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傑:如何培育農村產業興旺的新業態、新動態

近日,2018中國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高峰會議在京舉辦,本次會議主題是“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產業興旺”。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指導委員會委員尹成傑出席會議併發言。本文根據尹成傑在會議上的發言整理。

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進行深度的學習和交流,對於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很有意義。重點圍繞產業興旺講幾點思考。

第一,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三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產業興旺擺在首位。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對產業興旺也提出了具體明確的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提出鄉村振興的“五個振興”。第一個就是產業振興,可見產業興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產業興旺是農業農村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我國農業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業的質量效益比較低,農業成為四化同步推進的短板,根本問題在於農村產業、農業產業的發展。這些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很快,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更多是總量的擴張、規模的擴大。只有抓住產業興旺,才能夠解決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問題。其次,產業興旺是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基本前提。我們進入到新時代以後,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這個矛盾的重點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抓住產業興旺,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解決。再次,產業興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任務實現的堅實支撐。到2020年,要完成精準扶貧脫貧的任務,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就必須大力的推進產業興旺。這樣才能真正從農業的供給側、結構和區域佈局上,形成一個美麗富饒農村的堅實經濟基礎。

第二,產業興旺的基本特色。黨中央曾經提出新農村建設需要產業發展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更加明確提出了產業興旺。從產業發展、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的傳承,又是一次躍升和發展。產業興旺對未來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高的質量要求。產業興旺要求的提出表明,未來農業農村發展要實現動力變革、效率變革,不能再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要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生態產品的需求、環境的需求,提升供給能力。一是產業要綠色化。產業的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為指導,堅守綠色紅線,生態的底線,構建起綠色質量體系。既要生產綠色農產品,又要守住生態和環境。二是產業要新興化。未來農業農村的產業要得到較快的發展,農業農村的發展方式和業態要轉型升級。改變在農村的產業發展中,新興產業少、傳統產業多,高端產業少、低端產業多,科技密集型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的問題,推動農業農村產業新興化發展。三是產業要特色化。要從本地生態自然環境、人文、科技優勢出發,培育和發展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發展特色產業。特別是要大力培育特色產品、品牌產品,農業農村的產品和產業要個性化、差異化。

四是產業發展要高效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要擺脫傳統的發展模式,不能在虧成本、虧生態、虧環境基礎上發展。五是產業發展要融合化。產業興旺要體現在城鄉產業的深度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上。要向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增強增收鏈,打造效益鏈,重做環境鏈。六是產業發展要市場化。要依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產業興旺,依靠市場來配置資源,依靠市場的需求來開發產品,來搞技術創新,形成產業化、商業化、市場化的經營機制。

第三,要大力培育農村產業興旺的新業態、新動能。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指導,構建新機制、搭建新平臺、培育新業態、形成新動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新業態和新動能方面有許多新亮點和新成效。這些亮點和成效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又是未來社會資本進入產業興旺領域的新機遇、投資的新需求。一是要著力構建綠色的農業結構和區域佈局。傳統的農村結構、產業結構和佈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要把農業結構和佈局建設成為增產網、增收網、就業網、生態網,使農業結構和農村產業結構的佈局有一個根本性變化,既要為社會提供綠色的農產品,又要為社會提供生態文化、旅遊產值,還要為社會打造綠色生態和環境。二是要著力構建戰略性農產品產業。要圍繞糧食、肉類、蔬菜等戰略性農產品,打造戰略性農村產業。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深度開發和打造糧食產業。口糧絕對安全,同時還要保障其他的農產品,戰略性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三是要著力打造田園綜合體。要按照田園綜合體要求,以農民合作社為基礎,讓農民廣泛參與,大力的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循環農業產業、創意農業產業、體驗農業產業。四是著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這應該成為產業興旺的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為社會、為農業和農村創造財富,提供營養健康的保障,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五是著力加快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產業的發展。未來農業和農村兩大服務業將是產業興旺的兩大支撐。在美國為農業服務的社會化組織人口占14%,播種、田間管理、流通等環節農業工作量,大部分由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和完成。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經之路。隨著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和崛起,兩大服務的需求日益顯現。在產業興旺當中,也要促進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的產業興旺。六是著力加快農業生物質資源的利用。要大力發展農業的生物質產業,生產出更多的新肥料、新飼料、新材料、新能源。進一步提高農業的資源利用率、農業的勞動生產力和耕地的產出率。七是著力發展農業農村康養,生態旅遊產業。農業的非食物產品,特別是生態環境產品、文化旅遊產品、休閒康養產品等,需要加深認識和深度開創。這是未來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的巨大動力。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為新產業、新產品的開發和進入市場,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符合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