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主演新片《我不是藥神》評分高達9.7分,點映票房過億,這部電影好在哪?

約翰遜Magic

電影《我不是藥神》深刻揭露了社會現實,劇情喜中帶淚,讓人覺得人性本善良同時也批判了社會上的高藥價現象,值得一看。

一個遊離在社會底層的落魄小店主,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了一種白血病的天價藥的仿製藥,便和幾個白血病人一起合作賣藥賺了很多錢。


後來擔心出事,他便改行做起了服裝生意,把走私藥渠道賣給了一個騙子。

有一天曾經的病友的老婆來找他,懇求提供之前的天價仿製藥。

等他去看望那個病友的時候,那人已經因為缺乏藥物而死了。

於是他開始重新審視這種自己拿來牟取暴利的藥物。

原來它真的可以救人,自己也可以救人,於是他開始走自我救贖,走上了走私藥物的道路,觸犯了法律。




平價買賣,甚至高價收購低價賣出,騙子來敲詐,也給錢封口,只為了能做下去,他現在已經不怕坐牢了,因為他怕坐牢以後病人就拿不到藥了。

警察調查走私藥的來源,許多病友和騙過他的騙子,全部都合夥起來保護他,不肯交代。


有一個病友為了保護他被車撞死。

最後一刻,他終於被抓了,在被抓的那一刻,他還在試圖掩護來取藥的病友,趕緊把藥取走。

故事結束了,讓我們看到了人性光輝,人性本是善良的,生命至上,與片頭那一句“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剛好呼應。



故事中的主人公完成了一次徹底的自我救贖,同時也帶給我們一種樂觀向上的力量,相信世間有美好。

這部電影很真實感人,讓許多平民百姓從其中看到了自己的縮影。


現在社會上很多藥價格虛高,特別是治療癌症的藥,許多人得了癌症以後,傾家蕩產,最後房子沒有了,車沒有了,欠債一大堆,還是沒有治療好。

看完這部電影,人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高額的救命藥可以納入醫保。

或者是賣正品便宜的救命藥,給普通病人活著的希望。


總之,《我不是藥神》是一部現實主義的電影,值得一看。


R娛記

“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你救不了所有的人。”


賣假藥的張長林對程勇這麼說道。

1

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於警察局長口中的那一句“法不容情”。

作為一個撰稿人,我深知版權的重要性。盜版者沒有經歷原創者在日日夜夜裡付出的艱辛和心血,往往隨手複製粘貼,便把別人的文章剽竊過來,堂而皇之的寫上自己的署名,賺取著平臺給予的廣告費,而諸多平臺所設置的維權通道手續繁雜,使得“抄襲一秒鐘維權十分鐘”的現象頻發,變相縱容抄襲者,真的讓認真寫文字的原創者心寒不已。

以上截圖只是我被抄襲者成百上千次“吸血”經歷中的一次。

版權保護,我們在被電影所觸動的同時,也確實不應該忽略一個事實:天價藥所在的公司確實付出過高昂的研發成本在其中,印度便宜藥公司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在盜取別人的科研成果。


如果不尊重版權,肆意放縱抄襲者,下一次,又有誰願意去付出研發成本呢?或許下一次根本不會有“天價藥”的“存在”,更勿用說“便宜藥”的出生了,因為所有人都學會了去“抄襲”。

何謂情,人命關天。

吃了四年天價藥,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的老婆婆哭求道:“你抓了他,我們都得等死。”

曹斌無言以對;

在黃毛死後,程勇憤怒地揍向了抓他的警察曹斌,質問道:“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罪?”

曹斌無言以對。

確實,在醫藥公司代表在電視上義正言辭地控訴著“無良的假藥”的時候,正是這種五百塊的假藥代替了四萬塊前的天價藥,救活了大批量的白血病患者。


或許,真正無良的不是藥,而是價格。


2

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在於那個一開場就對妻子輕易動粗,結果面對小舅子的武力立刻萎了,欺軟怕硬的慫包,最後能抵住虧本,坐牢,失去兒子的壓力,放棄了優厚的生活,做出了一件不平凡的事兒,成為了英雄。

2000元的進價,500元賣出去。


我想,就是這個微小的1500塊差價。

讓黃毛心甘情願地替程勇背鍋,去死;

讓一度黑了心,賣假藥害人的張長林放棄了減刑的機會,笑著說出了“我不知道”,“賣藥的是我”;

讓被警察帶回去的所有買藥者,面對身陷包庇罪風險的時候,全都選擇了閉口不言。




500元同藥效的盜版藥,正版需要四萬元。

80倍的差價。

瑞士醫藥公司,這個創造出福音,本該扮演救世主的地方,因此成為了所有病人的噩夢。

呂受益在醫院自殺留下了孤兒寡母,黃毛有家不能回最後死於非命,劉思慧夜店犧牲色相來為女兒治病......

