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韓戰: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朝鮮戰爭後期,1952年10月6日至14日,志願軍王牌“萬歲軍”第三十八軍在鐵原以北,韓軍白馬山正面陣地,有一場不算出名的敗仗。

這場在韓國卻幾乎家喻戶曉的激戰,其經過原委,恐怕,還是要從火力說起。

在機械化戰爭時期,火力到底有多重要?答:火力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這是一個軍事邏輯概念。就像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一樣。就算男人在粉飾一新,在聚光燈下無限光嫩細滑,那也是炮娘。

這些概念只需要記住,根本無需要證明。

白馬山戰役,便是火力優勢致勝的典型戰例。這也是志願軍用血換回來的寶貴的戰爭經驗與教訓:現代化戰爭中,火力落後方的任何冷兵器戰爭時代的神奇兵法,一旦應用於戰術上實施,通常效果不大。

回到1952年10月6日至14日吧,那時,朝鮮戰爭雙方在三八線附近形成了貫穿整個朝鮮半島的,相對均衡、穩定的戰線。

位於雙方對峙戰線中段的白馬山,是突兀在鐵原平原上的丘陵山地,雖然山地最高山峰高不過400米,比差不過200米,然而,山地地形破碎,植被繁雜,道路崎嶇,易守難攻。鐵原阻擊戰核心戰場驛谷川便在兵馬山腳。

向北,白馬山與志願軍項裡北山陣地及其他陣地遙遙相對,壓制志願軍向南防禦必須迴避近10公里的開闊地;向南,白馬山自然形成屏障,掩護著整個鐵原地區。

鐵原地區,向北壓進三八線北部,是朝鮮戰爭中後期以平康為頂點,以金化和鐵原為底邊“鐵三角”的重要支撐地區。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白馬山戰役戰區位置。

在戰略位置上,鐵原地區居中戰線,可以策應戰線東、西兩端。同時,鐵原地區背靠漢城,交通便利,更是聯合國軍整個防線的重要後勤樞紐地區。

可見,無論在戰術價值,或者戰略價值,凸出三八線靠前的白馬山,都是作戰雙方極端看重的軍事要點。

在第五次戰役之後,美軍騎1師於西線,韓軍第9師居中,美軍第3師於東線壓進、據守白馬山佔了先機。1951年秋季雙方在攻防戰中,聯合國軍與志願軍第42軍圍繞白馬山數度激戰。

當時,第42軍擔負攻擊的1個步兵團在攻擊最後,遭到美軍猛烈炮火壓制,傷亡慘重而放棄攻擊,是以,聯合國軍和韓軍完全佔領白馬山。

由此,志願軍為地形限制,主體防禦戰線不得不迴避白馬山地利壓制,向北退卻近10公里。

在交戰雙方已經開始邊打邊彈的朝鮮停戰談判開談以後,這一明顯凸出壓進三八線北端的,並且在戰略、戰術上具有極高軍事價值的要害山地,和五聖山一樣,又增加了政治與談判的價值,更顯重要。

所以,激戰在所難免。

對此,為搶佔戰略要地並爭取和談主動,志願軍以白馬山為核心,對這一地區180公里的聯合國軍防線,發起突擊作戰。

在1952年9月18日開始至10月5日,為戰術反擊第一階段

在1952年10月6日至10月底,為戰術反擊第第二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志願軍第42軍即對白馬山進行戰術攻擊。至10月5日第一階段結束,該軍發起若干戰術攻擊毫無進展。

隨後,志司部署第38軍進入第3兵團建制,替代第42軍,準備對白馬山發起新的攻擊。並且確定了第38軍對白馬山攻擊的作戰目標是:

第38軍向394.8、281.2兩高地據守之敵,進行戰術反擊,並在反擊爭奪中殺傷敵5000人以上,而後,爭取佔領並鞏固之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衛星地圖顯示的白馬山地貌。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白馬山韓軍第9師防區及鐵原美軍第9軍大致防禦配置。

