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浪潮衝擊下,不思進取的企業終將被滾滾洪流所淹沒。廣汽豐田就是這樣一家車企。
今年是廣汽豐田成立14週年。1月3日廣汽豐田宣佈了2017年的銷售業績: 2017年累計售出440,390輛,同比增長0.7%(2017年4~12月),銷量實現穩步增長。同時,依託雷凌、漢蘭達等車型的優異表現提前完成了年初43.5萬輛的銷量目標。不過,超額完成銷售任務的廣汽豐田卻沒能跑贏市場,這張看似漂亮的成績單下亦有隱患,曾在華所向披靡的廣汽豐田如今正經歷種種危機。
備註:圖示廣汽豐田銷量(萬輛)
廣汽豐田三位高管集體辭職懸疑待解
廣汽豐田的危機從何而來?我們先從2017年8月廣汽豐田三位高管集體辭職一事說起。對廣汽豐田來說,2017年註定是不安分的一年。8月7日,廣汽集團在對外發布的《關於董事、監事辭職的公告》中稱:廣汽集團5位高管集體離職。廣汽豐田三位高管馮亞興、袁仲榮、吳松名列其中,三人一起遞交書面《辭職函》,主動辭去董事職務。
據廣汽集團官方稱,本次人事調整是對內部組織框架的一次優化改善。目的是明確責任制度,提高運營質量,提升公司效益。該公告指出,此決定符合《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關規定,職位變更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或監事會的正常工作。另外,廣汽集團對《公司章程》中董事會的設置和構成進行了修訂:董事會成員由15人變更為11名,不再設副董事長。
廣汽豐田三位高管為何主動離職?如此重大的人事變動僅是集團內部的組織框架的優化還是背後有著更深刻的含義?或是在進行哪些業務調整?此公告一出可謂一紙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外界眾說紛紜、猜測不斷。
有消息稱,此次人事調整背後可能關係到與合作伙伴投資超450億元的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部分高管將會去新成立的“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任職。同時也為廣汽集團日後引入的“職業經理人制度”作出鋪墊。不過既然說到“職業經理人制度”,那麼,作為國有汽車企業,引入此制度後有何利弊呢?
從表面上看,引入此制度或許可以改善國企存在已久的低效率狀態,甚至可以看作國企欲進行徹底改變的一大進步,但是長久存在的政治與派系鬥爭帶來的內耗,必然為新制度的落地施行帶來不小的壓力。如果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消息屬實,暫不論職業經理人缺少穩定性,離職頻率較高。他們能否真正放下自身利益,不去在乎自身的羽毛是否豐滿,我們不得而知。畢竟,最早推行此制度的北汽集團已經有一批職業經理人相繼辭職了。
三位高管已遞交辭呈之後廣汽豐田今後的發展方向將會怎樣,下一步的人事任命又會如何?遺憾的是雖然筆者經過多方渠道諮詢,截止發稿前並未找到確切信息。
引入新制度是件好事,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不是所有捷徑都好走。
新車推出速度過緩 廣汽豐田不思進取
另外,從2018年初公佈的銷量數據中也能隱隱看到危機的苗頭。如果說2017年裡廣汽豐田的銷售業績還算平穩,進入2018年後,廣汽豐田的銷售業績就顯得有些黯淡。
(截圖時間為2018年北京車展前夕)
或是受豐田“年輪理論”影響,與多數合資企業相比廣汽豐田在推出新產品方面的速度總是慢了半拍。如今僅有5款在售車型,加上小型SUV車型的缺失,一直靠漢蘭達、凱美瑞、在市場上拼殺。如果說幾年前產品線豐富是豐田的優勢,如今廣汽豐田略為單一的產品線已無法滿足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需求。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廣汽豐田凱美瑞國內B級車市場老大的位置不復存在。
“產能不足”一說 廣汽豐田還能用多久?
根據廣汽豐田在2018年一季度公佈的銷售數據,廣汽豐田2月銷量為22,602輛,與2017年26,024輛相比,下降了13.15%;1~2月銷量同比小幅下滑4.49%。廣汽豐田1~2月產量為62,831輛,與2017年的63,888輛相比下滑1.65%。對比廣汽集團整體銷量,廣汽豐田或因產能不足導致銷量下滑,拖了廣汽集團的後腿。如果廣汽豐田不能儘快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原有的市場份額不久後將被分食。
據瞭解,暢銷車型漢蘭達、凱美瑞均存在供應不足的情況。不少4s店稱店內無現車,購車需要先預定。
漢蘭達“加價提車”遭投訴 或存銷售欺詐?
今年3月份,漢蘭達還因“加價提車”事件被消費者集中投訴,質疑廣汽豐田第三代漢蘭達或涉嫌飢餓營銷。據廣汽豐田經銷商稱,由於其第二生產線需要同時生產暢銷車型凱美瑞和漢蘭達,加上造車工藝複雜故不能按時下線導致產能不足。不過從兩年前開始,廣汽豐田漢蘭達就曾以產能不足為由加價銷售,此說法似乎已經成為廣汽豐田慣用的“梗”,相信不少消費者更是耳熟能詳。
對此有律師表示,4S店要求加價提車存在搭售行為,已經違反了《汽車銷售管理方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維權。
深陷“死亡氣囊門”廣汽豐田多款車型頻繁召回
雖說新產品推出的速度慢了點,但廣汽豐田卻沒有堅持品控為先。“慢豐田”背後問題不斷,多款車型屢被召回。近幾年豐田章男來華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道歉”。
今年以來,包括豐田汽車(中國)、廣汽豐田、天津一汽豐田以及四川一汽豐田汽車在內的車企已經發布過5次召回計劃,涉及缺陷車輛累計超過52萬輛。
今年2月份,受高田氣囊風波持續影響,廣汽豐田召回旗下全新漢蘭達、雷凌、雷凌雙擎等多款車型共計177106輛車。其中2015年5月5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間生產的全新漢蘭達汽車,共計73,084輛;2015年5月4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間生產的雷凌汽車,共計98,218輛;2015年10月11日至2016年2月4日期間生產的雷凌(混合動力版)汽車,共計5,804輛。
據悉,這已不是豐田公司第一次召回事件,自2009年開始,廣汽豐田就開始因各種質量問題陸續召回問題車輛。有數據顯示,2009年11月至今豐田全球召回量增至800萬輛,超過其2009年698萬輛的全球總銷量。“開不壞的豐田車”這句廣為流傳的宣傳語也因為接連發生的召回事件被消費者質疑。
有分析人士稱,“曾經豐田汽車的質量控制方式乃是世界標準,被稱作是‘優雅之道’。但是連續爆發如此大規模的召回事件,在頻頻出現的產品缺陷面前,‘優雅之道’不復存在。” 如此頻繁召回之下還說明豐田品控堪憂。
如今的廣汽豐田正遭遇多起質量問題帶來的信任危機,多年積攢的好口碑或將面臨崩潰。
廣汽豐田的恐慌
眼前的事實證明,一旦偏離了軌道,危險就會如約而至。而豐田章男45度鞠躬道歉亦救不了市場,畢竟資本市場不相信眼淚。
閱讀更多 財經網汽車頻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