導演並沒有把呂受益生命最後的時刻定格成畫面給觀眾看,但他在醫院裡那段久久不停息的慘叫聲,我想才是最殘忍的地方。

3

電影所要探討的內核,應該已經不是法理和情理了,而是“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將2000塊錢的藥500塊賣出去,而有些人卻能夠將500塊的藥賣成四萬塊。”

這兩者的差別,在影片中,全在乎人性和道德的選擇,而道德和人性顯然是脆弱的,尤其是金錢面前。

影片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如果說窮是一種罪的話,那麼窮的尺度應該如何定義?

那些肆無忌憚地用“天價藥”將絕大部分患者都列入了“窮”,“有罪”的行為,需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干涉。需不需要遏制,這才是影片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思考。

(文/星夜行)


我是星夜行

在類型片這個維度上,《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接近《辛德勒名單》的創作,差的地方在於配樂、結尾劇情設計,以及攝影。

同時,二者不可比性擺在眼前。事情本身相差較多,一個是國際性的已經是歷史知識,一個是國內性的曾有過報道然而記得的人不多。攝影的代入感差距最明顯,《辛德勒名單》堪稱精益求精,當時也是膠片拍攝。

《我不是藥神》圍繞救治白血病的稀缺藥物展開情節,刻畫了良心與利益衝突的商人、情與法邊緣徘徊的警察、窮與富對比的現實、專利保護與道德的衡量……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幾度爆笑,也幾度落淚,這之前只有阿米爾汗的印度電影、動畫長片《尋夢環遊記》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十分難得。

《我不是藥神》的優點很明顯,首先是劇本賦予的角色人設,使得觀眾的共鳴被猛烈激發。

看完便知,人間其實有很多種,有的人生活在人間天堂,有的人卻在人間地獄,那一張張白血病人的臉和治療的苦痛,虐了每個人的心。而編劇賦予了男主角、小商人程勇多種側面,粗暴、貪財、好色、膽小、腦子快、同情心、正義感、懺悔心。

男配角黃毛看著像個黑社會,實際上是個江湖義氣很重的兄弟。警察曹斌在內心深處公平大於法律,否則寧可辭職。有趣的劉牧師講原則有愛心,老好人。呂受益是小市民,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甘願犧牲。劉思慧,舞女,苦命的化身。

缺點是反派之一、瑞士白血病特效藥格列寧駐中國代表十分單薄,但另一個反派、賣假藥的張長林簡直光芒四射!

其次,這種背景深厚、反映現實疾苦的作品充滿強烈的戲劇衝突,劇情的發展、反轉能不能讓人信服,要非常過硬。可以說,本片的重要節點在這方面都合格了。特別是重新賣藥的動機,鋪墊得很感人,很細心。

第三、編劇非常突出電影的娛樂性、幽默感,不但是臺詞、情節上的,還有表演上的,徐崢的表現達到了《泰囧》的狀態,一場勸說劉牧師當翻譯的戲,包袱不斷。夜店拍錢、捉弄男領班的橋段也相當意外地好。

第四、各位演員合作精彩,扣人心絃。週一圍的警察是電影開始不久讓我印象最深的,把個給姐姐出頭的火爆警察在大概兩三分鐘的時間裡表達地特別直接,同時十分成功地讓觀眾認定了徐崢是個多麼失敗的老公和爸爸。王硯輝飾演的假藥販子假專家張長林必須是年度最佳男配角,那一副吃人不吐骨頭、害人不償命和還剩最後一點同情心的人格,真是呈現得活靈活現,讓人五體投地。

黃毛、呂受益、劉牧師、劉思慧都各有擔當,前兩位幾乎是猛士的不同定義,黃毛屬於衝在最前面的那種,呂受益是堅強的小草那種。

群眾演員是本片一大組成部分,作為白血病人患者這個群體出現在大銀幕上,很少臺詞。他們統一戴著白口罩的樣子有些瘮人,也十分震撼。其中一位老大媽雖然表演得不算好,但幾句臺詞還是讓人潸然淚下。他們是本片的無名英雄,但如果導演用紀錄片形式處理他們(同期聲、不帶任何表演成分),會讓影片質量更上一層樓。

影片單線敘事,環環相扣,可惜在程勇重新賣藥後出了兩個很讓人失望的情節,直接拉低了全片的評分。這就是對外省賣藥後患者的反應以及程勇被抓後的送別,完全是中國式的煽情,一點不冷靜。配樂是本片另一個明顯弱項。

不管怎麼說,《我不是藥神》都遠超過我的期待,這是現實中國版的《辛德勒名單》,也是近幾年中國最佳電影。文牧野導演相當於阿米爾汗啊!8.5分!


