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爲何用「對食」指太監與宮女結合?

林道銳

在《漢語大詞典》中,“對食”有三種含義:一是指“面對事物”,二指“共同進餐”,三是“宮女之間或宮女與閹人之間相戀”。在不同的背景下,所指的含義也有所不同。

“對食”一詞最早出現於《漢書》中的《外戚·趙皇后傳》:房與宮對食。元延元年中宮語房曰:“陛下幸宮”。後數月,曉入殿中,見宮腹大,問宮。公曰“御幸有身”。許多書上都把“對食”二字誤解成“道房和曹宮兩人面對面坐在一起吃飯”。

其實,據顏師古引應劭的註釋:“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妬忌也。”此處的“對食”指的應該是曹宮和道房二人是“對食”的親密關係。

關於“對食”的記載,袁枚的《隨園詩話》中也有:“劉龔定例,作狀元者,必先受宮刑。羅履先《南漢宮詞》雲:‘莫怪宮人誇對食,尚衣多半狀元郎’。”說的是,五代時期,南漢皇帝為了避免宮廷出醜,命令狀元郎都必須接受宮刑後才可以委任官職,如此一來,宮女們爭相以狀元郎為“對食”對象,不但不以為諱,還誇耀於人。

宮女對食,從西漢至五代屢禁不絕,到明代就更為興盛了。《明史》中在提到魏忠賢時寫道:“進忠者,魏忠賢故名也。時方結客氏為對食,廷臣多陰附之,其勢漸熾。”此處便記載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對食”私密關係,“對食”二字是宮中流傳下來的隱語,到明朝亡國後,南明桂王的宮中還有此舊習。

然而“對食”二字在所有歷史文獻中,也並不全是指宮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如《後漢書·獨行傳》中寫陸續的事蹟:“續雖見考苦毒,而辭色慷慨,未嘗易容,唯對食悲泣,不能自勝。”其中對著應解釋為“面對著食物”,又如《元史記載》卜天璋的事蹟,寫道“御史對食悲哽”,也是指“對著食物”的意思。

除了“對食”一詞外,還有“菜戶”一詞也是指太監和宮女之間的關係,然而“菜戶”並不是“對食”的別稱。根據《熹宗懿安張皇后外傳》記載:“宮人無子者,各擇內監為侶,謂‘菜戶’。其財物相通如一家,相愛如夫婦。既而妃嬪以下,亦頗有之,雖天子亦不禁止,以其宦者,不之嫌也。”

可見“菜戶”是明朝宮中公然允許的太監娶宮女的行為,“菜戶”原指宮女選中的太監,也可以稱宮女為“菜戶”,宮女嫁給菜戶後成家,如同夫婦,而“對食”一開始指的是宮女之間親密關係,到後來太監與宮女相戀,也稱為“對食”,身子兩個男子之間不正常的行為,也可稱為“對食”。

“對食”或“菜戶”等專用詞或現象,在現在看來或許會覺得新奇和陌生,它是古代宮廷裡特有的畸形婚戀。

感謝讀完文章,本文作者為歷史作家煮酒君。喜歡請點個贊👍


煮酒君談史

對食就是搭夥過日子,面對面的吃飯,後來指宮裡宮女和太監的不正常關係。後宮的宮女眾多,很多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更不要說能得到寵幸的宮女了。例如唐玄宗時期的宮女數量就達到了四萬之多。

但是宮女也有生理需求啊,而太監也並非完全沒有生理需求,甚至有些太監還能長鬍子。例如宋朝時期有個大太監童貫,還能長鬍子,並且身材魁梧,並且還帶兵出征。史書記載:“貫狀魁梧,偉觀視,頤下生須十數,皮骨勁如鐵,不類閹人”。



清代《浪跡叢談》關於太監這方面的需求有所記載:“閹人近女,每喜手撫口齧,緊張移時,至漢即出。蓋欲至此已發洩淨盡。亦不正常也!”

