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孝陵(二)

明孝陵的结构布局

建筑布局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有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

第二组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

神道部分

浅谈明孝陵(二)

下马坊

浅谈明孝陵(二)

神烈山碑

浅谈明孝陵(二)

大金门

浅谈明孝陵(二)

神功圣德碑及碑亭

浅谈明孝陵(二)

神道石刻

浅谈明孝陵(二)

棂星门

浅谈明孝陵(二)

御河桥

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主体部分

浅谈明孝陵(二)

文武方门

浅谈明孝陵(二)

碑殿及治隆唐宋碑

浅谈明孝陵(二)

享殿

浅谈明孝陵(二)

方城

浅谈明孝陵(二)

明楼内

浅谈明孝陵(二)

宝顶

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明孝陵之谜

明孝陵选址布局之谜

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跟以往朝代任何一个皇陵的神道笔直大气截然不同,为什么要如此构建?历史上诸多说法,后人伤透脑筋。

浅谈明孝陵(二)

直到近年专家在航拍明孝陵时才发现端倪,原来整个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而为什么要如此呢,据说朱元璋农民出身,睥睨天下,在为明孝陵选址时曾带着精通堪舆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一班开国朝臣,到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

“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分别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勺身”和“勺柄”。看来朱元璋深信“魂归北斗”、“天人合一”,他死后仍想乘“北斗”照看大明江山。

浅谈明孝陵(二)

朱元璋葬地之谜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让人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棺椁。

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做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

随后不久就有被传出朱元璋的真身度藏在城西朝天宫内,之后明清梁超对朱元璋葬于孝陵的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但真想如何,恐怕只有等到挖掘那天才能知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