消炎藥兒

近日被《我不是藥神》刷爆朋友圈,“現實、爆哭、慢粒白血病、格列衛”這一類的詞語就先給觀眾帶來不小的衝擊。終於等到電影點映,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電影院。看完之後心情就如同被灌了鉛,沉重的無法平靜,對這部電影導演、演員以及它真實事件裡面的人物表示敬佩。

這麼沉重的話題,卻在國產商業片少有的流暢的敘事節奏、恰到好處的喜劇設置,以及並非刻意煽情的悲傷湧動下,化作了一部讓人先笑後哭的作品。

這不是讓電影對抗世界,而是讓電影成為了現實的一部分,這是國產電影跨越的一大步了。

這部電影說出了中國社會殘酷的現實問題,人一旦生了重病就像吸毒,最後錢沒了,人也走了。但是更多的人是根本沒有錢來治病,最後只能一個人孤獨的等死。

《我不是藥神》是由曾經轟動一時的“陸勇案”真實事件改編。陸勇家住江蘇無錫,是一家針織外貿廠的老闆,本來家境殷實,但在2002年他被確診為慢粒白血病後,一切都變了。

“怎麼從醫院回家的都不記得了,整晚無法入眠,就想著還能有多長時間(活)。”

最開始,他吃的是瑞士製藥公司生產的格列衛,這藥效果特別好,但有一個弊端,太貴!

一盒就要 23500元,只能吃一個月,一年下來就要花幾十萬,可以說是天價了。有一天在新聞上看見一種藥物是印度“格列衛”的仿製藥,一盒才幾千塊錢,所以就嘗試了這種藥,沒想到幾個月後醫院檢查的一切指標都正常,所以將好消息告訴病友。因為很多病友不會英文,也不懂購買藥品的流程。所以自己開始了倒賣印度“格列衛”的仿製藥最後被抓的事件。

但是因為藥效非常好又價格便宜導致很多慢粒白血病的病友都在吃陸勇的倒賣的仿製藥,所以所有病友聯名為陸勇寫請願書求情,最後國家法律也在多方考慮下法外容情,陸勇被無罪釋放。

回到這部劇中,其實它映射的是中國目前現狀。慢粒白血病、癌症或者是任何一種重症病,一盒4萬的天價藥即使是短期內的服用也足以讓一個普通人傾家蕩產。

但是,還有這樣一種藥,它的藥效和4萬塊錢的完全一樣,售價只有3000,然而它是不合法的,是別的國家生產的仿製藥。許多得了病的人只能選擇買這種藥,因為在沒有錢治病的時候它就是唯一的希望。

但是,這種國外的仿製藥就意味著所有代購或銷售這種藥的人是違法的,但許許多多的人需要它來救命,這裡麵包含了太多人性的醜陋和世間的悲憫。

國產片的跨越

沒見過這麼拍電影的,先讓你笑,再讓你哭,最後哭完了,覺得憋屈,憋屈完了,又覺得爽、解氣。

最能讓人五味雜陳的,大概就是現實吧。

而這部電影,是真的把現實,拍出來了。

故事,很簡單。

一切故事,都因藥而起。

電影背景設定在了2002年。

一種白血病患者賴以生存的藥,名為“格列寧”。這是一種專利壟斷的天價藥,曾經國內4萬一瓶,普通人根本吃不起,只能坐著等死。

但印度有一種仿製藥,藥效相同,價格才兩千。這種藥在中國還屬於未經許可的“假藥”,想要吃,得偷偷找代購。

徐崢飾演的前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正遭遇生意失敗,妻離子散,老父親還患上了絕症要動手術。結果王傳君飾演的角色,卻將他帶上了一條“藥神”的不歸路上。

程勇就抱著試試的心態去代購了藥物,卻發現,這裡面有著巨大的商機和市場,因為對於那些買不起救命藥的患者來說——命,就是錢。

在接觸患者的過程中,他意識到了賣的不僅僅是藥,更是這些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所以冒著繼續犯法被抓的風險繼續購買“格列寧”直到那個讓人淚奔的大結局,生命權與法律之間張力,構成了影片中最有力量的部分。就好像片中的一句臺詞一樣: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著,這有罪嗎?


二曲

等了今天,前天晚上終於去把這部9.5評分的零差評電影看了,我沒準備紙巾,看到後面有感觸的地方就讓淚自己留著。



我也看了很多影評,這部現實主義的電影反映出了當前白血病人的現狀以及進口“天價藥”的社會接受程度。

這部電影確實很真,記得裡面有一句臺詞是“誰家沒個病人”,確實,誰家都有病人。當年我外婆也是因為白血病走了,前後不到三個月,臨近兒子新屋入夥的時候走了。當時我以為是外婆年事已高自己放棄治療,後來去研究了一下白血病才發現,幾萬塊一瓶的藥按照當時舅舅家的狀況,確實吃不起。


