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漢語用人民幣,爲延續自己的漢族傳統這一地區的人民與政府對抗

果敢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西臨薩爾溫江(中國叫做怒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和貴概鎮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改名芒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國境線約250公里。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說漢語用人民幣,為延續自己的漢族傳統這一地區的人民與政府對抗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現今的果敢完全和中國一個小縣城相同,居民說漢語,使用人民幣,電話是中國雲南臨滄區號0883,電話打到緬甸其他地方,竟是國際長途,電力由雲南電網輸送,學校採用內地教材。當地漢族人十分蔑視緬人,誣為“老緬”“老黑”等,對緬甸控制十分仇恨。

說漢語用人民幣,為延續自己的漢族傳統這一地區的人民與政府對抗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在同英國殖民者和日本侵略軍的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爭取民族利益的鬥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緬甸耐溫排華的年代直至21世紀,緬甸國內一律取消華語,更不允許教授中文。為了保存自己的漢民族的傳統,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稱謂,並將他們當地方言的漢語稱為果敢語,使用的中文稱為果敢文,最終使得果敢地區中華文化得以傳延。果敢戰爭過程導火線,2009年8月7日,緬甸軍政府所屬的部隊藉口緝毒,進入果敢特區搜查槍械修理果敢守軍拒絕了這要求,兩軍形成對峙。隔日,果敢爆發難民潮,數以萬計的平民向東避入中國。各方協調下,局面有所緩和。 數日後,果敢特區政府發佈消息,緬甸政府軍開始撤離果敢,情勢趨於平緩。特區政府出面安撫民心,呼籲百姓返回果敢。

2009年8月22日開戰日,緬軍宣稱特區主席彭家聲違法開設槍械修理廠,隨即出兵控制了特區政府,炮轟位於昔娥的同盟軍總部。果敢政府官員立場分歧,白所成、劉國璽、張德文、明學昌、魏超仁等人主和,彭家聲則領兵反抗。28日,緬軍相繼佔領老街、清水河,同盟軍退守山區。 撣邦先驅新聞社總編輯坤賽以及緬甸事務分析家馬蒂森認為,

佤邦聯合軍加入了果敢方,與緬甸政府軍隊作戰。

說漢語用人民幣,為延續自己的漢族傳統這一地區的人民與政府對抗

28日,據云南省紅十字會副會長何永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證實,一枚炮彈28日從緬甸落入中國境內,造成1人死亡,數人受傷,果敢領袖彭家聲透過環球時報聲稱政府軍的行動已經給果敢造成了上百億人民幣的損失。29日,果敢同盟軍不敵緬軍,撤向中國,中國依國際慣例繳收果方的武器並給予難民身份進行安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