這時,彭德懷在國內。志司由鄧華坐莊。

第3兵團陳賡也沒在朝鮮,接替他擔負“鐵三角”一帶作戰的第3兵團最高指揮官,是王近山。這時候的第38軍,軍長也由梁興初換成了江擁輝。

第五次戰役前後,志願軍開始換裝蘇式武器。到1952年,無論志願軍或者朝軍,都得到大量的武器裝備補充。

這一階段,擅長軍火交易的莫斯科當然不讓也大賺利潤。

坊傳,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莫斯科以國際主義商標,在雞腳杆上刮油,硬是讓朝鮮平民百姓勒緊褲腰帶,為朝軍裝備向蘇俄買單,足足付出達8萬斤黃金。

蘇俄那時候對中國同樣也不客氣。家喻戶曉的給蘇俄還賬傳聞,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賣完武器也罷,蘇俄在武器配套的易耗彈藥、零件等方面也毫不手軟,坐地喊價。

按照當時志願軍負責後勤的前輩回憶,當時,蘇俄出賣志願軍的一顆喀秋莎火箭炮彈,價格折算是十來根金條。

在當時,無論中國或朝鮮的農民,辛辛苦苦不吃不喝,一年到頭在地裡也刨不出一顆喀秋莎炮彈。

不過,軍情如火,勒緊了褲腰帶,千省萬省,總得應付戰爭。可見,當年蘇俄由東歐到東亞,掛的卻是國際主義的招牌,做的絕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總之,白馬山戰役之前,志願軍鳥槍換炮了——也正是大量換裝彈藥消耗量更大的蘇式武器之後,軍費直線飆升,嚴重影響了中國戰後建設。

北京第一次有了戰爭就是打錢的體會。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在白馬山戰役中,喀秋莎火箭炮首次參戰。

當年,為了一舉拿下具有軍事和政治極高價值的白馬山,志願軍調上最王牌的第38軍之外,還配屬了火炮182門,坦克17輛。

此外,志願軍在戰區部署了59門高炮和122挺高射機槍,擔負對空掩護。

當然,特別耗錢的喀秋莎火箭炮也派上戰場。

喀秋莎火箭炮,其彈道類似鐵軌,兩排裝彈16枚,一摁電門,16發火箭彈瞬間發射。這是當時彈耗量極大的火力壓制性的自行火炮。

多兵種協同,多火力壓制,無疑,這是志願軍首次踏入打消耗,打合同的現代化戰爭門檻的作戰。

美中不足的是,由俄軍扮演志願軍為主體的空軍,則主要擔負中朝邊境縱深的米格走廊,沒有前往戰區參戰。

為了備戰,擔任主攻的第38軍第114師還就蘇式新裝備的通訊聯絡、步炮協同、步坦協同等戰鬥組織、戰術動作,進行為期6周的戰前練兵。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戰鬥中的志願軍三人戰鬥組。