誰家沒個病人,像我們這種農村的,一不小心得了這種幾乎“治療無望”又買不起藥的病,在醫生說出檢查結果的時候就等於被宣判了死刑,家裡人也偷偷開始準備百歲用品和通知親朋戚友。

我看這部電影流淚了,不是被千人送行程勇,而是被這一個個帶著口罩的病人、被這等死的病嚇到。我害怕,如果我也在其中,可能連5000塊的藥也吃不起。



韓國有很多反映現實的電影,比如《素顏》、《辯護人》、《熔爐》,《熔爐》是一部改變了韓國法律進程的電影,這才是好電影該有的高度。

《我不是藥神》也是這樣,把血淋淋的現實擺在觀眾面前,讓相關部門改變現有的處事態度。今天看到一條新聞,國家醫保局加快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現在已經實現很多進口抗癌藥零關稅,價格已經下降了20%,但要把抗癌藥納入醫保才能讓癌症患者真正吃得起藥。《我不是藥神》能想《熔爐》一樣,反映現實的,推動立法,給10分我也給。



《我不是藥神》的演員也值得給這個分數。敢說不喜歡王家衛的年輕人王傳君許久不見,一出現就是病人呂受益,聽說 他為了這個角色餓了好幾天,特意去醫院觀察,這才有了電影中多次出現橘子的情節。本來是衝著徐崢去得,沒想到重新認識了王傳君。



徐崢在一個媒體訪問中這樣說,他很少碰到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而且他覺得自己能塑造程勇這個角色。確實,他做到了,從一個loser變成了“藥神”,從只求財變成了虧本幫助病人,他都飾演得很成功。黃毛有一幕是踩單車從樓梯上摔下去,別人可能都要用替身,他親自上陣摔了幾十次。



這不是電影的誠意是什麼?

以上。


宅在家幹什麼

我願意獻出很多讚美給《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工整的好片。

它用非常成熟的手法講了一個非常有份量的故事,結構經典,節奏得當。

然而在diss者的語境裡,工整意味著套路。

確實套路。

這部電影從故事脈絡到手法,都無甚令人驚喜之處,眼尖的人能看出,主創團隊師承無數好萊塢大師。

所以觀眾總能猜出劇情發展:程勇(徐崢飾)自私時,你猜得到他之後的蛻變;呂受益(王傳君飾)看向自己老婆孩子時,你猜得到他要尋死;黃毛(章宇飾)剪頭髮買車票後,你猜得到他大概要出意外;程勇走上囚車後,你猜到會有一場送行……

如果你什麼都猜不到,那是閱片量出了問題。

但套路,並沒有妨礙《藥神》成為一部好片。

就像《摔跤吧爸爸》一樣。

工整,但是好。

很多人覺得,《藥神》的優秀,歸功於原型故事本身的力量——說這話的人,大概是忘了國產電影曾以拙劣的手法,糟蹋過多少天然好故事。

故事之上,它的成功,另有訣竅。

1 細節

我曾寫過細節對影視作品的重要性。

《我不是藥神》的動人,正是經過打磨的每一個細節在起作用。

印象最深的兩場戲,一是思慧(譚卓飾)在夜總會看著平時對她呼來喝去的領班跳鋼管舞,她帶頭起鬨,聲嘶力竭喊著“脫!脫!脫”,然後於喧囂中聲音漸低,眼角溼潤,鏡頭最終定格在她複雜的臉上。

一個小小的片段,底層單身媽媽的辛酸與特殊工作的屈辱,已飽滿傳遞給觀眾,無需多言。

另一場是程勇探望進入急變期的呂受益,呂睜開眼睛,看到曾給自己希望又親手掐滅的男人,第一句話是“頭髮剪得蠻精神的”,第二句他說“吃個橘子吧”。

這是很學院派的臺詞寫法,在悲傷快要溢出來的時候,摁住它。這又是對生活最細緻的描摹,你我在這樣的場景下,也往往不知道該說什麼,顧左右而言他。兩句臺詞,既符合呂謹小慎微只想活著的小人物性格,也避免了劇情的狗血化,足夠生活足夠真實,十分動人又十分有力量。

全片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

程勇跟前妻動手,被趕來的前小舅子嚇得縮在牆邊瑟瑟發抖,一個確實很渣、無能又無膽的小市民形象就立住了,人物之後的蛻變才更打動人。

程勇與兒子洗澡、吃飯的小段戲日常又鮮活,給了他為錢鋌而走險的充分動機。

黃毛重新跟隨程勇賣藥後,在碼頭裝小狗鬧程勇,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從出場就是緊繃的,直到這一刻才放下所有防備,真正露出符合年齡的玩心

