內燃機車發生故障,停在外線的折返車間等待處理!段總工帶領技術科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專職多人趕赴現場,七嘴八舌,折騰了兩天沒找到原因,可能實在看不下去眼了,一個工人對車間主任說,要不讓領導找找段上檢修車間的那個誰誰誰吧?領導也沒招了,死馬當活馬醫吧!就打電話專車把那個誰誰誰接到現場,啟動機車,那個誰誰誰繞著車轉了三圈,說,那個地方線頭鬆了、那個地方螺栓鬆了!處理好了就沒事了!那個誰誰誰,掉頭走了!最後,果不其然!呵呵,吃果果的打臉!這就是所謂的磚家?!


狍子角

專家等於磚家,其他的不說,就現在專家提出的禁燒桔幹,我作為一個普通農民說說自己的看法。禁燒桔幹好處,專家說減少空氣汙染。看起來是對的。但說說其壞處。1減少作物收成。最近幾年,由於禁燒桔幹,造成土壤過度鬆軟,油菜倒伏大面積出現,很多出現絕收。2農藥殘留。各種害蟲大面積出現,高發,多發嚴重。以前只需一次農藥噴灑,現在需要三次甚至四次。不僅提高農民生產成本,爛用農藥也讓農藥汙染了作物,民眾成了直接受害者。由於禁燒桔幹,害蟲繁殖空間充足,環境適宜,不多打農藥根本控制不了蟲害。3蚊蟲氾濫病毒傳播嚴重。以前夏天的傍晚,大家都喜歡出來透透氣,散散步,現在根本不敢出門,所有桔幹泡在水裡,惡臭難聞,而且滋生了大量的蚊蟲,密密麻麻,蚊蟲又是傳播疾病的根源,同樣桔幹泡在水中也大大的汙染了空氣和水質。真是弊大於利。你說現在誰還相信這些狗屁不懂的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