所以太監和宮女之間搭夥過日子,相互照應,相互利用,解決一些生理上的需求。也並非都是太監與宮女,實際上也有宮女和宮女,甚至宮女和后妃。額.....女性和女性這種在古代也被稱為“磨鏡”。


在明朝的《野獲編·內監·對食》關於這些的也有明確的記載:“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其中還指出最早的時候在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武帝時,陳皇后寵衰,使女巫著男子衣冠幘帶,與後寢居,相愛若夫婦。上聞窮治,謂女而男淫,廢后處長門紅。”

而與之相對應的還有菜戶,不過菜戶的關係比較穩定。對食則是臨時性的。太監往往比宮女出宮更方便,所以有些太監為了追求宮女會為宮女採辦一些市場的東西,帶回來,所以有時候會揹著一個菜框,所以叫做菜戶,而關係相對則比較穩定。有時候還以夫妻相稱。


如果有人移情別戀,也可能會因為爭風吃醋而大打出手。魏忠賢和魏朝就曾因為爭奪朱由校的乳母客氏而出手,驚動了正在睡覺的皇帝。朱由校非但沒有生氣,還在他的主持下,讓客氏自己選擇。

最終客氏選擇了魏忠賢,而朱由校也因此驅逐了魏朝。實際上魏朝還對魏忠賢有恩,而且魏忠賢還是第三者插足。但是無奈魏忠賢強壯,據說魏忠賢為了壯陽還吃過人腦。


漁耕樵讀

“對食”一開始並不是特指太監與宮女的組合,宮女與宮女之間、太監與太監之間,也可以搭伴過日子“相對而食”,只要這些組合不會影響皇家血統的純正性。

漢武帝的原皇后陳阿嬌,罹患不孕不育症,終為劉徹不喜,老不上門時間久了,金屋裡藏著的阿嬌實在受不了了,就讓她的宮女扮上男裝,玩一下COSPLAY,同寢一室,同食一席,這皇后與宮女的“對食”行為被漢武帝知道後,直接打入冷宮,到那裡去玩你的遊戲吧!

明代的“對食”現象比較氾濫,主要原因是由於宮女和太監的編制太多,權力相對也大,自朱元璋之後的明朝皇帝也比較放任由之。

一時間,宮廷內對食風氣成為主流現象,對出感覺後,太監往往會與宮女結為“菜戶”,算是有了某種形式的確認。

爭風吃醋的有,大打出手的也有,像明熹宗的奶媽客氏對食對象不僅有魏忠賢,也有一位掌印太監王國臣,兩人在明熹宗面前大打出手;一位吳姓宮女同時與兩位太監搞三角對食,倆太監後來撕破臉,其中一位非常剛烈,乾脆跑出宮不玩了,去當了和尚。

對食不但憑感覺,有時還要互相介紹,介紹成功的“紅娘”也會從中拿到好處;若是沒有對食對象的人,在宮中那屬於絕對沒地位,是為眾人所不齒的異類。

不要懷疑,“對食”可能真的相對而食,為了吃到更好的美食,這對菜戶往往還會僱傭手藝高的低等太監做臨時廚子,煎炸烹炒搞出好幾樣菜,然後兩人再過二人世界。

明代中後期,甚至有很多嬪妃以下的選侍、才人、淑女等也加入了對食大軍,皇帝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時候還拿她們逗咳嗽,問她們的對食對象姓甚名誰。

有個別藝高人膽大的太監,甚至膽敢把魔手伸向了皇后級別的人物。明熹宗的張嫣皇后就曾經碰到過,這位主人公公名叫陳德潤,明熹宗一死,他就著手籌謀張嫣。首先,他買通了張嫣的侍女,讓她在張嫣面前說他的好話,打探張嫣的意思。張嫣自然把侍女一頓臭罵。

按說這樣也就算了,這位陳德潤公公不知道誰給了他勇氣,居然親自跑到張嫣寢宮來表白,面對著這位殘缺的求愛者,張嫣最後也沒太為難他,給他轟到菜園去當真正的“菜戶”去了。


歷來現實

我真的很佩服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有時候簡單的詞語,卻包含了很深層的含義。就比如說“對食”這個詞,字面來看是相對而食的意思,如果用在深宮內苑,則是特指太監和宮女搭夥過夫妻日子。

有人就很奇怪,太監不是連“命根”都沒有嗎,還怎麼過夫妻生活呢?事實上,有,也沒有。為什麼?且聽我細細道來。

據可查詢的關於對食的記載,小編查到的是最早在秦漢時期,事實上可能在商周時期就有了。太監宮女都處在深宮內苑,長期得不到身體和心靈上的需求,人性遲早是要爆發的。但是太監宮女出不去外面,只有內部消化了,於是乎,對食應運而生。