騙子張長林扮院士被打,來找程勇時就掉了顆牙,到了被警察抓住審訊時,他補上了一顆假牙——劇組細緻得連顆牙都不放過。

正是這些熠熠發光的細節,讓一個傳奇故事,真正長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2 演員

細節構建了角色,而演員的演繹,就是吹向角色的那口仙氣,讓他們徹底活起來。

從開頭給程勇介紹生意、永遠穿著睡衣的旅店老闆,到一字一淚直接戳中曹警官的病人老太太,這片子,沒有一個人在隨便演演。

徐崢好得顯而易見,他讓這個傳奇人物既接地氣,又有底氣

週一圍也演活了一個掙扎的警察角色,同時還帥出新境界

我一直很欣賞的譚卓,再一次貢獻出“如一片葉子長在樹上”般自然的演技

為了跳好只有幾秒鏡頭的鋼管舞,吃了不少苦

非科班出身的她,當年在《hello!樹先生》裡,就曾以這樣自然的演技烙在我心裡。

很多人說她像郝蕾,但除了臉,譚卓和“不瘋魔不成活”的郝蕾,走的是兩條不同的演技路子。

王硯輝第N次用神演技取得“眼熟但認不出”成就。

甘草配角楊新鳴從頭開始學英語,最後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牧師形象

以上諸位,都屬於“我知道會好,果然也特別好”的類型。

帶來驚喜的,是黃毛的扮演者章宇,和呂受益的扮演者王傳君。

章宇的作品不多,最新的除了《藥神》,就是自殺導演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他飾演男主角。

《藥神》裡的黃毛統共沒有幾句臺詞,因髮型遮眼,可動用的表情也很有限。82年出生的章宇卻基本只靠肢體語言,就把20歲黃毛的年齡感、階層感和性格塑造得無比鮮明。

看他本人與角色迥異的氣質

這樣的好演員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一張新鮮面孔迅速抓人眼球”更難的,是顛覆自己在觀眾心中的過往形象,王傳君用兩部電影做到了——《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藥神》。

《羅曼蒂克消亡史》裡,他那個粗俗油滑的馬仔形象令很多人看到結尾字幕出現王傳君,都愣了很久。

而《我不是藥神》中這個戲份吃重的呂受益,在你知道他的扮演者是《愛情公寓》關穀神奇君的前提下,好得令人豎寒毛。

他詮釋的呂受益單薄、佝僂、卑微,看別人很少直視

說話做事都畏畏縮縮,還略帶一點猥瑣。

王傳君在角色上下的功夫是看得見的。除了肉眼可見的減重,和為求病重的死氣兩天兩夜不睡不吃幾近脫相外,他那永不舒展的肢體語言,和說話前先怯懦一笑的習慣,都如靈魂附體般生動精準。

他演活了這個掙扎著想活下去的小人物。你根本無法在呂受益身上,看到一丁點兒過去那個高大帥氣的王傳君。

他曾有那樣的際遇

卻有這樣的決心

還有這樣的能力

當真好演員,當真令人肅然起敬。

3 遺憾

工整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問題,迫於審查的政治正確結局也不是。

如之前微博所說,

最高級的悲劇是所謂無因的悲劇——事件中沒有人做錯,但結果不可避免。

而本片有個天然優秀的故事,本可在完美悲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程勇一開始放棄賣藥沒有錯,上有老下有小,他承受不起鋃鐺入獄的後果。

後來重新賣藥更沒有錯,小人物迸發出的人性光輝,最為迷人。

病人們沒有錯,一切的一切只為活下去。

警察也沒有錯,執法者的職責是遵循法律,若情大於法,社會就亂了套。

政府難道有錯?財力有限,社保要綜合考慮病種,絕症患者的靶向藥是救命藥,可救命藥何止這一類?每種藥背後都是飽受病痛的患者,誰又比誰活該去死呢

那誰有錯?

片子樹了瑞士製藥公司這個大反派,來承受一切道德拷問。

坦白講,有點偷懶。

世界範圍內,只有幾個製藥公司有實力研發有革命意義的新藥——這是因為研發所耗,是難以想象的昂貴。

一款新藥從啟動研發到最終上市,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期間是製藥公司沒有收入的純燒錢。試問若不給予其專利保護,不允許其在藥物問世早期制定高價策略,還有誰願意承擔研發新藥的職責?

把有能力有意願研發新藥的大公司打成“邪惡反派”,踏上一萬隻腳,新藥就能從天上掉下來嗎?