其中,擔任突擊394.8高地的第340團,突擊281.2高地的第339團更是專門找有青蛙的地方訓練潛伏。

隊伍經過蛙叫停止為不合格,蛙叫如常為合格。

個別部隊偽裝完畢,在美軍戰機直接威脅下不隱蔽,不機動,以實戰檢驗偽裝成績。

諸如此類的冷兵器戰爭思維下的練兵,固然可以練成一支紀律嚴明的精兵。但是,如要在密集、猛烈的炮火下,進行高烈度的對抗,又有多大的成效,似乎彈性實在太大。

最為現實的,還是若干擔負偵查的戰術小組四面出擊。他們不斷帶回來韓軍防禦的變動情報,炮兵根據情報不斷校正、修改射擊諸元。

志願軍以全新裝備的多兵種優勢部隊,突襲豆腐一般的韓軍,看似,穩操勝券了。

10月2日,突擊部隊和坦克分隊進入預備陣地,即將發起攻擊——“薩拉熱窩刺殺事件”類似的小人物影響歷史的意外,發生了。

這天,擔負突擊的第340團7連文化教員谷中蛟投敵,逃往白馬山韓軍陣地。

當時,和志願軍第38軍換將姜擁輝一樣,駐防白馬山的韓軍第9師師長,也由樸柄權換成金鐘五。

金鐘五,當時韓軍首屈一指的幹才。

朝鮮戰爭爆發,朝軍勢如破竹以第2軍鉗擊春川。

是時,金鐘五指揮不滿編的韓軍第6師,迎戰前林彪麾下延邊軍分區司令,朝軍軍長金光俠指揮的朝軍第2師和第7師。

朝軍第2師主要軍官均來自前四野,第7師即是北京歸還朝鮮的前四野成建制朝鮮族野戰師。

非常遺憾,和很多假冒偽劣的網吧軍事寫手們描敘相反,這兩個主力師在春川戰役中,被不滿編的韓軍第6師打得戰損慘重,裹足不前,失去脾氣。

裝備精良的朝軍第2師正面推進,看似攻城略地,卻被韓軍第6師1個團阻擋,進退失據。

幸好,該師師長崔賢與金太陽是88旅的老交情,戰後不僅沒有被追究,反而平步青雲,一路高升,榮華富貴至今。

現在朝鮮崔海龍,即崔賢之子。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韓軍在朝鮮戰爭後期,得到美援、美訓和戰場經驗,戰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野血統的第7師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後來在仁川登陸朝軍大敗之後,朝鮮重新整軍,因為春川一戰追責,朝軍第7師被撤銷番號改稱第12師。

該師上下四野出身幹部大面積被撤換,師長全宇下落不明。

就此,金鐘五一戰成名,號稱"春川的磐石","顯赫的六師"。

就此可見,韓軍第6師既然可以在朝軍全盛時期的攻勢階段,獨立抵抗裝備先進的四野血統的2個主力師。其真實戰力,是否一如坊間傳聞那般,純粹是沒有戰力一觸即潰的豆腐軍,可想而知。

寫軍史與讀軍史,沒有自我思考,一味堅信回憶錄、書本和報紙,甚至網吧寫手的自我吹噓,無疑是浪費時間的事情。

當時,得到志願軍叛徒情報,正在帶著韓軍搞全師運動會的金鐘五冷汗直冒,立刻下令進入戰備,並且派人把叛徒送往位於鐵原的美軍第9軍司令部。

得悉志願軍總攻時間是10月6日,聯合國軍和韓軍第9師分開行動,迅速開始戰前準備。

韓軍主要著手白馬山地面防禦。

白馬山守備工事經營日久,憑藉山勢地理,山坡密佈的一道道鐵絲網、障礙後面,防禦工事,坑道和鋼筋混凝土地堡群自成體系。

就此,金鐘五下令防守部隊以山頭為單位,各配屬一個連兵力,居高臨下編成環形防禦。工事之間,交通溝挖至一人多深。

同時,他要求在主要防禦地帶和各環形工事前,增加埋設地雷。

——這是最早的M18反步兵定向雷,其改造版M18A1定向雷便是越戰時期聞名世界軍界的闊劍地雷。

後來,中國軍隊在越戰戰場獲得的仿製M18反步兵定向雷為母本,研製了66式反步兵定向地雷,並且在實戰應用於中越戰爭。

之所以專門介紹這種地雷,一則當時志願軍攻擊部隊尚無定向地雷概念;二則這是當時美軍參考德軍研製出來的新型地雷,確實具有極強的實戰價值。

這種地雷採取威力更大的C4炸藥,內藏700粒鋼珠且以鋼板定置殺傷方向。

這種地雷爆炸以60度廣角散開,在高度2米之內,殺傷範圍覆蓋設置方向前方100米以上。如是當先被地雷擊中,數十上百顆鋼珠射來,其情景可以想象。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部署中的定向地雷。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地雷裡密集的鋼珠。

當然,現在這樣的定向地雷不足為奇。

但是,在1952年,這樣的地雷可以抵近防禦工事20來米埋設,這20來米也是步兵衝鋒最為關鍵的距離,也就在這個距離之外,韓軍還埋設大量的電發凝固汽油彈雷。

此外,在整個白馬山主要防禦地帶,韓軍還埋設了大量的美製防坦克地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彈雷。

當時,韓軍按照美軍地面部隊標準建設了作戰單位通訊系統。為保障突如其來的大戰會打亂韓軍通訊,金鐘五還要求各部隊深埋通訊線,對重要陣地加埋通訊線。

如此部署,看不到類似中國評書描述的“軍事天才”們的錦囊妙計的神韻。

但是,在現代化戰爭中,韓軍縝密、系統的戰前準備,正是標準的美式作戰標準。

為了應對白馬山激戰,美軍第10軍主導了整個對白馬山的支援火力。

除了韓軍第9師屬炮營、重迫擊炮連外,韓軍炮兵第50營、第51營、第52營和美軍重炮第49營、第213營、第955營等9個炮兵營按照口徑、射程,在白馬山西南至東南鐵原平原等地,部署了5到6個炮群。