太監之所以會被閹割,就是因為古代帝王為了防止太監禍亂後宮,即使是被閹割之後,太監也是不允許與宮女搞男女關係的。在最初的時候,大約在隋朝之前吧,如果看對眼的兩個太監宮女,他們最多隻敢在一起散散步,面對面吃點東西,再聊聊天,增進一下彼此的感情,以此打發無聊的深宮生活。這是最初級的對食關係,很隱晦,很隱蔽,戀愛深度也不深,而且更多的事精神上的戀愛。不能同床,只能相對吃飯,恰如對食二字。

到了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化,人的思想也比較前衛開放,這對於皇宮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太監宮女所受到的桎梏也沒有那麼深了。這個時候的對食就不單單是相對而食了,太監宮女可以自由戀愛,可以同床共枕,互相慰藉。但是,這些都只能在私底下進行,在明面上,朝廷依然是不允許搞對食的,只不過很多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明朝的時候太監的地位是很高的,有的時候連皇帝都聽他的話。所以在明朝,對食是一個公開化的事情,是皇帝也允許的事情。在宮裡,甚至有專門介紹對食的職業媒婆,真可謂是三百六十行,這行最奇葩啊。明朝搞對食的太監宮宮女,在宮內可以出雙入對,晚上也可以同床共枕。比如說大太監王瑾,他很受明宣宗的恩寵,明宣宗公開將兩個宮女送給他當老婆。

清朝對太監宮女管得很嚴,對食基本很難發生。我所知道的案例是清朝末期的一個叫小德張的太監,因為他很受恩寵,所以他敢公然將一個青樓女子張小仙買來當老婆。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清朝的太監宮女是很被壓抑的,這也是導致清朝後期的幾位皇帝被宮女太監給玩兒壞,都成了斷子絕孫的貨色的原因之一。

那麼也就是說,對食是一種不發生性關係的夫妻關係?大多數時候是的。

要知道,太監也是人,雖然不分泌雄性激素了,但是也有衝動的時候,只不過更多地是在在其他方面尋求刺激。也有極少數的情況是,太監在閹割的時候不徹底,在進入宮廷之後,除了不能讓宮女懷孕,其他的一樣也不落下。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太監搞對食的對象,不一定是宮女,也有可能是低級別的嬪妃,甚至是太后。比如說,秦朝的嫪毐就把秦始皇他媽的肚子搞大了,當然嫪毐是個假太監。

總而言之,凡是人,必有七情六慾,太監也不例外。對食是一種畸形的戀愛關係,是封建社會對人性桎梏的特殊產物。


圍爐煮酒話春秋

“對食”大有深意。什麼是“對食”?面對著面吃飯嘛,搭個夥,一塊吃飯。據說,最早是指女與女結合,後來稱“磨鏡”。



太監身體殘疾,沒有妻子兒女,宮女沒有丈夫。都是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於是搭夥一起吃飯唄。我猜想,最早的時候,“對食”單單是指吃飯,沒有“一起睡覺”的意思。也就是不解決“生理”問題。

後來,才漸漸發展到“睡覺”,彼此扶持,彼此安慰,打發百無聊賴的日子。這種現象在明朝很常見,明初朱元璋還用酷刑處罰,但隨著太監地位提升,絲毫不受影響。



在那時,沒有“對食”對象是可恥的,是會被嘲笑的,喜歡就勇敢追求,跟正常人一樣,可以直接找媒婆撮合。

這裡有個分水嶺,“對食”之外還有一個詞語,稱“菜戶”。“對食”就好比現在的“情人”,“菜戶”好比“夫妻”。前者有較強的臨時性,後者有較強的穩定性。



著名的太監有魏忠賢,他的對食對象是舍氏。還有小德張,有四個老婆,很有錢,很有權,也很有脾氣的傢伙。


非常茴香豆

對食是一種宮廷內製度。顧名思義,對食指的是兩人一同吃飯的意思。對現代人來說,一同吃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無論去哪一個飯店都可能出現和陌生人一同吃飯的場景。儘管已經不是稀罕事,但這種一同吃飯與對食並不相同,也與家人之間的團圓飯不相同。因為,現代社會以前,無論是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中國人,還是基督教徒,能夠共同坐在一桌只能是親人,而不是陌生人。所以做禮拜共餐的基督徒們是兄弟姐妹,而不是陌生人甲乙丙丁。正因為如此,直到如今,我們中國年輕人還是將一個人去飯店吃飯視為孤獨的一種體現。