實際上,電影本也有這個空間,把製藥公司的困境展現給觀眾。瑞士公司代表為緩解辦案警察的悲憤情緒,給出幾句既是策略又是實情的臺詞,並不突兀。

我也並不相信,連張長林這樣一個小人物都要賦予複雜性的劇組,會意識不到將製藥公司塑造為純反派的單薄與無力,可它偏偏這樣做了。

也許主創覺得觀眾的憤懣需要一個靶子,無論如何,這種處理,分明落了下乘。

另一個遺憾是後半程越來越剋制不住的煽情。

影片的前半段,是我近年看過的戲裡分寸感之最佳。故事在喜劇氛圍裡展開,讓觀眾在哈哈大笑中生出荒謬感與同理心。呂受益、黃毛、思慧、牧師,作為病人和病人家屬,每人都有大把辛酸故事可講,電影敘事卻極為剋制,大家的困境點到為止,不狗血,有餘味。

但從程勇重操舊業開始,這種剋制感就逐漸消失了。我理解觀眾情緒漸漸積累,需要一個集中爆發的出口,但老太太的哭訴、黃毛的車票與全家福、程勇崩潰的痛哭,和最後病人們目送囚車一一摘掉口罩的致敬,主創彷彿掄著大錘一下重過一下地敲在你心上,你必須得哭!你怎能不哭?

這固然是對觀眾情緒的準確把握,但對於希望影片走向更高境界的我而言,一定要把觀眾弄哭本身,總歸用力過猛,失之雋永,也讓整個悲劇的高級感,失色了幾分。


無論有怎樣的遺憾,我仍要為《藥神》大唱頌歌。

在國產電影大圈熱錢的時代老老實實講故事,在影視劇角色男要龍霸天女要瑪麗蘇的浮誇傾向中仔細描摹底層人物,在無流量不票房的行業風氣裡令每個演員為角色傾盡所有。

然後,它就讓我們落下淚來。


娛樂慄場

昨天我的朋友圈被一部電影刷屏,

只是點映就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它一定是觸動人心的。

正如影片中所言,

誰能保證誰家不生病啊?

剛看完的我也是內心澎湃,

小青蛙儘量壓制自己的內心不劇透,

只談感情不談實質內容。

其中感觸最深的一幕是病人家屬在外面,

病人在裡面痛苦呻吟。

生過病住過院的人都知道,

自己在裡面受的苦,

總是想忍住不叫出聲來,

不想讓家人擔心。

當初《熔爐》在韓國上映,

影響了韓國法律。

因為【熔爐】的上映,一部關於

【性暴力犯罪處罰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

目前已通過韓國國會正式頒佈,

當時的嫌疑人也已被警方逮捕,

【熔爐】讓我們看到一部現實題材影片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熔爐》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有時候一部電影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而在昨天的朋友圈中,

也有看過的朋友評論《我不是藥神》說,

這是一部給人希望的電影!

那麼《熔爐》改變了韓國法律,《我不是藥神》能改變中國嗎?

昨天很多媒體影評人判斷豆瓣評分至少8.5以上,

小青蛙猜測大概7.2分。

給出這個分數是有一定理由的。

先說影片值得看的地方:

一,影片主角有內心成長線路。

從拒絕賣假藥到想依靠假藥大賺一筆再到貼錢賣假藥。

(PS:其實不是真的賣假藥,只是走私的藥,藥是真藥。)

二,故事情節緊湊,沒有尿點。

從頭看到尾,兩個小時的影片一直吸引我看下去。

故事講得很清楚,無論是主線還是暗線連接都沒問題,

不會讓人看不懂一腦子懵逼,看著不累,有笑點也有淚點。

三,確實給人希望,讓人相信其實社會還是有大愛的。

雖然劇中口口聲聲的法大於情,但最後還是法外開恩。

四,男主徐崢的演技太好了!

男主人公掙黑心錢的時候讓我們心裡不禁大罵他;

他自己倒貼錢來給病人買藥的時候,我們心裡又為他鼓掌打call。

再來談談個人對於這部影片的一些想法:

現在網上對這部影片好評如潮,幾乎沒有批評的,

如果接受不了批評的就不要往下滑了,避免引起不適。

一,群演的白血病人稍微有點表演過度。

特別是在被警察抓了之後,一群人都保持沉默,

維持自己最後一條生路,一個大媽跑過去跟警官訴苦,

說話。也可以理解為帶頭說話,但是大媽那番話卻不像是自己說出來的。

有點生硬,像是照著劇本念出來的。

一個大媽應該不會懂得這麼多的溝通技巧,

她不懂得怎麼打動人心,應該只知道說出真相。

她想用這一番話表達出所有意思,

其實太多了,應該讓其他人也幫她說幾句。

二,黃毛小子有點太聰明瞭,就像是大boss。

他的地位在這部影片中對主角影響還是很大的,

男主角甚至在意他是不是看得起他。

三,印度賣批發藥的經銷商也太好溝通了,

中國的賣藥代理商也太容易拿到了。

只靠旁邊的司機朋友說幾句話就拿到了代理商。

這個情節確實經不起推敲。

四,在法庭上沒有一個病人過來替主人公講話。

以前的電影中,是可以有親屬朋友說話和作證的。

法庭最後,男主角說了一句模稜兩可的話,

他說會越來越好的,好想他就是知道了他“犧牲”了以後

關於格列寧醫藥法這塊就可以改革了。

然後三年後他出獄了,果然格列寧就進了醫保。

這算是主人公自己劇透嗎?

