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解讀 鵝產業發展新動能與公共品牌策略

核心要點:對於那些已經建立鵝產業鏈條的地方來說,接下來要如何做?尹成傑建議,地方要完善經營機制,激發鵝產業新動能。要大力推進農牧業產品標準化建設,加快標準制訂把農牧業發展融入國家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與佈局中,比如現代農業的“五區四園三鎮”建設。

目前,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以第三產業較多,第一產業的品牌要如何做?尹成傑指出,我們有發展品牌農業、創建公共品牌堅實、豐厚的物種基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特別是要發展差異化的品牌,避免低水平的同質競爭。要用政策來支持農產品的公共品牌的價值鏈、生態鏈、環境鏈的塑造。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解读 鹅产业发展新动能与公共品牌策略

對於已經初步建立產供銷的地方來說,下一步要如何激發鵝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尹成傑:一是培育鵝產業的新動能,一個重要問題是要推進白鵝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脫貧戰略進一步的有機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年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 2020 年全國必須完成精準扶貧脫貧,已經完成的地方要研究如何鞏固提高,要研究脫貧之後如何和鄉村振興有效對接。同時,要把白鵝產業和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地提高產加銷一條龍的發展質量。

二是進一步地完善白鵝產業的經營機制。經營機制與農民是什麼樣的關係,農民如何飼養,飼養質量如何,對你的白鵝產業發展至關重要。要強調監理合作制,龍頭企業與養殖戶之間要建立合作制,合作制應該是一次收購、二次返還,企業加工利潤當中拿出一部分返還養殖戶,這樣才能建立穩定的利益機制。按照現在的要求是政府支持 + 社會服務 + 龍頭帶動 + 合作制,通過這個制度來保障白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形成企業農戶村社共建共享的體制機制。想培養新動能,這一步是一定要完善的。

三是要把白鵝產業融入現代農業的“五區四園三鎮”建設。這是國家現代農業的重大舉措與佈局。“五區”是現代農業示範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特色農產品保護區、重要農產品優質區、可適應發展示範區。四園是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工園、科技園、創意園。三鎮就是特色小鎮、商貿型小鎮、農字號小鎮。比如說產業強鎮是農業農村部部來負責,2018年抓了 290 多個產業強鎮,拿出 30 億進行扶持。2019年 300 個左右的產業強鎮,拿出 40 億進行扶持。地方應該把鵝產業的發展融入到國家戰略的佈局當中,這樣才能國家政策的扶持,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新動能。

四是要大力推進鵝產業產品標準化建設,加快標準制訂,以標準規範管理,以標準促進管理,以標準加強監管。2019 年 1 月 1 日,對於飼料當中任何的化學添加劑都要全部清除,即“全面禁抗”,所有養殖企業都要適應這個要求,一定把好飼料關,加強監管。同時,加強市場營銷的監管,打擊假冒偽劣,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來促進白鵝產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所有地方都在做區域品牌,如何利用農業區域公共品牌,促進農村產業興旺?

尹成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走質量興農之路,要突出農業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優質特色產業,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當前我們國家正在實施農業品牌的提升行動,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當中強調四大品牌,形成品牌的新格局,那麼這四大品牌是什麼呢?

第一個就是要加快形成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大宗農產品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而且要形成以四大品牌為核心的農業品牌的新格局。推進農業的公共品牌建設,要擦亮老品牌,塑強新品牌,引入現代的要素,改造提升傳統的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農業品牌與國際品牌的展會。

我們國家農業的品牌特別是公共品牌,不僅要在國內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而且要在國際市場上也提高競爭力。現在國際大格局的發展,已經到了賣全球、買全球、吃全球的時代,在全球的大市場當中,我們還要提升特色農業產品、公共品牌的全球競爭力。

我們有發展品牌農業、創建公共品牌堅實、豐厚的物種基礎。我們國家有豐富的農產品物種資源,是世界上動植物品種最豐富、最多的國家,我們國家種植的農作物,飼養的畜禽品牌,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我們國家有 600 多種農作物,70 多種經濟作物,140 多種果蔬作物,還有 8000 多種中草藥,當然常用的中草藥是 700 多種,糧食作物有 30 多種,蔬菜作物有 110 多種,畜禽動物品種有 500 多種,特別是在長期的農業改革與發展當中,我國培育了大量的農作物優良品牌。

這是我們發展取得的成績,但是和國際發達國家比起來,特別是在品牌創建上還有差距。前年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時候,我們國家農產品存在“三多一少”的問題,三多是什麼呢?農產品總量多、庫存多、大宗產品多、名優產品少,所以加大推進公共品牌的創建,採取有效措施,推動農業品牌區域化,打造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就是要追上這個差距。

如何來打造中國農業的區域品牌?

