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至1976年我国为什么取消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指出:大学还是要办的,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供各地参照执行。《报告》指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两校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因此,计划于1970年下半年开始招生。《报告》还规定了招生条件: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报告》规定的招生办法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分配原则为:学习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原地区工作,也要有一部分根据国家需要统一分配。

1970年至1976年我国为什么取消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1970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署名文章《大家都来关心高校招生》,进一步阐发了以上《报告》所提出的招生设想。文章指出:招生制度的改革是整个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学校这个阵地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首先集中地表现在招生上。文章还说:“过去,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下,高校在招生中,大搞‘分数挂帅’,鼓吹‘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是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工农兵一针见血地说:‘分数线,分数线,工农兵的封锁线。’这次高校招生,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招生工作的全过程,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放手发动群众,实行群众路线,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真正把工农兵和上山下乡以及回乡知识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推选出来。”

1970年至1976年我国为什么取消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1970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介绍江西省教育革命的文章,认为:“旧招生制度是‘高分录取’,‘不分阶级’。‘一张考卷定终身,工人农民莫进门’。这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出题、打分、说了算的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彻底废除。”《人民日报》发表的同济大学“五七”公社的文章还说:“招生工作,是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实质上是一场社会革命。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还是由少数人包办代替?这是招生工作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

可见,所谓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两点:一是停止从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的传统做法,代之以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中招生;二是取消考试制度,以“群众推荐”,“领导审批”为准则。

1970年至1976年我国为什么取消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这种办法招进来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是高中,有的连小学文化程度都不如,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搞“群众推荐”,许多高中生不能直接升大学,被迫中断学业,违背了青少年系统接受现代文化知识的规律和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1970年至1976年我国为什么取消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