五,過度渲染男主人公的良心。

一是在歌舞廳幫助思慧,

讓那個侍應生去跳舞。

回家以後卻太有良心的沒有做不可描述之事。

二是在對待黃毛問題上,

不僅沒有打他,還給了他一份工作。

在大家都賺錢以後,分藥分錢,也算他一份。

這樣良心的老闆哪裡找?

請給我一打!!

後來做了廠子之後,

不忍這一群受苦的病人,

自費去印度冒險賣藥。

後來又貼錢給大家買藥。

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個社會勞模,

雷鋒,好心人。

這部影片先刷了一波好評,

也算是一個裹挾著大眾良心的影片。

畢竟每個人都會生病。

中國藥貴也是人盡皆知。

如果只談電影,不談它包裹的社會問題。

7.2分。

如果加上這層反應的社會問題,

8.5分。

(就像《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其實就影片來說,

很多情節經不起推敲,可是這部現象級電影畢竟是上升到了兩國問題。)

就像王小波教育自己的侄子的那句話,

這部影片真正讓我感覺到了“你受的苦是別人的創作源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我是一隻小青蛙,呱呱呱


小青蛙看電影

《我不是藥神》:這明明是兩部電影

接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其實可以當作兩部獨立的一小時電影來看的,前後的氛圍真的完全不同,完全割裂的前後兩部分;

相信很多人都是跟我一樣,奔著喜劇去看的,我只是刷微博偶然刷到,評價特別高,稍微搜了一下簡介,徐崢+甯浩,這不就是妥妥滴喜劇,正好最近過得不太舒坦,所以果斷買了票,樂呵樂呵;

電影一開場也確實沒有讓人失望,印度風的音樂,印度神油店,戴了三層口罩的呂受益,包括印度走私藥品的胖廚師,處處都是戲劇的氛圍,但是從張長林得知了他的藥品來源渠道之後,一切都變了,勇哥只是希望掙錢養活自己的父親和兒子,他並不想蹲監獄,所以他解散了五人團隊,把藥品渠道賣給了張長林;

接下來可以算是另外一種悲情且悲壯氛圍的電影,也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和精華所在;更多的就不劇透了,大家還是自己去看吧;

這部電影我比較喜歡的一個點是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

就比如說程勇/呂收益/黃毛/劉思慧/劉牧師/曹斌這些底層人物的群像,你看完了就會記住,不像有些電影只是看個熱鬧,什麼也記不住;

這幾個主角一看就是一類人,他們的衣服風格都挺像的,都是我們這些平凡的人的穿著,曹斌的姐姐也就是程勇的前妻以及格列寧正版藥的負責人他們都是西裝革履,一看就是不接地氣的人,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那些人能聚集在一起;

就像張長林後面說的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病是怎麼也治不好的,那就是窮病!我們這些市井小人物的悲歡喜樂追溯源頭就是沒有錢,也是這個故事發生的緣由,因為沒有錢,大家沒有錢買四萬塊一瓶的正版格列寧,所以成就了程勇的發財路;但是錢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有了頭髮的徐崢,骨瘦如柴的病相的王傳君,無奈的警察曹斌,以及沉默寡言的黃毛,每個人都演的很好,我尤其忘不了,在程勇被抓的那一刻,他明明只是為了讓拿藥的人能夠逃走,看著他們拐入拐角才下車的,被壓在地上戴手銬的那一剎那他是輕鬆的,但是下一秒他又看到了那兩個人被警察抓住了,那一刻的掙扎以及眼神裡的絕望太難以忘懷;

演技在線和真實說的就是這部電影裡的演員,他們不是普通人,但是他們演出了普通人的無奈與掙扎,這個社會不就是這樣嗎:有錢無罪,沒錢有罪;

好歹結局是溫情的,更多的大家還是去電影院看吧,真的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喵喵喵77

這是一部很慈悲的電影,沒有之一。

電影裡徐崢代購的藥,logo是個雙掌合十的手勢。這在印度,是基本的禮儀手勢,就跟我們跟人握手一樣。但是到了中國,意味著誠摯的感謝。

這一個手勢,說盡千言萬語。

我們常說佛是聖人,神是仙人,他們都不是人,所以才能做出超大的功德。其實不對。佛就是人,神也是人,也許他們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神就是人,因為他們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們才是神。”

徐崢飾演的角色,電影裡叫程勇,原型叫陸勇,憑著自己的微薄之力,救了上千人。這樣的人不是藥神,誰是?