李蓮英

根據以上的區分,對食是符合中國傳統意義的共餐。對食雙方也就將自己視為對方的家人。之所以取名為對食,而不是家,自然是因為它不同於普通意義上的家庭。對食的雙方與性別沒有關係,所以存在宮女與宮女的對食,也存在宮女與太監的對食。如果是權傾朝野的太監,還可能出現太監與普通女子、官員女兒、妓女的對食。這些女子或是攀附權貴的淫蕩之人,或是政治交易的犧牲品。這幾種對食的類型都是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隊對食進行的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在《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中:“官婢曹曉、道房、張棄,故趙昭儀御者於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宮(曹宮)即曉子女,前屬中宮,為學事史,通《詩》,授皇后。房與宮對食。”這裡指的就是宮女與宮女的對食。到了明朝,沈德符認為陳皇后仿效的就是這種對食,根據就是他的《野獲編·內監·對食》一書中。在該書中有如下記載:“今中貴授室者甚眾,亦有與娼婦交好,因而娶婦者。至於配耦宮人,則無人不然。凡宮人市一菜蔬,博一線帛,無不藉手,而費亦不資。然皆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按宮女配合,起於漢之對食,猶之今菜戶也。武帝時,陳皇后寵衰,使女巫著男子衣冠幘帶,與後寢居,相愛若夫婦。上聞窮治,謂女而男淫,廢后處長門宮。”除此之外,還存在宮女與宦官的對食,清代徐鼐在其《小腆紀傳》中寫道:“常中郭氏名良璞,故閹夏國祥之對食也。”

太監劇照

隨著王朝的消失,太監也許已經成為歷史。但是對食的制度是否會以一種變異的形式繼續存在,比如說陪伴老人吃飯的志願者行為是不是一種對食呢?對於對食這種不得以而為之的行為是不是需要重新審視,這一問題仍有待於進一步討論。

李蓮英與慈禧出行圖

參考文獻:

[1] 王慧明.明留都南京宮廷管理中的外廷諸司[J],故宮學刊,66-83.

[2] 孟森,明史講義[M],中華書局,2009年。

[3]《明史》,中華書局,1974 年。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章亞軍


季我努學社

“對食”大白話解釋就是搭夥過日子,一塊吃飯而已,在宮中的此類現象總不能用大白話,故而用文化詞便是“對食”,泛指宮中的宮女和宮女,宮女和宦官偷著過日子的事兒,今天咱就聊聊為何宮中會有這種現象發生。

對食這詞最早出自於《漢書》之中,在書中有一個詳盡的章節描述了漢成帝的時代的故事,書中雲:“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這個現象說的是宮內宮女之間的磨鏡行為,也就是同性戀,畢竟在幽幽後宮之中,沒有第二個男性,這些宮女無法排解寂寞和生理需求,只能通過同性之間的“愛”來緩解。後來慢慢的發展到宮女和宦官之間也產生了些許的情愫,畢竟宦官本質還是一個男人嘛,於是這宮中隱語到了後期也泛指宦官與宮女之間的行為,據說這個行為到了大明朝已經極為普遍了,據某野史記載,在明萬曆年間,如果後宮的宮女身邊沒有一個對食的宦官為伴,還會被其他宮女們取笑為“棄物”,最神奇的是宮內還有熱心的大齡宮女為此事做媒,極力撮合那些兩情相悅之人。

所謂"宮掖之中,怨曠無聊,解饞止渴,出此下策耳。"這便是活生生的原始人性,對與自己相似的伴侶的渴望,是十分可以理解的。


老豬的碎碎念

對食即吻對方身體的生殖器官。身體命門被割去的年輕男子與身體被皇帝視為禁臠而被牢牢禁錮在宮中的年輕女子們無法履行正常的生理功能,用這種畸形的婚戀行為排譴內心壓力和精神痛苦,真是悲慘之極,用今人眼光視之,真無法想像。這些身心俱受重大損害的青少年為皇帝的私人性慾滿足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封建帝王為一己之私慾,剝奪千萬人之幸福,中國的後宮宮女隊伍之龐大,太監製度之完善發達真乃世所罕有。皇帝既無能力臨幸每一個女子,又佔著那麼多年輕女子的青春年華,要那麼多閹人又有何用?摧殘霸佔那麼多人的身體,即使是太平盛世的明君也是如此,念之讓人心酸。