尹成傑:一是要把農產品區域發展、打造品牌聯合體,擺在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位置。你抓現代農業,抓鄉村振興,就必須做好公用品牌的建設,要打造全領域、全品類、全產業鏈的農業品牌,而且要發揮品牌的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二是大力推進公共品牌的技術創新、業態創新、組織創新,來提高區域公用品牌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

三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特別是要發展差異化的品牌,避免低水平的同質競爭。低水平的同質競爭帶來的問題很大,比如為什麼有些農產品多了之後打價格,賣不掉?前幾年出現的大蒜價格高了,都種大蒜,賣不掉,還有綠豆也出現“逗你玩”現象,這都是低水平的重複建設。區域公共品牌要防止假冒偽劣,防止低水平的模仿與重複,一定要保證這個品牌的競爭力。

四是加大區域品牌與區域品牌聯合體創建力度,特別是農業品牌的規模影響力與競爭力,同時完善支持區域品牌創建的政策措施。現在我國2018、2019、2020 年都有文件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以政策為導向,引導支持農業區域公共品牌的創建,制訂了規模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將來的資金、項目都向區域公共品牌傾斜,向品牌聯合體傾斜。同時,也要引導龍頭企業的發展,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要用政策來支持農產品的公共品牌的價值鏈、生態鏈、環境鏈的塑造。同時我們還要對農產品的商標、質量認證和品牌,特別是三體一標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

如何提高白鵝產業的綜合效益,推進特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尹成傑: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提高發展質量,要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現代化。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綏濱的白鵝產業如何轉型升級?這裡面有這麼幾個問題我們應該把握好:一是加快培育白鵝的優良品種。現在一方面是土著品種,另一方面是引進品種,引進品種可能還在實驗階段,怎麼樣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競爭力,這是關鍵。要建立優良品種的培育與研發體系,品種是特色產業、品牌產業發展的基礎生產力,鵝的品種是鵝產業將來持續規模化發展的基礎。怎麼樣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加強品種的科技進步,選優育優,發揮院校專家的作用,發揮自己的實驗研究體系,形成核心的競爭力。綏濱縣也可以和一些大專院校、農科部門合作,他們對全國鵝產業的品種,每個品種的特點,每個品種對區域的適應度有很好的瞭解,一起研討,加大培育力度。

二是加快鵝產業深度加工、產加銷一體化的科技進步與創新。在加工、飼養、儲存等方面,技術創新與應用的水平要進一步提高。以產加銷一體化為例,產做到了規模起來了,加工與銷售還要進一步深化。我國家農產品加工總體上還比較滯後,比如玉米的加工,美國的玉米深加工可以達到 2000 多種品種,我國的深加工僅幾百個品種,其他方面加工也滯後。鵝產業的深度加工直接關係到效益,關係到鵝產業加工的產品多元化與附加值。

三是建立健全鵝產業的產業集群,發展白鵝的循環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羽絨是白色黃金,鵝產業的羽絨加工可以加工成多個品種、形成多個產業,要形成多產業的產業集群。作為一個縣域白鵝產業的發展,一定要立足於高端的產業集群,開發以白鵝、皮毛等為原料的新產品的加工,開展系列化、多元化、品牌化的白鵝產品,形成產業集群。

四是建立健全白鵝產業的現代流通體系,促進產銷對接,擴大市場佔有率,特別是當前應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來建設營銷體系。2018 年江蘇、浙江的一些養殖企業,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的效率非常高,特別是利用跨境電子商務把產品推向全球市場。據我瞭解,一帶一路很多國家有使用畜牧產品的偏好,綏濱要了解市場,加強營銷,利用現在的技術手段,提高營銷的效率與質量。

如何看待特色農業產業與鄉村振興,綏濱鵝產業提供了什麼經驗?

尹成傑: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第一句話就是產業興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的五個振興,第一個振興就是產業振興。所以,加快農村的特色產業發展,發揮各地各類資源優勢與特色,特別是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特色產業,對推進農村振興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

綏濱的白鵝產業是一個綠色產業。對綏濱來講,加快白鵝產業的發展,就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個重大的舉措。

從綏濱發展鵝產業的過程不難看出,首先,白鵝產業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的支柱,也成為特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綏濱白鵝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特色性、區域性和品牌性。第二,綏濱的白鵝產業對脫貧的支撐作用效果明顯。綏濱縣在去年就實現了高質量的脫貧,應該說鵝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農民的增收,帶動了農民經營家禽業的發展。第三,綏濱縣白鵝產業的發展調整優化了綏濱的農業養殖種植和產業的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的區域佈局,發揮了明顯的效用。所以,我認為特色產業的發展是鄉村振興重要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