很感謝《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片子,他讓我們看到希望,看到我們的社會真的一點點在變好,看到我們國內終於有了可以比肩《摔跤吧,爸爸》這樣的現實電影。

從這個意義上講,電影的主創跟電影主角做的事是一樣的。

他們撕開了銀幕,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另外一面。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冬天不只會下雪,上海的冬天是下雨的。原來生了病不光要面對治癒和病死兩條路,還有一條,叫吃不起藥等死。

這比其他的片子強一萬倍,他讓我們笑、哭,甚至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們思考。到最後,他甚至給我們力量,相信這個世界一點點在變好的。不為別的,只為陸勇這樣的人,只為徐崢他們的團隊。

他不是藥神,可這部電影上映之後,他可以創造千千萬萬個藥神,拯救無數生命。這就是他的慈悲所在。


林二走江湖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不加掩飾切入沉重的社會話題,【看病難,藥費貴】,並直面醫藥行業的制度問題,足以引發全民範圍的探討和影響力,掀起全年齡段觀眾的觀影熱潮。

片中的“格列寧”,是一種治療“慢粒性白血病”的特效藥,可以讓大部分的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但只能控制病情,而不能真正治癒,因此患者終身不能停藥。

然而研發該藥的瑞士公司,卻給這種藥定了4萬塊的高昂價格,而在印度,當地藥廠仿製這種藥後出售的價格,僅僅是500元。這就給醫藥販子造就了一個走私仿製藥品、用以牟利的巨大利潤空間。

整個影片中,警方要執法,病人要活命,正版藥商要維護專利版權,醫藥代表要維護公司利益,從他們各自的立場,都絕對有理直氣壯這麼做的理由。那麼,究竟誰之錯?

片中說“印度是窮人的藥盒”,絕症患者託人從印度帶仿製藥,如今也是普遍存在、心照不宣的事實。

可如果我們也和印度那樣直接無視國際藥企的專利權,也大量開發仿製藥,行不行呢?顯然是行不通的。

畢竟每個醫藥企業同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不是為全人類無償做慈善的。資本逐利的天性,在醫藥行業也同樣成立。

如“格列寧”這樣針對一種病症的成功特效藥,目前還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開發費用,目前可都是投入了無底洞中。那些國際最先進的醫藥企業,如果不能通過這少數成功品,來獲得天價利潤,那麼他們還有什麼動力,繼續投入鉅額的研發費用,去努力攻克一個個人類醫學的現有難關?

可對於那些需要“格列寧”維持終身生活的患者來說,吃不起正版藥,他們就會傾家蕩產,甚至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在明知道廉價的印度仿製藥就能達到相同治療效果的時候,他們又怎能甘心?

病魔無情,懷著悲傷遺憾的心情,送走身患絕症的親人,幾乎每個家庭都曾經遇到,或者正在遭遇,而高昂的藥費和治療費用,足以讓一箇中產小康之家瀕臨破產,更是無數人的切身遭遇。

正如片中那位吃了三年高價藥,吃沒了房子,吃垮了全家的老人家,對警官所哀嘆的那樣,“誰家能沒個病人呢?”他們也只是掙扎著、拼命著想要活下去罷了。

在無價的生命面前,連嚴明法律和堅毅的執法者,似乎也變得蒼白了。

男主角說"錢就是命”,而假藥販子對男主角那句“天下只有一種治不好病:窮病”,更將現代社會中金錢對人類關係的物化,赤裸裸地直白表現出來。

窮病,確實是從古到今,任何神醫和神藥,都治不好的病。

比起死亡,這些病人更害怕的是,明知道有特效藥救命,卻因為沒錢不得不等死!

那麼,必須二選一的時候,究竟是專利權和知識產權重要,還是人生而為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重要?

影片最後以字幕形式,給了一個的光明結尾。男主角被輕判,3年後即獲釋,正版“格列寧”被取消關稅,列入醫保,慢粒白血病的患者治癒率,目前提高到85%,今後不用再為了保命而去違法,走私和購買印度仿製藥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節並非是影片虛構,而是現實中已發生的事實。單單瞭解這一點,就足以溫暖每個觀眾心懷了。

而且,整部影片其實沒有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即使是道德指數最低、危害最大的假藥販子,最終同樣也有良心未泯的一面,對男主角講義氣,寧可不要減刑,也不肯把他供出來。病友們更是彼此團結,相互聲援,互相關懷,默默地抗爭。

而男主角更是從一個自私牟利的奸商,在和病人們的朝夕相處後,經歷兩位摯友的犧牲和死別後,精神情操深受感化,最後自己倒貼高昂成本,關閉自己的企業,儘可能將最後一批仿製藥向全國患者去擴散,不再顧忌任何風險,近乎是大愛無疆,至賢至聖了。

所以,這是一部觀影過程中動情落淚,但同時亦充斥著正能量,充滿了光明和希望的作品。

美國有《達拉斯加買傢俱樂部》,韓國有《辯護人》,印度有《摔跤吧爸爸》,中國終於也有了《我不是藥神》,這同樣是一款跨越了國別界限,足以載入電影史冊的作品。單憑此片,監製和主演徐崢、導演文牧野都足以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