同時,美軍和韓軍100來輛坦克也部署靠近白馬山防區隱蔽,用作反突擊作戰。

之後,美第9軍司令部專門制訂了白馬山韓軍師屬炮兵群和後置各炮兵群對白馬山北側前哨陣地縱深,向攻擊部隊發起彈幕射擊計劃,以及對志願軍突擊部隊可能集結地點和支援路線的火力突襲、斷阻計劃。

沒有戰場閱歷,或者對真實的戰爭不太瞭解的人,可能在上述的陳述中,也看不出什麼名堂。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永備工事、鐵絲網、地雷和障礙物組成的環形防禦示意圖。

然而,巨大的風險正向志願軍第38軍襲來。

接到第39軍關於戰前有人叛逃的緊急彙報,根據江擁輝的回憶,志司明確指示:

第二階段戰術反擊作戰部署統一於6日開始,打與不打,自己考慮做出決定

也有記載在10月5日,第38軍提出新的進攻計劃,第3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電話裡大為光火:

你拿那麼大一把牛刀殺只雞,幹嗎還哆嗦

顯然,江擁輝的建議遭到第3兵團主官王近山否決。按照江擁輝的性格,以及軍隊將領寫回憶錄的慣例,在姜擁輝的回憶錄裡,記載為:

我考慮部隊作戰情緒很高,又有那麼多的火炮、坦克配合作戰,一切都已準備就緒,覺得還是有把握打下來的。

加上三兵團首長也同意我們打,最後還是下定決心按期行動

他並沒有提到王近山。

1952年中秋節剛過,10月5日夜,在38軍軍、師、團主官送行下,志願軍114師340團6個連大約800多人,按照原計劃出發,進入白馬山前挖建臨時陣地,潛伏隱蔽待命。

在白馬山防禦的韓軍眼皮下潛伏一晝夜,是非常具體和困難的事情。

自從備戰開始,按照情報推測志願軍總攻時間,韓、美軍從4日起,在1000多米縱深的兩軍戰線間,不間斷以值班機槍、冷炮向潛伏區盲射。

天亮,美軍偵察機飛臨志願軍潛伏地區來回盤旋、偵查,白馬山後置各支援炮群更是不時對前沿開闊地,反覆進行密集火力覆蓋。

美軍強大的火力和後勤保障,使得通常意義上的火力偵察,變成了戰術性殺傷。

炮擊,並不只有爆炸和彈片傷人。很多人並不知道,當人全身伏在地面,劇烈的炮擊、轟炸的震盪足以使人內臟被震裂而死亡。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攻山作戰。依稀可以看到志願軍戰鬥隊形。

在姜擁輝回憶錄裡,並沒有提及官兵傷亡數字,但描敘了帶隊出發的一位營長,即在炮火偵查中被活活震死。

除卻通常的火力偵察,美韓軍炮群向潛伏地區還發射不少凝固汽油彈。

很快,枯枝雜草被點燃,大火四處蔓延——可能是前沿陣地縱深遼闊,火勢並沒有對志願軍潛伏部隊造成更大的損失。

時間在一秒一秒過去。

橡樹|朝鮮戰爭:萬歲軍浴血白馬山——火力有多重要(上)

黃昏,總攻即將發起,這是參戰雙方都最緊張的時刻。聯合國軍在夜前,向中間地帶發起了更大規模的火力急襲。

很多潛伏官兵無聲無息死於潛伏的最後時刻。

剩餘的潛伏官兵則默默無聲掏出預備的大蒜、餅乾,就著醋吃下他們總攻之前的最後一頓晚飯。

昏暗光影中,394.8高地朦朧起來。

6日,17時30分,三發紅色信號彈之後,志願軍以喀秋莎火箭炮為首,其餘火炮182門,坦克17輛向白馬山394.8高地發起急襲。

這是朝鮮戰爭中,志願軍以密集火力發起攻勢的第一次,也是蘇式喀秋莎火炮應用在朝鮮戰爭的第一次。

鋪天蓋地的炮火中,白馬山戰役就此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