笑魘如花水含笑

謝謝誠邀!宮裡太監和宮女太多,而且都是少男少女們,對性的需求都比較大,別看太監被閹割了,但是也是需要性的,所以好多太監離開宮裡後都給自己娶上幾房妻子,而宮女們呢,青春年華就到了宮裡,不能嫁人生子,其實想想也挺悲哀,不能做一個正常女子還享有的事情。可是他們是如何‘對食’的,下面請我一一講解。

第一,宮女和太監在私下裡秘密談戀愛,對食的本意是搭夥做飯,所以他們好像是想著一起吃個飯,一起玩一會兒,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感情,然後呢慢慢的就會去談戀愛了,哪怕沒有身體上的接觸,但是在心理上已經得到了滿足。

第二,就是在身體的接觸,雖然太監沒有了下體,但是還有好多可以享受的地方,一些宮女為了使自己的性慾得到滿足,所以選擇晚上和這些太監在一起,他們睡到一起,自然會發生身體的接觸,這樣的生活如同夫妻一樣。在身體上也得到滿足。

總結:人都有七情六慾,我們不能用世俗的眼光看待這件事情,我覺得這很正常,愛情恆久遠,陪伴永流傳!







萬盛文化傳媒

趣味解讀文化,品質成就快樂!我是文化達人北暮無淚!

其實歷史上的對食最早不是指太監和宮女的結合,而是用於宮女和宮女之間的同性戀。

具體是什麼事情呢?就讓北暮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對食——太監和宮女之間的結合

長期處於深宮之中的宮女和太監,因為寂寞而互相安慰。私下裡談戀愛,但是不能同床。只是搭夥吃飯,共同進餐而已。為的就是排遣孤單寂寞!我們把這種行為稱為“對食”或“菜戶”。據說,明朝的一代宦官魏忠賢當年也有此經歷。



對於那些得到皇上恩寵的大宦官不僅可以對食,甚至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收一兩個義子義孫給自己養老送終。雖然古代的太監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還是讓他們去收養孩子的。

只不過,只有那些有權力的宦官能夠光明正大的收養罷了!不然你以為那一句“常威,你還說你不會武功!”是白叫的!

但是明朝時期的對食現象一度被皇帝禁止,按理說太監和宮女結合既可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又能夠更好的讓他們為自己服務。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這只是表面的益處。眾所周知,明朝宦官的權力十分強大,皇帝禁止他們對食,是為了防止宮女和太監們結成勢力,從而左右朝政。皇帝如此做就是為了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

可是這東西明面上禁止,背地裡還是偷偷發生的。就像初高中校園禁止談戀愛一樣,但是背地裡還是有很多人無視校規校紀的!(北暮當年也是其中一員!捂臉)

對食——宮女之間的“磨鏡”行為

對食這一詞語最早出現在漢朝。

《漢書》記載:“官婢曹曉、道房、張棄,故趙昭儀御者於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宮(曹宮)即曉子女,前屬中宮,為學事史,通《詩》,授皇后。房(道房)與宮(曹宮)對食。”

在古代,宮女的命運是非常悲慘的。她們往往一朝入宮就很難再有機會出來。而且接觸到的人除了皇上和他的妃子就只剩太監和宮女了!



那麼長期的後宮生活,往往讓她們的內心非常的空虛和寂寞。而宮女之間的性行為也就時常發生了!

據野史記載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就曾和宮女“對食”。

“巫著男子衣冠幘帶,素與皇后寢居,相愛若夫婦。”“事發,楚服伏辜,皇后廢處長門宮。”

由此看來,古代宮女之間的對食也是人性所至罷了!



放在最後的胡扯

對食現象的發生究其原因還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產物。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殘害。我們應該持有一種寬容的態度去看待這種事情。

你又是怎麼看待古代的對食現象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無淚,喜歡我的回答就點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