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體育用品龍頭安踏體育

安踏體育,是中國領先的體育用品企業,主要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和行銷安踏品牌的體育用品,包括運動鞋、及配飾。

今年以來,一股搶購"老爹鞋"熱潮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安踏的老爹鞋同樣成為"網紅",這股排隊搶購的熱潮證明了現在的安踏已經不是我們小時候印象裡的安踏了。以往去鞋店排隊都是買國際品牌,你能想到有一天會排隊買安踏嗎?你能想到一個國產體育品牌市值能達千億港元嗎,超越李寧,特步,361度等品牌嗎?

維持安踏體育(02020)6個月目標價:50港元

一、渠道下沉實現"屌絲"逆襲,鑄就行業真龍頭

在行業上行的週期,只需要懂得進攻便能保持龍頭地位。但在行業下行的週期,早前的粗暴擴張只會變為拖累,偽龍頭便會不攻自破。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巔峰,令李寧決定邁進高端市場,並逐漸把價格調高走向"國際化"。相反,安踏一直堅持做中低檔運動鞋,打的就是性價比策略。

品牌意識是難以逆轉的,對於體育用品,高端的國際品牌擁有一定程度的壁壘,本土品牌要邁進高端市場只能一步一步慢慢走。李寧的市場在一二線城市,高端產品直接與國外巨頭Nike和Adidas競爭,而中端產品則受到其他本土品牌升級的追擊,基本上是兩面受敵;而安踏的市場在三四線城市,一直定位於高性價比的大眾品牌,作為一個追擊者當然比較輕鬆,面臨的競爭亦遠小於李寧。加上從人口角度看,三四線城市的人口規模遠高於一二線城市,而高價的國際品牌又難以下沉,一個本土品牌只要能把這個中低層級市場吃透,就已經相當可以了。

不同的市場定位,面向大眾市場的安踏從根本上扭轉了行業龍頭的地位,而這個逆襲來得相當地理所應當。以2016年零售額計,安踏在國內運動市場份額達 10.3%,位國內品牌第一,遙遙領先其他國內品牌,更超越過往印象中的"體育一哥"李寧。

目前,國內體育用品行業增長性相當確定,人均收入的提高帶來的消費升級給了國產品牌更多的機會,尤其在二三線城市,市場增長性仍然非常大。安踏自家主打性價比的品牌正好面對著這個大眾市場,而旗下的高端品牌則是迎合消費升級。

安踏作為行業龍頭,龍頭效應於體育用品行業其實相當顯著的,規模效應能支撐持續的研發及廣宣投入,從而助力品牌築成產品護城河並提升品牌形象認知,造就強者恆強的局面。

二、品牌戰略清晰,打入高端市場實現彎道超車

永不止步—體育用品龍頭安踏體育

10年前的印象,安踏是一個三四線品牌的便宜貨,不過現在,安踏早以不是"便宜貨"。安踏顯然明白品牌意識升級的困難度,所以另闢蹊徑,通過收購或合資的方式來進入高端市場。

從2009年開始,安踏在消費升級領域就開始了佈局,出手頻繁。2009年,收購FILA、2015年收購俄羅斯品牌SPRANDI;2016年,日本知名功能運動服裝品牌DESCENTE成立合資公司;2017年,與韓國戶外品牌Kolon Sport成立合資公司和收購童裝品牌小笑牛KingKow等。市場更傳出安踏會收購Puma及Under Armour的傳聞。

從新品類的表現來看,FILA一直維持高速增長,目前佔安踏整體收入約20%~30%,由於FILA毛利率遠高於主品牌產品,安踏2017年淨利潤同比上升29.4% 至30.9億元,毛利率上升1%至 49.4%。2016年,FILA營收規模在37億人民幣上下,按照最低50%的增長,2017年FILA的營收規模也將達到 55億;2016年,而特步和361度的營收分別只有53.97億和50.23億。

同時,公司目前正積極培育其他品牌,相信未來增長動力可期。安踏自家品牌多采用批發模式分銷產品,而對於更高銷售均價的FILA,則主要以直營模式為主。隨著高毛利率的FILA銷售貢獻持續提升,公司的毛利率亦得以提升。

由於安踏的每一個品牌定位都清晰,所以公司在宣傳活動方面不用花費過多開支全面覆蓋大市場,在不影響營銷增長的前提下省卻不少費用。品牌定位差異化,除了令公司明白到目標市場的大小和其競爭格局,亦能有效幫助分佈公司資源,而這些些微的差異正正決定了盈利水平的落差。這都將給公司未來的增長奠定基礎。

三、全渠道、低成本優勢助力騰飛

永不止步—體育用品龍頭安踏體育

對於銷售渠道,安踏主要通過街鋪、商場/百貨和電商平臺,當中安踏品牌以分銷為主,通過街鋪覆蓋二三線等市場,而高端品牌如FILA、DESCENTE等則通過商場/百貨主攻一二線市場。

同時,公司的電商業務亦在快速發展,根據網絡數據顯示,安踏的天貓旗艦店在上年雙十一當天實現了6.7億元的銷售額,只僅次於Nike與Adidas,在國產品牌中排行第一,第四、五名分別為New Balance和李寧。顯然,電商平臺無疑是各個品牌未來的發展重點,安踏亦成功掌握住這一重要渠道。

安踏目前自行生產部分鞋服,在成本控制上亦因此優於對手。另外,安踏的物流中心即將投入使用,這將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縮短整個產品週期,並能更快地響應消費者的需求,提高補貨速度以節省人力及存庫費用。

四、財報優異超市場預期,龍頭地位當之無愧

從運營效率來看,安踏的經營利潤率遠高於其他對手。安踏2016年的經營利潤率為24%,遠高於李寧4.8%、特步17%及361度18.9%,其股本回報率(ROE)及銷售淨利率亦同樣遠超過它們,而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控制及品牌組合。從財務上的優異表現,安踏的經營水平無可否認是優於同行。

安踏始終堅持的"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路線,公司也用業績也證明了管理層決策的正確性。安踏體育發佈2017年度業績: 公司收益為 166.92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5.1%; 股東應占溢利 30.8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9.4%; 擬派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幣 41分 及特別股息每股普通股港幣 16分。超出市場預期,安踏也用業績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回顧過去10年,安踏營收及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逾 17%,脫胎換骨地從一家小民營企業轉型為一傢俱有國際競爭能力、市值超千億港元的公司,過程絕不簡單,管理層的能力絕對不用懷疑,相信未來的安踏還將永不止步!

永不止步—體育用品龍頭安踏體育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消費者偏好變化加快;外延併購不及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