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獨立日,一個中國人看美國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這是歷史課本傳說中的康乾盛世時期(豬狗的盛世)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乾隆皇帝,他和他的大臣在歷史裡締造了課本中的康乾盛世。

這一年,清廷以彙輯《四庫全書》名義,採訪收集天下圖書的文化工程告一段落,乾隆乾淨利落下達諭示衙署刪銷書籍諭示。

他諭示各省督撫,將現已陸續送到各種遺書,悉心校勘,分別分類為應刊、應抄及存目三項,以廣流傳

同時,對於明季諸人書集,詞意牴觸本朝的,應當在銷燬之列

這一年開始,清廷開始大肆刪銷焚燬書籍,在進入近現代歷史的關鍵時代,中國文化遭遇再次浩劫。

乾隆在位期間,焚燬他認為的禁書,共有七十萬卷。至於被撰修得面目全非的古籍,完全無法統計。

也就在1776年,7月4日。

在遠離歐洲、亞洲君王們的北美,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為獨立的國家,即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

為了捍衛《獨立宣言》,北美那些追求平等與自由的傑出人士就此毀家紓難,浴血奮戰,在經過艱苦卓越的戰鬥後,他們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這是一個人類史上從沒有過的嶄新的國度,她的嶄新的面貌與精神,依然引領著當代人類的文明的前行——這便是美國。

乾隆,與同時代的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們就此錯肩,各自就沉澱成我們的歷史。

一晃,經年。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1863年,美國內戰蓋茨堡戰場上的戰死者。後來,林肯在蓋茨堡發表演說,聲稱:我們在此立志誓願,不能讓他們白白死去——要使這個國家在上帝庇佑之下,得到新生的自由——要使那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致從地球上消失。

現在資訊發達,關於美國以及美國的文化,有很多或者表揚,或者批評的精闢的闡述可以參考。而每個人因為家庭背景、文化、閱歷、教育等等的區別,大概也有不同的結論。

我說的,僅我自己看美國的隻言片語。

美國的歷史學家PageSmith在思考獨特的美利堅意識的內核時,認為,塑造美國人性格的最基本的力量,是“對宇宙的含義以及我們和宇宙的關係的最終領悟,一言以蔽之,就是對宇宙含義的領悟。”

這是我相對贊成的一種解釋。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做“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的演講。

直觀去看,美國總統似乎是出最傑出的政治活動家的位置。

由華盛頓、傑斐遜開始,而門羅、林肯,再到羅斯福、里根等等,他們都以旺盛的精力服務於他的國家和人民,繼而取得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了不起的成就。

即便1962年美國曆史學家評選為史上最蹩腳總統的扎卡里·泰勒,這位軍事將領在民粹氾濫時期入主白宮,同樣理性、溫和,恪盡職守。

這樣一看,美國總統還真是一個成就人的崗位——這對偉人成就國家的理念無疑也是一種顛覆。

這一切,似乎基於民間民智的不斷成熟與法律、制度的不斷修正與健全——這正是美國最應該幸運的地方。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2001年9月11日早上 9:03 分,19名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劫持者故意使其中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造成飛機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築物中,大概 2800 人死亡。圖為消防隊員在地面升旗。

美國成立之初,華盛頓認為美國人酷愛自由。身上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自由

是以,他在就職演說上,對美國精神的詮釋就更多地傾注著理性的思想和理想。

國家的概念,不只是一個社會政治實體,而且是人類靈魂會聚的地方。

無疑,這是對人們的國家這一詞彙理解的顛覆——即便現在,可能很多人也不會理解華盛頓為什麼會認為,國家應該是人類靈魂會聚的地方。

無疑,這一國家屬性的明確,正是後來美國實現民有、民治、民享的民眾的精神基礎。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1944年6月6日上午,美軍第一步兵師的軍車,登陸奧馬哈海灘。

傑斐遜認為,人是理智的動物,每個人生來就具有不可剝奪的權利和內在的正義感

國家能夠存在和做到的,無非是以法律約束他們不誤入歧途、以法律保護他們

可以憑藉他自己的意志去儘自己的義務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法律和制度等國家體系出現以來,一直為權威和秩序服務的歷史,就此在美國嘎然結束。美國也就自然成為了現在美國。

也因為此,我們恍然大悟才得以發現,其實,美國那些所有取得成就的總統們,其實都來自這個國度民眾間的一個普通的理智的自由的靈魂。

更多的偉大,蘊藏於民間。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挑戰者號在1986年1月28日進行第十次任務時,於升空過程中突然爆炸墜毀。這時,誰會認為是美國的失敗,而不是全人類的失敗?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發射後73秒發生爆炸,7名機組人員全部罹難。

遇難者之一的格里索姆遺言流傳甚廣:要是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普通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這一事件最為震撼的,莫過於事件本身催動了人類對宇宙的嚮往,莫過於各種膚色,各個國家一起抬頭凝目宇宙時,心跳如此統一。

也許,人們真的會在對宇宙含義的領悟之下,重新走在一起。回顧那一幕,格里索姆遺言更像是預言。

康德的燦爛星空說,是人類極個別精英領悟、敬畏宇宙的唏噓。

而在旁觀者看來,1776年以來,在理智的自由的靈魂的會聚的場所,不斷強大起來的,屬於民間的,眾多的崇尚自由、正義、理智的靈魂,正在引領著人類最廣泛的領悟、敬畏宇宙的實踐。

正是如此,人類不斷擁有浩瀚無際的想象。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2005年5月19日,在火星上看日落。

新的更高級的科技研發、創新總是層出不窮。這是科學的想象。

在二戰最為黑暗的時候,盟國在太平洋和歐洲兩大戰場不懈戰鬥,最終戰勝納粹侵略。這是正義的想象。

二戰後的殖民地獨立浪潮和美國人權運動,這是進步的想象。

直到錢前些時間,我在網絡看到一位美國小女孩評論特朗普,並且表示可能競選美國總統的熱播視頻——無論小女孩的自信和理智,以及驚人視頻的點擊數,都是中美民智進步的想象。

現在,已經是一個人類可以在月球上眺望地球,可以在火星上眺望太陽的時代了。

因為科技推動人們有更多條件去感悟、敬畏宇宙,隨之,更多人為此更深刻認知著理性和正義,憧憬著完善的法治與公正,想象著自己因為服務而實現的價值。

橡樹|獨立日,一箇中國人看美國

1968年12月24日,太陽神8號在繞月軌道上拍攝的地球。站在這個視角看去,人類的紛爭如此渺小與毫無意義。

這是人類能夠儘量接近自己的內心和地球之外的宇宙的最可能的時代。

在這個時代,恰逢美國獨立日紀念日時,回顧1776年乾隆諭示和《獨立宣言》兩份文件,對照此後兩國民眾的心智發育過程——心情如何無論,重要是隻要有點心情,就是一種進步的想象。

科學與文化,哲學與經濟,信仰與思想,這些與錢和官似乎沒有什麼本質性的關聯。在敬畏和領悟宇宙的含義中,人類總在不斷進行耳目一新的鑿空。

可以預測,隨著更多的國人能夠走出1776年以來的羈絆,中國也會成為人類新的文明鑿空事業的前鋒——祝福偉大的中國和偉大的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