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爲何將百度「L4自動駕駛量產車」交給日本公司去運營?

李彥宏為何將百度“L4自動駕駛量產車”交給日本公司去運營?

阿波龍自動駕駛巴士下線意味著百度3年商業化、5年量產的承諾實現了,但真正實現自動駕駛車輛大規模商業化,百度或許還需要通過與日本SB Drive合作獲取豐富的商業化運營規則。

7月4日,2018年度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宣佈,百度和金龍客車合作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根據規劃,阿波龍或將於年內在中國市場上市。

同時,已經下線的“阿波龍” 自動駕駛巴士將在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碧桂園、湖北武漢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

除了宣佈“阿波龍” 自動駕駛巴士下線,百度也正式發佈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的3.0版本,推出了小度車載OS和自主泊車、無人作業車、無人接駁車四大量產方案。

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的前一天,7月3日,金龍客車已經與百度日本公司、SB Drive正式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三方宣佈將在日本開展阿波龍自動駕駛巴士商業化運營,率先在核電站、養老院等設施投入無人接駁運營。

金龍客車與百度日本公司、SB Drive三方的合作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選擇日本進行小規模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日本SB Drive在合作中負責什麼?

根據金龍客車與百度日本公司、SB Drive簽署的《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顯示,三方將在2018年底到2019年年初,完成阿波龍小批量供應日本運營,並探索在日本構建以阿波龍為核心產品的無人駕駛運營平臺。

李彥宏為何將百度“L4自動駕駛量產車”交給日本公司去運營?

阿波龍自動駕駛巴士

在合作中,金龍汽車將負責阿波龍的開發、製造、當地售後合作伙伴培訓和技術支持,並定製適用於日本的阿波龍車輛,同時為SBD 提供阿波龍運營的技術支持。

百度將負責阿波龍所搭載的阿波羅平臺的開發和維護,並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允許SBD 執行在日本阿波龍的運行培訓,設置,地圖繪製和路線佈置。

SB Drive將負責車隊管理系統的開發為無人駕駛車輛和集成的阿波龍分配器,與政府機構和其他部門交流和討論在日本阿波龍的運營,同時在日本設置、路線分析、繪製地圖和路線佈置以及培訓終端用戶的運營商為調度或運營每臺阿波龍。

日本SB Drive是誰?

從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的開展的商業化運營區域不難發現,除了北京、雄安、深圳、福建平潭、碧桂園、湖北武漢外,阿波龍還將在日本開展商業化運營。

之所以選擇在日本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一方面是因為與SB Drive的合作,據瞭解,SB Drive是軟銀和Advanced Smart Mobility Co., Ltd.共同組建的合資公司,該公司已經與北九州市及濱松市等4 個市町村簽訂了合作協議,並參與了SIP項目中“自動行駛系統”在沖繩的自動駕駛巴士的實證實驗,並在沖繩本島等地實施。

由此可見,SB Drive在日本有著豐富的自動駕駛運營經驗,而大範圍相對成熟的商業化運營則是百度阿波羅計劃中最為缺少的部分,有輿論指出,金龍客車、百度、SB Drive三方合作的根本極有可能是百度希望獲取豐富的商業化運營規則,從而完善國內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

此外,百度選擇在日本市場完成商業化運營測試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相對完善的自動駕駛政策法規,相關行業專家告訴汽車預言家,日本在自動駕駛政策法規方面比較完善,並且日本允許汽車在駕駛位無人的狀態下進行上路測試,這樣的法規很適合沒有駕駛位的阿波龍自動駕駛巴士上路運行。

據瞭解,2013年日本啟動了名為SIP(戰略性創新創造方案)的項目,是日本內閣政府推進的日本復興計劃,在項目中,自動駕駛(SIP-adus)則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

在自動駕駛路測上,日本有著完善的政策法規,2016年,日本警察廳頒佈了《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指南》,明確駕駛人應當坐在駕駛位上,測試車輛和駕駛人均應符合並遵守現行法律法規。2017年,日本警察廳再次發佈有關於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的準則,《遠程自動駕駛系統道路測試許可處理基準》允許汽車在駕駛位無人的狀態下進行上路測試。同時,為了規範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技術,日本內閣府宣佈從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在國內部分高速公路、專用測試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汽車測試。

7月4日百度AI大會上,李彥宏在現場直播了百度阿波龍L4級自動駕駛巴士的量產下線儀式,似乎百度在自動駕駛上吹的牛終於實現了。

自從去年百度AI大會李彥宏因為自動駕駛汽車吃了一張罰單後,被問及最多的就是自動駕駛汽車什麼時候能夠量產,什麼時候能夠實現“三年商業化,五年量產”的承諾。

在外界看來,阿波龍能夠證明百度已經實現了L4等級的自動駕駛車輛量產,百度阿波羅計劃也有能力實現商業化。

但自動駕駛行業專家指出,阿波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阿波龍是一款應用在封閉園區內的低速無人接駁車輛,其工作環境相對簡單,交通參與者相對較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在城市道路上實現自動駕駛車輛。

其實,百度將阿波龍L4級自動駕駛巴士稱之為百度自動駕駛首款量產車,或許是因為近幾年百度阿波羅的研發人員相繼離職。據瞭解,從2016年到2017年年,吳恩達、餘凱、倪凱和王勁百度自動駕駛四位支柱研發人員相繼離職,導致當時阿波羅計劃近乎停止。

2017年年初,被譽為“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陸奇正式加入百度,曾主導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成立,以及發佈Apollo 1.0版本。從2017年4月開始,阿波羅計劃又開始快速發展,一年的時間裡,阿波羅推出了4個版本迭代,這位對百度阿波羅計劃影響深遠的人也在2018年5月從百度離職。

從現在來看,多位技術高管的“出走”,或許讓百度阿波羅計劃從最初的城市道路L4等級自動駕駛車量產轉向封閉園區內的L4等級自動駕駛車量產。而真正傳統意義上的L4等級自動駕駛車輛量產,或許還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